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的横断面研究

艾子涵 李思熳 早胜国 陈明瑞 周银河 黄思嘉 丁海迪 石苒羲 张秋怡 杨军

袁伟, 孟明耀, 李欣欣, 熊晶晶, 李檬, 曹佳, 刘梅, 侯宗柳, 黄永坤. 内毒素的量效和时效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7-1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8
引用本文: 艾子涵, 李思熳, 早胜国, 陈明瑞, 周银河, 黄思嘉, 丁海迪, 石苒羲, 张秋怡, 杨军. 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的横断面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3): 42-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06
Wei YUAN, Mingyao MENG, Xinxin LI, Jingjing XIONG, Meng LI, Jia CAO, Mei LIU, Zongliu HOU, Yongkun HUANG. Effects of Dose-response and Time-dependent of Endotoxin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9): 7-1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8
Citation: Zihan AI, Siman LI, Shengguo ZAO, Mingrui CHEN, Yinhe ZHOU, Sijia HUANG, Haidi DING, Ranxi SHI, Qiuyi ZHANG, Jun YA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mo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onghai Count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3): 42-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06

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的横断面研究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6053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艾子涵(2001~),男,云南通海人,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

    李思熳,E-mail: Kmlisiman@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605.974;R193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mo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onghai County

  • 摘要:   目的   调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的普及情况和科普需求,探索建立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   方法   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300人,用自设问卷匿名进行一对一调查。   结果   通海县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居民仅占20.3%,普及率较低,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的居民占26.2%;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与非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居民年龄与CPR知晓度存在差异( P < 0.01),两者成反比关系;愿意对陌生人实施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居民占比均较高,分别为66.2%和68.6%;63.79%的人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有92.76%的人表示当得知培训消息的时候愿意参加相关培训。   结论   通海县居民普遍缺乏CPR急救知识,但对于CPR急救知识的普及有较高的需求,施救态度积极,建议相关部门加大CPR科普以及培训力度,深入推广CPR急救术,将CPR推广入乡村。
  • 干细胞移植是将干细胞处理后重新输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生物疗法,在当前的再生医学时代,表现出广阔的前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具有天然的免疫抑制功能、强大的旁分泌功能及可向损伤组织迁移等特性[1],被视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工程细胞和基因载体细胞。与其他来源的MSCs不同,hUC-MSCs来源于产妇分娩时的脐带,来源途径十分广泛,且排斥性低、获取手段简便,具有增殖率和克隆率高、体外细胞培养容易开展等生物学特性[2],可作为干细胞移植理想的种子细胞。随着hUC-MSCs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其增殖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生理因素,目前国内外学界对MSCs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激素[3]、离子[4]、年龄[5]等对其增殖的影响,然而干细胞移植部位周围的特殊炎性微环境才是影响其增殖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LPS会参与肝衰竭及各种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6];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上皮病变部位,LPS浓度升高[7];感染性骨不连骨折或骨缺损,其骨断端周围组织可检测出一定量的LPS[8],所以,利用hUC-MSCs治疗疾病,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使hUC-MSCs处于LPS炎性微环境当中,与其发生接触,并影响其增殖。本研究通过探究最佳量效和时效的LP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提供实验有效性依据,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干细胞研究基础。

    α-MEM干细胞培养液(由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胰酶、胎牛血清FBS、磷酸盐缓冲液PBS(BI公司),LPS(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所),96孔板(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CK-8试剂盒(日本同仁,批号:2H779),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O2培养箱(Thermo公司),倒置显微镜(奥特光学,BDS200),离心机(Eppendorf公司),酶标仪(Thermo公司),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1.2.1   hUC-MSCs的体外培养及传代

    本实验使用的hUC -MSCs提取自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中心实验室干细胞库。在T75的培养瓶中以1×106个/mL的密度接种含10%FBS 的α- MEM干细胞,并放入37 ℃、5% CO2 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当细胞融合度达到80%左右时,弃上清,洗涤,胰酶消化,当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圆形时,弃胰酶,重悬后用台盼蓝稀释计数并继续在T75的培养瓶中以上述密度及条件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24 h内贴壁生长,呈长梭形,形态均一,当细胞融合程度达到约80%,排列成漩涡状、放射状、网格状时,培养成功。

