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与HBV、HCV、HIV共感染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研究

王晓燕 李娅 何成禄 王霖 马志强 万鑫蕊

吴希兰, 沈红, 石素胜, 张智慧, 郭蕾, 王芳. PD-L1、BRAFV600E、CD68蛋白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意义[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13-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3
引用本文: 王晓燕, 李娅, 何成禄, 王霖, 马志强, 万鑫蕊. 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与HBV、HCV、HIV共感染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2): 51-5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09
Xilan WU, Hong SHEN, Susheng SHI, Zhihui ZHANG, Lei GUO, Fang WANG. The Expression of PD-L1, BRAFV600E, CD68 Prote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Melanom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9): 13-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3
Citation: Xiaoyan WANG, Ya LI, Chenglu HE, Lin WANG, Zhiqiang MA, Xinrui WAN. Study on Immune Fun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HBV,HCV and HIV in Yunna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2): 51-5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09

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与HBV、HCV、HIV共感染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研究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60696);昆明市卫健委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22-11-01-011;2022-11-01-004); 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千”工程基金资助项目[2022-SW(后备)-70;2022-SW(后备)-85];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医学技术中心建设基金资助项目[2022-SW(技)-2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晓燕(1988~),女,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李娅,E-mail:13708710060@ 139.com

    何成禄,E-mail:kossy3791@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R52

Study on Immune Fun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HBV,HCV and HIV in Yunnan

  •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合并感染HBV、HCV、HIV中合并感染率、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状况。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271例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进行HBV、HCV、HIV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淋巴细胞检测及结核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结核病分别感染HBV、HCV、HIV的感染率、免疫功能及耐药性。  结果  2271例结核病患者中,结核病合并HBV感染499例,感染率21.97%;合并HCV感染196例,感染率8.63%;合并HIV感染166例,感染率7.31%;单纯结核患者1410例,占比62.09%。结核病合并HBV、HCV、HI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核病合并HBV、HCV患者中CD3+、CD4+和CD8+T细胞的绝对数量表达较高,且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核病合并HIV患者CD3+、CD4+T细胞的绝对数量表达较低,CD8+T细胞的绝对数量表达上升,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D3+、CD4+、CD8+T细胞绝对数量在结核合并HIV的女性患者中表达较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段中,结核合并HIV患者CD3+、CD8+T细胞绝对数量在46~65岁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271例结核病患者中,耐任意1种一线药(单耐药)有391例,总体耐药率17.22%;其中,合并HBV耐药52例,耐药率10.42%;合并HCV耐药10例,耐药率5.10%;合并HIV耐药40例,耐药率24.10%;单纯结核患者耐药289例,耐药率20.50%。其中最多的是单耐药耐利福平33例,占19.88%。  结论  云南地区结核及合并HBV感染率最高,结核合并HIV患者的免疫功能最差,结核合并HIV的耐药率最高,单耐药以耐利福平最多;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较一般人群差,易合并HBV感染,结核患者感染HIV有加重免疫功能减低及耐药性产生的趋势。
  • 据Rebecca等[1]报告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新发病率持续攀升,发病人数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中国虽属于恶黑低发地区,但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每年新发恶黑患者超过8 000,约百万分之八,而在我国,恶黑患者的5 a生存率仅为65%。

    由于早期病变不明显,造成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手术最佳时机,部分患者甚至已发生局部组织侵袭或转移,晚期或手术无法切除的MM患者生存率低。鉴于晚期MM的5 a生存率低,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分析MM的发生发展机制、了解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以帮助患者选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延长MM患者生存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基础上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BRAFV600E、CD68在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同时光镜下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百分比,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希望从中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正确估计患者的预后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

    1.1.1   样本来源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MM组织样本(18例有淋巴结转移,42例无淋巴结转移,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所有病例的病理切片均由两位病理学专家复阅,按照第七版AJCC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标准[2]进行分期,诊断意见统一。

    所有患者以临床病例查询、电话及回院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日期自病理报告确诊日期算起,至2022年7月,并严格记录随访情况。共随访到3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失访25例;随访结局定义为死亡。

    1.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PD-L1购自美国R&D,鼠抗人单克隆抗体BRAFV600E(VE1)和通用型二抗-HRP购自美国罗氏公司,抗体稀释液、过氧化物酶封闭液和Tris-EDTA缓冲液购自美国Dako公司,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浓缩型CD68和DAB显色液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0.01M磷酸盐缓冲液、0.01M柠檬酸盐缓冲液等购自中杉金桥。

