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洪波 李振龙 吕瑛 张益绰 裘翔铭 黄婷婷

陈竹梅, 华月英, 温艳艳, 李辉. 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173-17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9
引用本文: 张洪波, 李振龙, 吕瑛, 张益绰, 裘翔铭, 黄婷婷. 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4): 135-13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9
Zhu-mei CHEN, Yue-ying HUA, Yan-yan WEN, Hui LI.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guided PICC Catheteriz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2): 173-17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9
Citation: Hongbo ZHANG, Zhenlong LI, Ying LV, Yichao ZHANG, Xiangming QIU, Tingting HUANG.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Single-port and Doub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4): 135-13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9

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9
基金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研究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7052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洪波(1978~),男,山西长治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胸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及胸部肿瘤综合治疗工作

    通讯作者:

    李振龙,E-mail:lizhenlongvip@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34.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Single-port and Doub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 = 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 = 50,单孔组)。对比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及相关检验指标。  结果  单孔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双孔组(P < 0.05),手术操作时间高于双孔组;淋巴清扫个数、术前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孔组(P < 0.05);术前EGFR、TGF-α、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双孔组EGFR、TGF-α高于单孔组, IGA、IGM低于单孔组(P < 0.05)。  结论  2种方案对于淋巴清扫数量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效果相近,但单孔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降低炎性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临床使用价值。
  • 起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的统计结果胃癌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5 位和第3位,东亚是胃癌的高发区。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心理压力空前增大,胃癌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增加,为胃癌的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1-2]。尽管近年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迅速的发展,但晚期胃癌患者的5a存活率仍然低于30%。此外,对于胃癌在人体内,如何发生发展及其在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未解的问题。泛素结合酶 2(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2C,UBE2C)基因编码的泛素结合酶 2C,作为 E2 泛素结合酶家族的一员,参与了调控许多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特别是细胞周期蛋白的降解,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生作用[3-4]。尽管UBE2C 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本项目的预实验中 笔者通过Oncomine数据库的查询,经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UBE2C的表达异常。然而,UBE2C是如何影响胃癌细胞的功能还不甚清楚。为了探讨UBE2C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本课题通过慢病毒介导的UBE2C沉默表达,初步分析了UBE2C沉默对AGS细胞的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pLVX-IRES-Puro、293T细胞、质粒pMD2.G和psPAX2本室保存;人胃癌AGS细胞购自昆明细胞库;胎牛血清、puromycin、TRIZOL Reagent、jetPRIME®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试剂和2X RealStar SYBR Mixture分别购自 BI、YEASE、Invitrogen、PolyplusTransfection和GenStar Biosolution公司; UBE2C-shRNA重组质粒和对照重组质粒(UBE2C-shRNA)购自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1024003);xCELLigence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 cell analysis system,RTCA)和 CIM-Plate-16 由杭州艾森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2.1   细胞培养

    37 ℃、饱和湿度和5% CO2为细胞培养条件,将293T细胞AGS细胞置于含有10% FBS和1%青链霉素双抗的DMEM培基中培养。

    1.2.2   UBE2C 重组慢病毒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

    根据 Genebank 中报道的人UBE2C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NM _ 007019.4),由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构建了3个BUE2C shRNA重组质粒及对照重组质粒(Control shRNA),载体均选用pLent-U6-GFP-Puro,分别命名为UBE2C -shRNA1(序列为:CCCTTACAATGCGCCCACAGT)、UBE2C-shRNA2(序列为:TGTATGATGTCAGGACCATTC)、UBE2C-shRNA3(序列为CCTGCAAGAAACCTACTCAAA)和 Contrl-shRNA(序列为:TTCTCCGAACGTGTCACGT)。

    1.2.3   慢病毒上清的收集

    转染前将生长良好的293T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培养,当细胞融合度约75%至80%时,将包装质粒pMD2.G和psPAX2与重组质粒(UBE2C -shRNA1-3;Contrl-shRNA)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于72 h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储存在-80 ℃备用。

    1.2.4   慢病毒感染(顺序)

    实验分为UBE2C 表达沉默人胃癌AGS细胞组(干扰组)和插入无义序列的对照组。实验时在胃癌AGS细胞融合度约70% 左右,加入含有上述病毒的上清感染分别干扰组和对照组AGS细胞,并加入6 ug/mL的polybrene继续培养,每天2次,持续2 d。48 h后,以浓度为10 ug/mL的puromycin进行抗性筛选,每24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的强度和细胞存活情况,48 h后仍然存活的细胞即为带puromycin抗性的细胞株,随后继续扩大培养。