    1.2.2   LPS的量效和时效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

    选择第四代对数生长期细胞,常规洗涤消化后调整细胞密度为1.5×104个/mL,后接种于96孔板,1500个/孔。在接种24h后更换为含LPS终浓度为0.098、0.195、0.390、0.780、1.560、3.12、6.250、12.500、25.000和50.000 EU/mL的培养液。设不含LPS的完全培养基为对照组,不含细胞及LPS的完全培养基为空白组。分别于LPS作用24h、48h、72 h后更换培养液,加入每孔培养基总体积10%的CCK-8溶液,在37 ℃、5% CO2的培养箱中避光孵育1.5 h,用自动酶标检测仪在45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

    1.2.3   LPS对hUC-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

    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选择促进hUC-MSCs增殖的低浓度(0.098 EU/mL,实验组1)、中浓度(1.56 EU/mL,实验组2)和高浓度(25 EU/mL,实验组3)LPS、作用时间72 h进行实验。取第四代对数生长期细胞,以0.5×106个/mL密度接种于10 cm培养皿,细胞接种24 h后分别更换为含LPS浓度0.098 EU/mL、1.56 EU/mL、25 EU/mL的条件培养基,以不含LPS的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作用72 h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常规洗涤、消化后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个/mL,加入1 mL细胞悬液至离心管内离心,弃上清;用70%乙醇4 ℃进行细胞固定20 h,离心,弃上清后转移至流式管再次离心弃上清;在待检测样品中加入0.5 mL配置好的碘化丙啶染色液,37 ℃避光温浴30 min;用流式细胞仪在激光波长488 nm波长处检测红色荧光,采用Modfit软件进行细胞DNA含量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和GraphPadPrism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 \bar x \pm s $)表示,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LP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与LPS的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均有关系,见表1图1A;不同条件下细胞增殖率见表2。在LPS作用24 h时(图1B),主要表现为抑制hUC-MSCs的增殖,在浓度为0.78 EU/m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随LPS浓度降低或增高,其抑制作用均有减弱的趋势。作用48 h时(图1C),抑制作用普遍减弱,高浓度组显示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作用72 h时(图1D),LPS表现出促进细胞增殖的趋势,且低浓度区域促进作用最显著,浓度增加其促增殖作用相对减弱。最高浓度组(50 EU/mL)在3个时间点对细胞增殖均无显著影响。