    1.2.1   组织芯片构建

    光镜下选择切片上无退变、坏死以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区域进行打孔靶位的定位标记,每个病例在受体蜡块上设计2个靶位,60例样本设计成4块受体蜡块。

    1.2.2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D-L1蛋白的阳性着色定位于胞膜/胞质,BRAFV600E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胞质,呈淡黄色~棕黄色的细/粗颗粒。采用半定量评价标准[3]:以棕黄色颗粒清晰着色于胞膜/胞质为阳性,根据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计分:阳性细胞≤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 75%为4分;根据细胞染色强度计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黄色为2分,棕黄色为3分。将两项积分相乘形成最终的评级标准: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阳性(++),9~12分为强阳性(+++)。

    CD68蛋白表达定位于胞质。在高倍视野下选择染色均匀的区域,计数5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4]:未着色为0分,≤25%为1分,26%~50%为2分,> 50%为3分。着色强度判定:无着色为0分,浅棕色为1分,棕色为2分,深棕色为3分。上述2项相加为最终判定标准,阴性: < 2分;阳性:≥2分。

    1.2.3   TIL百分比统计

    高倍镜下TIL≥50个淋巴细胞/100肿瘤细胞,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IL < 50个淋巴细胞/100肿瘤细胞,为小量淋巴细胞浸润。

    所得数据应用SPSS21. 0统计软件包,各蛋白表达和TIL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溃疡形成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各蛋白表达和TIL与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采用秩和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

    60例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9岁~80岁,中位年龄56岁,发病高峰年龄50~65岁,≤50岁19例,> 50岁41例。18例伴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数目不等;就诊时病变部位出现溃疡/和坏死者26例;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以肢端型黑色素瘤最多见(22/32例),躯干7例,其它部位3例;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共28例(消化道10例,头颈部10例,其它部位8例);肿瘤浸润深度≤2恶性黑色素瘤者12例,> 2并≤4恶性黑色素瘤者8例,浸润深度> 4恶性黑色素瘤者40例;T分期T1期30例,T2期6例,T3期4例,T4期20例;Clark’s分期Ⅰ期24例,Ⅱ期19例,Ⅲ期16例,Ⅳ期1例。

    PD-L1、BRAFV600E和CD68免疫组化结果如图13。TIL情况如图45

    图  1  恶性黑色素瘤PD-L1蛋白强阳性表达(SP × 200)
    Figure  1.  The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D-L1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 (SP × 200)
    图  2  恶性黑色素瘤BRAFV600E 蛋白阳性表达(SP × 200)
    Figure  2.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BRAFV600E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 (SP × 200)
    图  3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CD68蛋白阳性表达(SP × 200)
    Figure  3.  The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68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 (SP × 200)
    图  4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HE × 200)
    Figure  4.  A few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in the malignant melanoma (HE × 200)
    图  5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HE×200)
    Figure  5.  With extensive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in the malignant melanoma (HE × 200)

    PD-L1、BRAFV600E和CD68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26/60)、60%(36/60)和6.7%(16/60)。

    纳入生存分析的病例数共35例,生存6例,死亡29例。Cox回归分析中可用案例29(占比82.9%),删失案例6(占比17.1%);删除案例中,带有缺失值的案例、带有负时间的案例、层中最早事件之前删失的案例均为0例。

    将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协变量为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转移与否、溃疡形成与否、PD-L1、BRAF、CD68表达和TIL多少,采用向前法进行变量筛选,结果显示转移是影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出现转移,则患者死亡风险增大,见表1图6

    表  1  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Table  1.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影响因素βSEWaldPRR95%CI
    转移0.9260.4514.2250.0402.5241.044~6.1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6  各协变量的均值水平的生存曲线
    Figure  6.  Survival curves for the mean level of each covariate

