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后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张晓东 牛楠 刘莹 梅佳杰 耿兆红 王虹艳

纪亲龙, 孔祥东, 戚珊红, 李超, 凡军, 沙勇, 王少峰. 杯苋甾酮抑制破骨分化和促进成骨分化的双向作用治疗骨质疏松症[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5): 21-28.
引用本文: 张晓东, 牛楠, 刘莹, 梅佳杰, 耿兆红, 王虹艳. 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后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36-14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19
Ji Qin Long , Kong Xiang Dong , Qi Shan Hong , Li Chao , Fan Jun , Sha Yong , Wang Shao Feng .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yasterone o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through the Bidirectional Effect of Inhibiting Osteoclast Differetiation and Promoting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8, 39(05): 21-28.
Citation: Xiaodong ZHANG, Nan NIU, Ying LIU, Jiajie MEI, Zhaohong GENG, Hongyan WANG. Effect of Nicorandil on Inflammation-related Markers after PCI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2): 136-14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19

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后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19
基金项目: 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23JJ13SN04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晓东(1994~),男,辽宁沈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牛楠,E-mail: nn_6581@aliyun.com

    刘莹,E-mail: 1809887580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541.4

Effect of Nicorandil on Inflammation-related Markers after PCI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后对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估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6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试验组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的炎性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尼可地尔治疗后,对照组术后炎性相关因子水平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治疗后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尼可地尔应用在老年ACS患者PCI术后疗效确切,能优化血管相关炎性指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适合进一步推广。
  •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3月)的严重并发症[1],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通过个体化营养模式的管理,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从而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2-3]。而有氧运动也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4-5]。本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47例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47例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龄3.5~61月,平均透析龄(19.8±6.3)月;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9.2±6.8)岁,平均(57.6±8.2)岁。全部入选病例根据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确诊[6],并排除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无明显身体运动障碍、能配合常规有氧运动锻炼,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者。

    采用日本日产、瑞典金宝、德国费森尤斯、德国贝朗4种血液透析机型,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频率2~3次/周,每次4~5 h,血流量15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测定每个患者体重,对其饮食、消化道症状、活动、体格检查等情况,运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量表详情见表1)进行评估;可按不同等级,将患者营养状况分为良好、轻中度不良及重度不良[1, 7]

    表  1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量表
    Table  1.  Scored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
    项目 营养良好 轻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程度(%) < 5 5~10 > 10
    饮食变化 无变化 减少不明显 明显减少
    消化道症状 偶有 持续 > 2周或频繁出现
    活动能力 无明显乏力 明显乏力,活动减少 活动不便,多卧床
    肌肉、脂肪消耗 不明显 轻中度消耗 重度消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4.1   营养摄入情况

    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前、后第24周、第48周分别计算出热量、蛋白质摄入情况。

    1.4.2   营养测量学指标

    对患者体脂(同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肌肉量(无内瘘侧上臂肌围MAMC)进行测量,分别于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前、后第24周和第48周进行。

    1.4.3   营养生化指标

    分别在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4周和第48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

    1.5.1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患者教育讲座

    通过面对面讲授、网络平台直播、课堂式PPT放映、QQ、微信互动等多形式,对全部入选对象进行定期的有氧运动知识宣传及教育讲座。

    1.5.2   制定有氧运动指导手册

    在完成有氧运动基线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对干预对象制定《维持性血透患者有氧运动指导手册》[8],其中的内容包括有氧运动的益处、针对血透患者推荐的有氧运动方式、具体运动方案指导、运动注意事项等。

    1.5.3   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定制

    通过采集患者年龄、原发病、心肺动能、合并症与并发症、运动体能等情况,以及个人运动习惯和爱好,相互结合,制定个体化有氧运动模式及具体实践措施。

    1.5.4   运动随访

    通过现场面对面、电话交流、微信语音或视频等多途径,针对有氧运动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并记录,频率:每周1次;及时了解患者有氧运动具体情况、身体状态和运动之后的具体主观感受,鼓励患者维持强度适宜的运动。

    1.6.1   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根据入选患者的具体年龄、身体机能及体力等,参考患者饮食习惯一对一制定饮食方案。每日食谱应包含新鲜果蔬,适当补充维生素、叶酸,避免高磷、高钾饮食,注意部分患者微量元素的补充。鼓励患者优质蛋白质饮食,推荐热量摄入每日30~35 kcal/kg、蛋白质摄入1.2~1.3 g/kg。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加予α-酮酸制剂0.075~0.12 g/kg补充,适当补充水解蛋白(50 mL/瓶,1~2瓶/d),以及至临床营养科专科配置营养液。

    1.6.2   保证血透充分性

    密切监测血管通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透析后体重;采用血透联合血液灌流、滤过等血液净化方式,确保每位入选患者Kt/V≥1.2,每周的有效透析时间≥10 h。

    1.6.3   贫血的改善

    常规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6 000 U/次,1~2次/周),合理、个体化补充铁剂,严重贫血者予适时成分输血。