    表  1  LPS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hUC-MSCs吸光度(A)值($ \bar x \pm s $
    Table  1.  Absorbance (A) of hUC-MSCs at different dose-response and time-dependent of LPS ($ \bar x \pm s $
    组别hUC-MSCs增殖
    24 h48 h72 h
    实验组1 0.571 ± 0.015* 0.811 ± 0.001* 1.321 ± 0.013*
    实验组2 0.540 ± 0.025* 0.897 ± 0.030 1.346 ± 0.009*
    实验组3 0.535 ± 0.002* 0.858 ± 0.011* 1.263 ± 0.026*
    实验组4 0.433 ± 0.030* 0.871 ± 0.008 1.129 ± 0.003*
    实验组5 0.552 ± 0.003* 0.865 ± 0.010* 1.037 ± 0.018*
    实验组6 0.554 ± 0.003* 0.861 ± 0.020* 1.145 ± 0.038*
    实验组7 0.547 ± 0.008* 0.865 ± 0.028* 1.018 ± 0.038*
    实验组8 0.593 ± 0.005* 0.870 ± 0.012 1.049 ± 0.011*
    实验组9 0.630 ± 0.003 0.853 ± 0.041* 1.063 ± 0.034*
    实验组10 0.639 ± 0.007 0.933 ± 0.012 0.927 ± 0.027
    对照组 0.660 ± 0.004 0.940 ± 0.020 0.906 ± 0.012
      注:实验组1至10LPS终浓度依次为:0.098、0.195 、0.39 、0.78 、1.56 、3.12 、6.25 、12.5、25、50 EU/mL,表示分别在24 h、48 h、72 h时,与对照组相比,*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内毒素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
    A:LPS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hUC-MSCs增殖情况;B:不同浓度LPS作用24 h hUC-MSCs增殖情况;C:不同浓度LPS作用48 h hUC-MSCs增殖情况;D:不同浓度LPS作用72 h hUC-MSCs增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P < 0.001,****P < 0.0001。
    Figure  1.  Effects of endotoxi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different tim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C-MSCs
    表  2  LPS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hUC-MSCs增殖率(%)
    Table  2.  Proliferation rates of hUC-MSCs at different dose-response and time-dependent of LPS (%)
    时间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对照组
    24 h 86.46 81.82 81.11 65.61 83.69 83.99 82.88 89.8 95.45 96.82 100.05
    48 h 86.24 95.43 91.31 92.7 91.99 91.56 92.06 92.55 90.74 99.26 100
    72 h 145.81 148.53 139.37 124.61 114.5 126.34 112.36 115.75 117.29 102.32 100
      注:实验组1至10LPS终浓度依次为:0.098、0.195 、0.39 、0.78 、1.56 、3.12 、6.25 、12.5、25、50 EU/mL。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与对照组相比,当作用时间为72 h时,实验组1 G0/G1期的占比降低,S期占比增高,G2/M期占比增高,实验组2和实验组3 G0/G1期的占比降低,S期占比增高,G2/M期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图2图3)。

    表  3  LPS对hUC-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LPS on huc-Mscs cell cycle (%)
    分期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对照组
    G0/G1期 94.240 ± 0.450* 96.210 ± 0.323* 96.330 ± 0.254* 97.550 ± 0.300
    S期 2.880 ± 0.144* 3.310 ± 0.144* 3.060 ± 0.121* 1.900 ± 0.110
    G2/M期 2.880 ± 0.248* 0.480 ± 0.064 0.610 ± 0.075 0.550 ± 0.075
      注:实验组1、2、3的LPS终浓度分别为0.098 EU/mL、1.56 EU/mL、25 EU/mL,对照组不含LPS;与对照组相比,*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2  LPS刺激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C-MSCs细胞周期代表图例
    A:不含LPS的对照组;B:LPS终浓度为0.098 EU/mL;C:LPS终浓度为1.56 EU/mL;D:LPS终浓度为25 EU/mL。
    Figure  2.  Cell cycle of hUC-MSCs test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LPS stimulation
    图  3  不同浓度LPS作用72 h时hUC-MSCs细胞周期比例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P < 0.001,****P < 0.0001。
    Figure  3.  Proportion of hUC-MSCs cell cycle after 72 h of LP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在菌体裂解后得以释放,是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LPS与许多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9],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10],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11]等。在利用hUC-MSCs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时,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接触LPS,并影响其增殖。

    hUC-MSCs的增殖是影响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的重要生理因素,对于LP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进行探讨。首先CCK-8检测结果提示,LPS的量效和时效对hUC-MSCs的增殖表现出不同的效应,仅当作用时间为72 h,才表现出增殖效应,且低浓度区域促进作用更显著,浓度增加其促增殖作用相对减弱,当作用时间为24、48 h,表现为抑制hUC-MSCs增殖。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G0期 (休眠期) ,G1期 (DNA合成前期) ,S期 (DNA合成期) 以及G2期 (DNA合成后期) ,分裂期又称为M期。根据流式细胞术结果,低浓度LPS处理72 h后细胞周期的G0/G1期占比降低,S期占比增高,G2/M期占比增高,提示促进hUC-MSCs增殖。