    免疫反应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是B7家族[5],而PD-L1(或称B7-H1)又是B7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为PD-1的相应的配体[6],其表达于T、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内皮细胞、胎盘、心脏、肝脏等。PD-1/PD-L1对T细胞、DC、NK细胞及TIL均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7]。PD-L1蛋白在肺癌、MM等中均有表达,且通过高表达的PD-L1与PD-1结合从而达到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目的[8-10]。有文献认为PD-L1是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11],有的却认为与总生存期无关[12]。这表明PD-L1蛋白表达与总生存期、无进展疾病期的关系还需更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PD-L1/PD-1通路在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活化、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PD-L1也表达于部分TIL表面,通过结合其他TIL表面的PD-1发挥作用[14]。因此,PD-L1/PD-1通路成为引起研究者研发新一代药物的靶点。除MM外,结直肠癌等都有报道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15],Cathy A Pinto等[16]的研究认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抗PD -1治疗进展不理想,这突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物和优化治疗策略的必要性。笔者的研究显示PD-L1高表达的患者见于较晚的T分期,这也许是因为PD-L1/PD-1通路激活抑制了免疫反应所引起。因此,PD-L1/PD-1信号通路激活的被抑制,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新手段,但PD-L1是否可以成为预后指标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BRAF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RAF激酶家族的3个主要成员之一,该蛋白由3个保守结构域组成,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BRAF的突变类型有V600E、V600K、V600R、V600D等,但MM常见的突变是BRAFV600E,即BRAF蛋白第600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导致BRAF激酶活性显著提高,从而激活MAPK信号通路,使黑素细胞转化成黑素瘤细胞[17]。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率约占3%,突变类型中V600E型占一半左右,这和MM不同[18]。Feller等[19]研究发现免疫组化是检测BRAFV600E突变的一种可靠、高度特异性的方法,能作为临床实践中筛选BRAFV600E突变的工具。本实验中肢端型MM突变率约68.2%,故对于皮肤部位的MM笔者建议行BRAFV600E突变检测。

    TIL是一种异质性的淋巴细胞群体,以T细胞为主,存在于肿瘤间质内,是机体对肿瘤的抵抗现象[20]。TIL中T细胞以CD4+、CD8+为主。在光镜下观察到,部分肿瘤组织内可见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且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最近几年,Rosenberg等[21]通过回输前临床干预使TIL回输治疗MM的有效率高达70%。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例的病理切片中只能见到少量或缺乏TIL,笔者认为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肿瘤缺乏免疫反应。

    肿瘤微环境包括了巨噬细胞,有研究发现实体瘤中有大量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2]。根据巨噬细胞不同的功能特性,通常分2型:(1)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主要能分泌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等参与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参与Th1型免疫应答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2)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型),有较弱的抗原提呈能力,从而抑制了T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肿瘤组织周围若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发生肿瘤扩散转移的几率低,预后也较好;反之亦然[23]。肿瘤间质中CD68阳性巨噬细胞是降低乳腺癌风险的独立预后因素,而CD68蛋白在MM的表达研究很少,且结果不尽相同。

    CD68是巨噬细胞最可靠的标志物。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恶性黑色素瘤中CD68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分期间存在差异,提示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潜在作用。由于CD68蛋白既标记M1型也标记M2型,故CD68蛋白在判定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图  1  结核及合并HBV、HCV、HIV免疫指标分析

    A:各组血清CD3+T淋巴细胞数量的平均数和SE;B:各组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平均数和SE;C:各组血清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平均数和SE;D:各组血清CD4+/CD8+淋巴细胞数量的平均数和SE。各组血清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分析,直方图显示了每组的平均数和SE,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用Mann-Whitney 检验。与单纯结核比较,*P < 0.05,**P < 0.01。

    Figure  1.  Analysis of immunologic indicators of tuberculosis and combined HBV,HCV,and HIV

    图  2  结核合并HIV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免疫指标

    A:结核合并HIV不同性别淋巴细胞表达平均数和SE;B:结核合并HIV不同年龄段淋巴细胞表达平均数和SE。结核合并HIV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分析,直方图显示了每组的平均数和SE,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用t 检验。与男性比较,*P < 0.05;与46~65岁比较,ΔP < 0.05。

    Figure  2.  Immunization indicators of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HIV by gender and age group

    图  3  结核合并HIV各年龄段淋巴细胞表达差异分析

    结核合并HIV各年龄段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分析,点阵图显示了每组的平均数和SE,不同年龄段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整体间的差异用似然比(nested t test)分析,P > 0.05。

    Figure  3.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lymphocyte expression by age in TB combined with HIV

    图  4  结核合并HIV各耐抗结核药物情况分析

    Figure  4.  Analysis of TB combined with HIV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表  1  结核及合并HBV、HCV、HIV感染分析 [n(%)]

    Table  1.   Analysis of tuberculosis and co-infection with HBV,HCV and HIV [n(%)]

    分类结核+HBV结核+HCV结核+HIV单纯结核χ2P
    性别 350 (70.14) 147 (75.0) 128(77.11) 992 (70.35) 4.971 0.174
    149 (29.86) 49 (25.0) 38 (22.89) 418 (29.65)
    年龄(岁) ≤18 12 (2.40) 2 (1.02) 0 (0.00) 52 (3.69) 81.53 0.001*
    19~45 223 (44.69) 77 (39.29) 80 (48.19) 556 (39.43)
    46~65 210 (42.08) 103(52.55) 69 (41.57) 487 (34.54)
    ≥66 54 (10.82) 14 (7.14) 17 (10.24) 315 (22.34)
    合计 499 196 166 1410
      各年龄组组内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结核及合并HBV、HCV、HIV免疫指标情况 ($\bar x \pm s$)