    1.2.5   qRT-PCR检测 UBE2C沉默效果(顺序)

    收集上述各组细胞检测以 UBE2C mRNA 的表达量。依照Invitrogen 的说明书提取细胞总RNA后,用TAKARA逆转录Kit合成cDNA,随后qRT-PCR检测UBE2C在各组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反应条件:95 ℃ 5 min、95 ℃ 15 s、60 ℃ 30 s、72 ℃ 30 s,共40个循环后读取荧光值,UBE2C mRNA 相对表达量用 2-△△Ct值表示,GAPDH作为内参。qRT-PCR引物见表1

    表  1  引物信息
    Table  1.  Primer information
    基因引物序列5′→3′
    UBE2C forward:ATCCATGGAGCAGCTGGAAC
    reverse:GGCAGCATGTGTGTTCAAGG
    GAPDH forward:GAGCCACATCGCTCAGACAC
    reverse:CATGTAGTTGAGGTCAATGAAGG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6   RTCA检测AGS细胞增殖和迁移

    (1)RTCA细胞增殖实验 在E-Plate 16 板的孔中加入 5×104的细胞悬液,用xCELLigence RTCA S16系统上记录0~70 h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曲线。

    (2)细胞迁移实验 (1)在 CIM-Plate 16 下室各孔中加入 DMEM完全培基,在上室中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基,置于 CO2培养箱中使细胞平衡生长1 h。之后CIM-Plate 16 置于RTCA DP Analyzer上,进行基线检测;(2)在上室板内各孔中加入5×10 4 cells/mL细胞悬液后放入培养箱中的RTCA Station上检测细胞迁移过程,每组设4个平行对照孔。

    1.2.7   CCK8检测细胞增殖

    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数生长期的AGS细胞,经胰酶消化后制备细胞悬液,于每孔中加入2×103 细胞,每组设置6个复孔,完全培基作为空白对照。随后将96 孔板置于CO2培养箱培养 1~4 d,检测前2 h加入 CCK-8 试剂,最后用酶标仪分别在0、24、48和72 h测定AGS细胞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上述实验重复3次后取均值。

    1.2.8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Mean±SD 表示,UBE2C在胃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

    用慢病毒包装293T细胞后分别在24 h、48 h和72 h于荧光显微镜观察干扰组和对照组均可出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其中在72 h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最强(图1),故选取转染72 h的293T细胞,采用qRT-PCR测定细胞中UBE2C mRNA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293T细胞转染后 UBE2C -shRNA1、UBE2C-shRNA2和UBE2C-shRNA3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trl-shRNA,经统计分析UBE2C-shRNA2与Contrl-shRN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2。提示转染UBE2C-shRNA2能下调293T细胞UBE2C的mRNA的表达。故选用UBE2C-shRNA2转染的病毒上清感染AGS细胞构建稳定细胞株进行后续相关功能实验。

    图  1  293T细胞转染3组慢病毒干扰质粒和对照质粒72 h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100×)
    Figure  1.  293 T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ree group of interfering lentiviral vectors and control vector for 72hours were photographed under fluorescene microscope(100×)
    A:Contrl-shRNA;B:UBE2C -shRNA1;C:UBE2C -shRNA2;D:UBE2C -shRNA3。
    图  2  UBE2C-shRNA转染对UBE2C表达的影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n = 3)
    与Control-shRNA组比较,*P < 0.05,n = 3。
    Figure  2.  Interference efficiency of UBE2C-shRNA plasmid on UBE2C expression

    经含有病毒上清感染AGS细胞和嘌呤霉素的筛选得到了稳定表达UBE2C的细胞株。该细胞株与未经处理的正常AGS细胞在形态学上无明显的差异,且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见图3)。qRT-PCR结果表明UBE2C干扰组细胞的UBE2C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与对照组胃癌AGS细胞相比 P < 0.05(图4),提示稳定表达 UBE2C的胃癌AGS细胞株构建成功。

    图  3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稳定表达 UBE2C的 AGS 胃癌细胞株(100×)
    Figure  3.  Stable expressing UBE2C of AGS gastric cancer cell strain under fluorescene microscope(100 ×)
    A:Contrl-shRNA;B:UBE2C-shRNA2。
    图  4  qRT-PCR 检测胃癌AGS细胞株中稳定表达UBE2C的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n = 3。
    Figure  4.  stable expression of UBE2C in AGS gastric cancer cell strain determined by qRT-PCR