    以上两项实验结果均提示低浓度LPS且作用时间长时可促进hUC-MSCs增殖,这可用预处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解释,对此,侯玉森等[12]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低浓度LPS预处理可促进hUC-MSCs增殖,提高细胞LPS耐受性。目前已有大量不同学科及领域的研究证实预处理可减轻脏器损伤、减少细胞凋亡,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1316]。LPS预处理对心[17]、肝[18]、脑[19]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缺氧[20]、炎症因子[21]、红细胞生成素[22]、川芎嗪[23]预处理可促进MSCs增殖。

    综上所述,hUC-MSCs的增殖与LPS的量效和时效均有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利用hUC-MSCs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时,可根据这一特性提前用低浓度LPS预处理hUC-MSCs,这样可增加细胞增殖率,减少凋亡,为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提供新思路。

  • 表  1  一般资料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项目 n 百分比(%)
    性别 129 44.5
    161 55.5
    年龄(岁) 15~25 77 26.6
    26~35 17 5.9
    36~45 51 17.6
    46~55 64 22.1
    55~ 81 27.9
    受教育水平 高中及以下 183 63.1
    大学 105 36.2
    研究生及以上 2 0.7
    户口类型 农村户口 211 72.8
    非农村户口 79 27.2
    职业类型 体力劳动 179 61.7
    脑力劳动 111 38.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心肺复苏认识总体情况

    Table  2.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情况 n 百分比(%)
    听过且掌握CPR 59 20.3
    听过但未能掌握CPR 155 53.4
    没有听过CPR 76 26.2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年龄与认知水平关系[n(%)]

    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cognitive level[n(%)]

    年龄(岁) n 听过且掌握CPR 听过但未能掌握CPR 没有听过CPR χ2 P
    15~25 77 21(27.27) 50(64.94) 6(7.79) 50.968 < 0.001*
    26~35 17 7(41.18) 6(35.29) 4(23.53)
    36~45 51 12(23.53) 27(52.94) 12(23.53)
    46~55 64 14(21.88) 38 (59.38) 12(18.75)
    55~ 81 5(6.17) 34 (41.98) 42(51.8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户口类型与认知水平关系

    Tabl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type and cognitive level

    户口类型 n 听过且掌握CPR 听过但未能掌握CPR 没有听过CPR χ2 P
    农村户口 211 32(15.17) 109(51.66) 70(33.18) 25.027 < 0.001*
    非农村户口 79 27(34.18) 46(58.23) 6(7.5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CPR实施意愿

    Table  5.   Intention to perform CPR

    项目 意愿 n 百分比(%)
    胸外按压 愿意 192 66.2
    一般 65 22.4
    不愿意 33 11.4
    口对口人工呼吸 愿意 199 68.6
    不愿意 91 31.4
    下载: 导出CSV

    表  6  不愿意进行心肺复苏的原因

    Table  6.   Reasons for reluctance to perform CPR

    原因 n 百分比(%)
    怕技术不够精湛,反而延误抢救 11 33.3
    怕抢救后遭讹诈 1 3.03
    觉得肯定会有其他人出手,何必是我 3 9.09
    以上全是 7 21.21
    其他 11 33.33
    下载: 导出CSV

    表  7  CPR培训相关问题 [n(%)]

    Table  7.   Issues related to CPR training [n(%)]