    Table  2.   Tuberculosis and combined HBV,HCV,and HIV immune indicators ($\bar x \pm s$)

    相关指标结核+HBV结核+HCV结核+HIV单纯结核UP
    CD3+T(个/μL) 1126 ± 41.41** 1220 ± 57.64** 806.6 ± 62.71** 958.7 ± 30.57 7041 0.001**
    CD4+T(个/μL) 626.3 ± 22.78* 650.9 ± 38.49** 262.7 ± 28.45** 595.4 ± 35.17 22236 0.03*
    CD8+T(个/μL) 472.7 ± 26.45** 526.1 ± 31.35** 530.5 ± 45.88** 376.8 ± 13.43 7234 0.004**
    CD4+/CD8+ 1.58 ± 0.06 1.41 ± 0.08** 0.58 ± 0.05** 1.70 ± 0.05 9423 0.002**
      与单纯结核比较,*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结核合并HIV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免疫指标情况 ($ \bar x \pm s$)

    Table  3.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of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HIV by sex and age ($ \bar x \pm s $)

    分类CD3+T(个/μL)CD4+T(个/μL)CD8+T(个/μL)CD4+/CD8+
    性别 男 (n=128) 763.7 ± 64.04* 241.9 ± 25.70* 508.7 ± 51.10* 0.61 ± 0.06
    女 (n=38) 944.3 ± 155.8* 316.1 ± 82.58* 613.6 ± 98.28* 0.47 ± 0.11
    年龄(岁) ≤18 (n=0)
    19~45 (n=80) 845.2 ± 99.01# 224.6 ± 32.84 589.9 ± 78.55# 0.46 ± 0.06
    46~65 (n=69) 743.0 ± 80.89 296.0 ± 49.88 452.3 ± 49.24 0.73 ± 0.09
    ≥66 (n=17) 893.8 ± 198.7# 307.0 ± 65.12 669.0 ± 139.8# 0.47 ± 0.10
      与男性比较,*P < 0.05;与46~65岁比较,#P < 0.05;—:无数据。
    下载: 导出CSV

    表  4  结核病与HBV、HCV、HIV共感染耐药情况 [n(%)]

    Table  4.   Tuberculosis and HBV,HCV,HIV co-infection drug resistance [n(%)]

    分类结核+HBV结核+HCV结核+HIV单纯结核χ2P
    性别 37 (71.15) 6 (60.0) 22 (55.0) 208 (71.97) 5.306 0.151
    15 (28.85) 4 (40.0) 18 (45.0) 81 (28.03)
    年龄(岁) ≤18 1 (1.92) 0 (0.00) 0 (0.00) 8 (2.77) 9.622 0.382
    19-45 20 (38.46) 2 (20.0) 22 (55.0) 123 (42.56)
    46-65 22 (42.31) 6 (60.0) 14 (35.0) 96 (33.22)
    ≥66 9 (17.31) 2 (20.0) 4 (10.0) 62 (21.45)
    合计 52 10 40 289
    下载: 导出CSV

    表  5  结核病与HBV、HCV、HIV共感染各抗结核药耐药情况 [n(%)]

    Table  5.   Tuberculosis and HBV,HCV,HIV co-infection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n(%)]