    将对照组和干扰组胃癌AGS细胞分别接种在增殖板上,采用RTCA法检测胃癌AGS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得到两组细胞的增殖曲线(图5)。图中横轴为时间,增殖曲线纵轴为细胞指数(Cell Index,CI值)。本实验中,CI值的大小与细胞数量的多少呈正向相关关系,胃癌AGS细胞数量越多,RTCA检测的CI值越高。接种细胞后,细胞开始黏附,CI 值增大。两组细胞均呈现细胞增殖过程,包括细胞前期的黏附伸展、细胞对数增殖期及平台期。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I值在10 h、20 h、30 h、40 h、50 h和60 h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图  5  RTCA 实时监测胃癌AGS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P < 0.001,n = 3。
    Figure  5.  RTCA monitor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GS cells

    采用 CCK-8法用酶标仪上机检测胃癌AGS细胞的生长情况,根据细胞的生长状况,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图(图6)。其结果显示胃癌AGS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表明干扰UBE2C表达可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

    图  6  CCK-8 检测UBE2C对胃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n = 3。
    Figure  6.  Effect of UBE2C on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GS cells detected by CCK-8

    在CIM-Plate 16上室分别接种干扰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干扰组 AGS细胞在RTCA DP上测得C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7),说明干扰UBE2C表达能够使胃癌 AGS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即对照组细胞迁移信号明显高于实验组迁移信号。

    图  7  RTCA 实时监测胃癌AGS细胞迁移结果(*P < 0.05,***P < 0.001,n = 3)
    Figure  7.  RTCA monitoring the mig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GS cells
    *P < 0.05,***P < 0.001,n = 3。

    我国属于世界上胃癌高发地区之一,其胃癌病例数量占了约东亚地区总数量的一半[1-2]。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对于胃癌的防控和治疗上形势更加严峻。在精准医学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探索更加精准的生物标志物,是值得探索并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受到精确的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通路,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UPP的紊乱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泛素化过程逐渐成为人类防治肿瘤的有效靶点之一。作为泛素结合酶E2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的泛素结合酶E2C(UBE2C)是1997年由Townsley等发现的[5]。UBE2C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的20q12-13上,核苷酸长度为783 bp,是19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9.6 kD。研究表明UBE2C参与了分离酶抑制蛋白的降解过程,以保证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能够正确分离,使细胞能从有丝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6]。UBE2C还通过与具有E3连接酶活性的有丝分裂后期促进复合物(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APC)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的降解,进一步驱动细胞周期的进展[7],上述实验提示,UBE2C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Okamoto等发现,UBE2C在许多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与此相反UBE2C在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的状态。通过小鼠体外实验也发现了在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的UBE2C可以促进小鼠细胞克隆及增殖并且提高在软琼脂中非锚定生长的能力[7],而干扰UBE2C 的表达水平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被抑制,肿瘤细胞的衰老加速[8-9]。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UBE2C 与多种恶性肿瘤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10-13]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UBE2C作为原癌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测UBE2C可能成为人类癌症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但迄今,UBE2C在胃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还不十分清楚,对于 UBE2C 如何调控其发生发展也知之甚少。

    本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在293T细胞内获取病毒上清,根据慢病毒包装技术用含有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感染人胃癌AGS细胞后,获得能够稳定表达UBE2C基因的人胃癌AGS细胞。随后,检测了UBE2C沉默后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UBE2C沉默后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UBE2C可能作为癌基因在人胃癌AGS细胞中发生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原理及机制尚不明确。后续笔者将从临床收集胃癌病人的组织标本,并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和qRT-PCR等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胃癌标本中UBE2C的不同表达情况,同时分析 UBE2C 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转移扩散情况和临床预后状态等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动物实验验证UBE2C干扰表达的胃癌细胞成瘤能力和生长情况的变化,以期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分子靶标。

  • 表  1  患者资料比较($\bar x \pm s $),n(%)

    Table  1.   Comparison of patient data ($\bar x \pm s $),n(%)