    问题 结果
    是否参加过CPR
    相关培训
    105(36.21)
    185(63.79)
    未参加原因 没有关注,不了解
    它的重要性
    95(51.35)
    不知道可以从哪里
    学习
    108(58.38)
    工作或学习太忙没
    有时间
    70(37.84)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20(10.81)
    是否有必要掌
    握心肺复苏术
    258(88.97)
    32(11.03)
    有CPR相关培训
    时,是否愿意参加
    愿意 269(92.76)
    不愿意 21(7.24)
    下载: 导出CSV
  • [1] 杨帆. 高校体育教学增加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87-88.
    [2] 张兰兰,李富禄,梁黟岳,等. 城乡居民对心肺复苏认知现况及技能培训需求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2020,18(3):354-356. doi: 10.12104/j.issn.1674-4748.2020.03.032
    [3] Gu X M,Yao S B,He Z J,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success rateof heartbeat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in the past 40 years in China[J]. Mil Med Res,2020,7(4):430-443.
    [4] 余攀州,叶胜,李俊,等. 南京市大学生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与操作能力的横断面研究[J]. 公共卫生信息学,2022,35(17):1-4.
    [5] 赖开兰,姚兰. 对1120名大学生进CPR培训的效果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3):211-213. doi: 10.3969/j.issn.1671-301X.2017.03.004
    [6] 杜昌,余剑波.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其生存率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3):644-646.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8.03.056
    [7] 蔡伟红,焦志勤. 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认知现状调查及技术培训[J]. 黑龙江医药,2017,33(3):540-542.
    [8] Sasson C,Rogers M A,Dahl J,et al. Predictors of survival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2010,3(1):63-81. doi: 10.1161/CIRCOUTCOMES.109.889576
    [9] Xu F,Zhang Y,Chen 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J]. JAMA Cardiol,2017,2(5):469-470. doi: 10.1001/jamacardio.2017.0035
    [10] 唐莹,杨晓英,杨海银,等. 在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8):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0
    [11] Panchal A R, Bartos J A, Cabañas J G, et al. Adult basic and advanced life support writing group. Part 3: Adult basic and advanced life sSupport: 202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20, 142(16 suppl 2): S366-S468.
    [12] 段昌新. 大学生进村入户开展心肺复苏普及培训效果评价[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2,36(3):114-116. doi: 10.3969/j.issn.1001-568X.2022.03.0034
    [13] 梅媛. 长沙市居民心肺复苏知信行现状及培训效果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4.
    [14] 李春雨,姜婷,王魏魏,等. 新媒体时代公众自救互救科普培训实践与探索[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1):62-64.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33.2017.01.008
    [15] 李洋,叶泽兵,蒋晓红,等. 公众院前应急救护技能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6(1):46-49.
    [16] 陈景利,何明丰,吴智鑫,等. 基于PDCA 探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平台建设[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59-161.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19.01.050
    [17] 任捷. 大企业员工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培训效果评价[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1.
    [18] 窦贺贺,郑传明,李磊,等. T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研究[J]. 智慧健康,2023,9(15):232-236.
    [19] 张军根, 王红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10): 1115-1117.
    [20] 王琼琼,邵芝群,王学珍,等. 乡镇居民心肺复苏技能认知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7):528-532. doi: 10.3969/j.issn.1005-5916.2020.07.018
  • [1] 周维钰, 杨德兴, 王强, 王振方, 付凯, 唐杰夫, 刘圣哲, 栾英, 李敏, 刘荣.  云南省鲁甸县居民对全科医学和院前急救相关知识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8
    [2] 唐莹, 杨晓英, 杨海银, 王婷婷.  在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0
    [3] 张杰, 孙卉, 木丽华, 杨德兴, 钱传云.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5
    [4] 齐万争, 李小峰, 周艳艳, 李毅飞.  心肺运动康复在老年冠脉慢血流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李静林, 杨莉, 王振州, 齐守罡, 周国忠.  医护人员对乌斯坦因模式及复苏成功的认知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104
    [6] 许智星, 胡小刚, 牛小群, 蒲军.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赵敏, 王忠慧, 瞿意隐.  高原环境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肺肿瘤患者复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宋仕钦.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陈国兵, 杨德兴, 余天燕, 杨朝美, 栗蕴.  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整体优化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黄道斌.  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诊治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韩金, 魏柯杰.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痫产妇的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孙海梅.  高渗盐水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芳.  滇南小耳猪心肺联合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刘礼杉.  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的疗效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王芳.  滇南小耳猪原位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白蓉.  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高渗盐水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初期急救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姚敏.  大学生运动创伤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昆明市城乡居民对全科医生需求的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48
  • HTML全文浏览量:  638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9-04
  • 刊出日期:  2024-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