    分类结核+HBV (n=52)结核+HCV (n=10)单纯结核(n=289)χ2P
    异烟肼 22 (42.31) 3 (30.0) 172 (59.52) 6.862  0.333
    利福平 40 (76.92) 8 (80.0) 183 (63.32)
    链霉素 13 (25) 2 (20.0) 80 (27.68)
    乙胺丁醇 12 (23.08) 2 (20.0) 98 (33.91)
    下载: 导出CSV
  • [1] Massimo D P,Maria T M,Luisa Bi,et al. Evaluation of LIAISON®XL System for HBs Ag,and anti-HCV and anti-HIV/Ag p24[J].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17,89(8):489-496.
    [2] 秦志华,顾尔莉,施军卫,等. 抗结核治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相关性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2):138-142.
    [3] 马世武,王嘉睿,朱娅梅. 结核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时治疗的药物选择[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113-116.
    [4] 卢春容,房宏霞,陆普选,等. WHO 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 全球与中国关键数据分析[J].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1,6(4):368-372.
    [5] 肺结核诊断 WS 288—2017[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 17(7): 642-652.
    [6] 周颖.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与脂肪酸合成代谢基因accD1和mcr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20.
    [7] 王钰婷,陶必林,李忠奇,等. 全球结核分枝杆菌谱系分布与耐药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11):1248-1251,1295.
    [8] Chakaya J,Khan M,Ntoumi F,et al.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20-reflections on the Global TB burden,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ffor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1,113 Suppl 1(Suppl 1):S7-S12.
    [9] 梁思敏. 新疆南疆地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D].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23.
    [10] 叶洁桐. 化瘀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6):1028-1030.
    [11] 晁春梅,哏传香,金正英,等. 2015-2019年云南省献血者血清阳性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J].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5):650-652+669.
    [12] 李涛, 闫翔宇, 杜昕, 等. 中国肺外结核流行现状的全国性调查研究[C]. 中国防痨协会, 2023, 2(1): 198-199.
    [13] 王新霞,吴晓美,童涌. 艾滋病患者结核杆菌感染与其免疫功能及HIV载量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6):8-11+50.
    [14] 张凌,陈玉萍,李琴. HIV感染者HBV HCV TP及TB检测结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6):3792-3794.
    [15] 唐柳生, 黄于萍, 雷振, 等. 223株艾滋病合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C]. 中国防痨协会, 2023, 2(1): 363-365.
    [16] 王娟娟,施旭东,肖园园,等. 南京地区HIV/AIDS患者分枝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2):148-150.
    [17] 王印,朱迎春,周锐峰,等. 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196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J]. 重庆医学,2017,46(9):1203-1205.
    [18] 古丽米拉·达列力汗,宋玉霞,李弘,等.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J]. 传染病信息,2022,35(3):245-247,258.
    [19] 律彤. 云南省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经济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22.
  • [1] 尹艳珠, 杨祖顺, 邹颜秋硕, 任翔, 国译丹, 范璐.  云南省2016—2022年志贺氏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712
    [2] 刘怡涵, 刘俊, 金永梅, 田波, 白劲松.  HIV抗病毒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22
    [3] 田波, 刘俊, 李重熙, 张伟, 房梅芹, 陈海云, 柏静萍, 周鑫, 程雷, 金永梅.  快速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25
    [4] 廖云姗, 王双双, 尹丽娟, 郑玉婷.  云南地区院外应急救援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4
    [5] 陈连勇, 杨星, 茹浩浩, 陈涛, 闫双群, 许琳.  云南省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特征和传播相关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1
    [6] 李洁, 何媛, 吴春燕, 单斌, 郑瑞, 管志福, 任宝军, 师春霞, 周友全, 刘涵禹, 张米, 康燕明, 宋贵波.  2017年—2021年云南地区无菌体液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09
    [7] 田波, 李重熙, 金永梅, 关玮, 陈海云, 刘俊.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使用及更换情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08
    [8] 王霖, 沈凌筠, 李海雯, 王晓燕, 高建鹏, 马志强.  云南省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6
    [9] 万鑫蕊, 王晓燕, 王霖, 马志强, 李才信, 许世涛, 唐兴蕊, 毛红艳.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17
    [10] 普冬, 余婷婷, 李丽华, 张润武, 武昆利, 李冬玲.  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高敏HBV DNA检测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4
    [11] 王霖, 杜映荣, 高建鹏, 李明武, 沈凌筠, 马志强.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32
    [12] 陈晓洁, 吴星娆, 于书慧, 李政, 张岚.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4
    [13] 曹凡, 刘阳文, 魏雷, 谢楠, 杨裔坚, 钱程, 李春满, 付必莽, 胥江品, 阎容稷, 曾汪.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31
    [14] 陈连勇, 茹浩浩, 杨星, 闫双群, 陈金瓯, 杨蕊, 陈涛, 许琳.  云南省846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普冬, 李晓非, 余婷婷, 王红英, 张润武, 李丽华, 白经, 丁彩梅, 李冬玲, 杨永锐.  昆明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酯耐药突变位点情况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普冬, 余婷婷, 王红英, 李丽华, 张润武, 丁彩梅, 白经, 李冬玲, 李晓非.  昆明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和耐药情况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丁家伟, 徐益恒, 李劲榆, 高凌, 吴翰欣, 温艳萍, 李梦仙, 邰文琳.  2013年至2015年昆明地区普通人群HCV感染状况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施新焕, 唐睿珠, 刘子杰, 陆衍舟, 李欢.  云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及RNA载量在丙型肝炎进展中的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李永刚.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类早期胚胎中的垂直传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高小娇.  云南省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筛查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4)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24
  • HTML全文浏览量:  668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9-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2-20
  • 刊出日期:  2023-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