    采用SPSS 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bar x}}$ ±s)表示,正态性验证应用Kolmogorov-Smirnov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条件的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t加权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构成比(%)表示;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管理前比较比较,血透患者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后第24周、第48周,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2

    表  2  管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n (%)]
    Table  2.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n (%)]
    营养状况 n 管理前 管理后
    24周 48周
    营养良好 47 0(0.0) 8(17.0)* 22(46.8)**
    轻中度营养不良 47 33(70.2) 28(59.6)* 19(40.4)**
    重度营养不良 47 14(29.8) 11(23.4)* 6(12.8)**
      与管理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与管理前比较,血透患者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后24周、48周热量、蛋白质摄入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3

    表  3  管理前、后膳食摄入比较( ${{\bar 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dietary intake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bar x}} \pm s$
    摄入量 管理前 管理后
    24周 48周
    热量[g/(kg·d)] 28.50 ± 4.61 34.15 ± 4.90* 37.16 ± 3.57**
    蛋白质[g/(kg·d)] 0.78 ± 0.22 1.41 ± 0.27* 1.81 ± 0.73**
      与管理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分别与管理前比较,血透患者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后24周以及48周,患者的MAMC、TSF、PA、ALB以及HGB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4

    表  4  管理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 ${{\bar x}} \pm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bar x}}\pm s$
    营养指标 管理前 管理后
    24周 48周
    MAMC(cm) 19.38 ± 2.21 23. 41 ± 2.40* 25.04 ± 2.65**
    TSF(mm) 3.16 ± 1.76 4.52 ± 1.84 4.81 ± 1.43**
    PA(g/L) 0.28 ± 0.03 0.31 ± 0.04* 0.36 ± 0.06**
    ALB(g/L) 27.09 ± 2.15 32.73 ± 2.36* 35.88 ± 2.53**
    HGB(g/L) 70.92 ± 7.04 82.04 ± 8.37* 93.58 ± 10.02**
      与管理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 7, 9],适时进行有效合理的有氧运动和积极的营养管理,不仅能降低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10-11],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12-13]

    保证血透的充分性是实施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的前提条件[14-15],本研究中全部入选对象Kt/V均不低于1.2。在充分血透的保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维持内环境稳态;在对纳差、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改善方面,有确切的疗效[16]。本研究因受到患者经济因素限制、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多、对血透耐受性较差等影响,都可能影响血液透析不充分。

    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肌肉质量与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身体活动量[17]。对于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大部份人存在着蛋白质、热量等营养摄入不足,在机体内分泌紊乱等情况或是酸中毒状态,还可进一步对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促进作用[18]。再者,血透过程本身就是能量消耗的过程[19],多种原因均可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大部分还有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20]和红细胞的丢失,从而更容易产生透析期或透析间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抑或营养不良等情况[21-22],更影响机体对血透的耐受性,以及机体的体能状况。目前关于血透患者有氧运动相关研究已证实运动管理可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消化功能、提高活动耐受能力、缓解躯体不适、减轻心理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等方面具有重要效用[12, 23-24]。本组资料在充分血透的前提之下,制定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和有氧运动方案,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督促患者坚持和依从;结果表明,与营养管理和有氧运动前自身对照,管理后的第24周、第48周,患者蛋白质、热量的摄入量均增加(P < 0.05)。

    本研究入选的全部患者,在坚持有效的有氧运动和科学合理的营养管理下,其营养摄入量(蛋白质及热量)明显提高,同时其余营养指标也得到较大改善。管理前后24周、48周,患者MAMC、TSF、PA、ALB、HGB分别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均增加(P < 0.05)。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A、ALB不仅是评估营养状况的独立指标,更是心血管恶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25]

    综上所述,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维持性血透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检测和早期识别,及时有效的给予个体化、合理性的有氧运动和营养管理干预,能减少血透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 图  1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Figure  1.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cases)

    表  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比较 [n(%)]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项目 对照组(n=33) 试验组(n=33) χ2/t P
    性别
     男 20(60.6) 22(66.7) 0.524 0.469
     女 13(39.4) 11(33.3)
    年龄(岁) 69.93±7.45 69.88±7.33 1.137 0.259
    起病时间(月) 15.64±4.17 15.87±4.09 −0.389 0.698
    阿司匹林肠溶片 33(100.0) 33(100.0)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33(100.0) 33(100.0)
    阿托伐他汀钙片 33(100.0) 33(100.0)
    ACEI/ARB类药物 24(72.7) 21(63.6) 0.581 0.446
    β受体阻滞剂 29(87.9) 31(93.9) 0.721 0.675
    预扩球囊扩张 33(100.0) 33(100.0)
    后扩球囊扩张 26(78.8) 21(63.6) 1.726 0.189
    支架成功开通 33(100.0) 33(100.0)
    TIMI血流3级 33(100.0) 33(1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相比( $\bar x \pm s$,n=33)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n=33)

    组别 IL-6(pg/mL) TNF-α(pg/mL) hs-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62±1.05 4.14±0.28 110.52±2.49 10.63±1.18 9.61±0.32 8.05±0.24
    试验组 4.65±1.02 3.26±0.11 110.71±2.60 7.61±1.20 9.74±0.29 4.04±0.15
    t 0.118 16.804 0.303 10.308 1.729 81.393
    P 0.907 <0.001* 0.763 <0.001* 0.089 <0.001*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 \bar x \pm s $, n=33)

    Table  3.   Comparison of Hcy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n=33)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 12.96±1.20 10.90±2.62 4.106 <0.001*
    试验组 12.90±1.13 7.08±2.66 11.568 <0.001*
    t 0.209 5.877
    P 0.835 <0.001*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刘康,姜子超,凌维维,等. 静脉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1):40-44.
    [2] Chen W,Ni M,Huang H,et a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s (2023 Edition)[J]. MedComm,2023,4(6):438. doi: 10.1002/mco2.438
    [3] Groenland F T W,Ziedses des Plantes A C,Scoccia A,et al. Pos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hysiology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Int J Cardiol Heart Vasc,2023,49(10):1013-1019.
    [4] Milasinovic D,Nedeljkovic O,Maksimovic R,et al.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The next frontier in the management of STEMI[J]. J Clin Med,2023,12(4):1602. doi: 10.3390/jcm12041602
    [5] 杨月霞,刘中慧,王怀新. 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以及预后的影响[J]. 临床急诊杂志,2023,24(11):567-572.
    [6] Rao S,Bhardwaj R,Negi P C,et al. No reflow phenomenon in CAD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prospective hospital 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J]. Indian Heart J,2023,75(2):156-159. doi: 10.1016/j.ihj.2023.02.002
    [7] 王亚红,肖红艳,彭齐.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冠脉微循环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20,26(10):1750-1754.
    [8] Jing T,Wang Y,Li Y,et al. Diagnosis,treatment,and management for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 statements[J]. Int J Clin Pract,2023,12(6):95-98.
    [9] 钱灿,诸帆,厉强. 通心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后心肌损伤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 新中医,2021,53(17):66-69.
    [10] 蒋芳勇,陈慧生,黄山松. 他汀联合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20,33(4):744-746.
    [11] Lu Y,Wang Y,Zhou B. Predicting long-term prog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analysis for county-level health services[J]. Front Cardiovasc Med,2023,10(6):129.
    [12] 张晓东. 集采与原研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疗效及成本对比研究[D].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22.
    [13] 李璇璇. 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D].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 2019.
    [14] Rao N D,Lemaitre R N,Sitlani C M,et al. Dietary magnesium,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the strong heart family study[J]. PLoS One,2023,18(12):296-298.
    [15] Liu Z,Li Y,Cheng F,et al. Homocysteine combined with apolipoprotein b as serum biomarkers for predicting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oldest-old[J]. Clin Interv Aging,2023,18(1):1961-1972. doi: 10.2147/CIA.S428776
    [16] Bouzidi N,Gamra H.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interleukin-6 levels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BMC Cardiovasc Disord,2023,23(1):586. doi: 10.1186/s12872-023-03570-8
    [17] 王学彬,司伟,李敬文,等. 尼可地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J]. 世界临床药物,2022,43(11):1451-1456.
    [18] Tang N,Chen X,Li K,et al.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 Cureus,2023,15(8):841-842.
    [19] Marano P,Wei J,Merz C N B.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What clinicians and investigators should know[J]. Curr Atheroscler Rep,2023,25(8):435-446. doi: 10.1007/s11883-023-01116-z
  • [1] 李芬, 赵婕, 张海溪, 张琳, 辜学忠.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铁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和肝功能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115
    [2] 方杰, 光雪峰, 林霄峰, 戴海龙, 左桐曦, 赖碁.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ACS患者PPCI支架置入后即刻评价时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1
    [3] 张晓东, 杨龙, 宋文红, 刘红明, 胡伟, 陈志松, 喻卓.  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评估支架植入术后带量集采与原研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28
    [4] 董丹红, 庞玺倬, 李琳.  PKG信号通路在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中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官兵, 苏杨, 韦旭斌, 张莹.  尼可地尔对梗阻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赖碁, 光雪峰, 茹志刚, 林霄峰, 景舒南, 方杰.  尼可地尔对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防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封永顺, 强锐.  高频振荡通气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罗林萍, 刘明艳, 吴翔, 聂磊.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秦剑, 黄姗, 聂波.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7例临床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黄朝莉, 谷粒, 宁成.  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袁海凤, 苏学文, 李田昌.  急性冠脉综合征首发年龄与既往疾病相关性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邱梅.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没有必要纳入代谢指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李锐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风险与治疗矛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郝应禄.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小婷.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单核细胞CD36水平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江汎.  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踝臂指数联合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价值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1)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18
  • HTML全文浏览量:  958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1-11
  • 刊出日期:  2024-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