    组别n平均年龄(岁)性别 分型平均肿瘤直径(cm)
    周围型中央型
    单孔组5060.93±5.3929(58.00)21(42.00)47(94.00)3(6.00)2.48±0.32
    双孔组5061.44±4.5027(54.00)23(46.00)45(90.00)5(10.00)2.51±0.31
    χ2/ t0.5140.1620.5440.476
    P0.6090.6870.4610.63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对比手术指标水平变化($\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surgical indicator levels ($\bar x \pm s $)

    组别n术中出血量(mL)手术操作时间(min)胸腔引流量(mL)住院时间(d)淋巴清扫个数(个)
    单孔组5060.25±7.65240.65±30.28254.65±29.649.54±1.2612.12±2.14
    双孔组50356.74±43.02165.24±20.39324.61±40.3612.65±1.2412.54±2.02
    t47.98014.6079.87912.4401.009
    P<0.001*<0.001*<0.001*<0.001*0.31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对比手术指标水平变化[($\bar x \pm s $), L]

    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surgical indicator levels [($\bar x \pm s $), L]

    组别nFEV1 FVC MVV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单孔组501.56±0.310.95±0.23*1.68±0.291.35±0.36*56.38±7.5245.61±4.26*
    双孔组501.59±0.280.97±0.25*1.66±0.311.39±0.35*56.42±7.4645.58±4.56*
    t0.5080.4160.3330.5630.0270.034
    P0.6130.6780.7400.5750.9790.973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n(%)]

    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n(%)]

    组别n肺不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漏气发生率
    单孔组500(0.00)2(4.00)0(0.00)3(6.00)5(10.00)
    双孔组503(6.00)3(6.00)3(6.00)6(12.00)15(30.00)
    x26.250
    P0.012*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对比实验室检验指标[($\bar x \pm s $), L]

    Table  5.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test indicators [($\bar x \pm s $), L]

    组别nEGFR(μg/L) TGF-α(μg/L) IGA(g/L) IGM(g/L)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单孔组5062.12±10.3611.65±2.54*31.54±3.6911.89±1.65*2.14±0.221.97±0.16*1.32±0.241.26±0.14*
    双孔组5062.23±10.4219.68±4.58*30.89±3.5716.98±1.74*2.16±0.201.65±0.23*1.38±0.191.12±0.17*
    t0.05310.8420.89514.7440.4768.0761.3864.495
    P0.958<0.001*0.373<0.001*0.635<0.001*0.169<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潘润,焦嘉,杜铭. 机器人与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5):519-523.
    [2] 吴永凯,李鹏飞,许可,等.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6):656-658.
    [3] 任清泉,李伟伟,杨扬,等.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肺癌患者心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2020,44(9):1374-1375.
    [4] 车强,汪林宝,王律. 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 癌症进展,2020,18(23):2424-2426.
    [5] 沈忠忠,周柯,林华杭,等.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结果: 一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10):1367-1375.
    [6] 张建军,孙宇,李古益. 单孔胸腔镜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2):184-187.
    [7] 潘雪峰,武文斌,韩亮,等.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河北医学,2021,27(11):1826-1830.
    [8] Huang L,Kehlet H,Petersen R H.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discharge in enhanced recover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A pilot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naesthesi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2022,10(5):77-80.
    [9] 邱琼香,李彩莲,冯雪花,等.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9):1767-1771.
    [10] Xiong R,Wu H R,Wang G X,et al. 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learning curve analysis[J]. Indian Journal of Surgery,2021,83(4):1121-1125.
    [11] 张典钿,江立群,冷云华,等. 单孔与多孔胸腔镜切除右上肺叶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单中心回顾性倾向配比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2021,28(1):23-26.
    [12] 潘琪,左传田,茅乃权,等.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8):870-873.
    [13] 蔡杰飞,张诗杰,李伟,等.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术后炎性因子及应激水平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20,19(8):808-812.
    [14] 郝延红,龚嫚.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2022,46(8):1191-1192.
    [15] Xie D,Deng J,Gonzalez-Rivas D,et al. Comparison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with thoracotomy in bronchial sleeve lobectomy for centrally loc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21,161(2):552-558.
  • [1] 王坤, 蒲军, 李东波, 杨涛.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中重度面肌痉挛疗效及延迟治愈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8
    [2] 张忠强, 胡丽丽, 陈俊丽.  胸腔内注射凝血酶联合引流管悬吊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黄群, 侯黎莉, 王德桂, 王召君, 吴思圆, 桑莹莹.  5A模式下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27
    [4] 李锐成, 千红维, 范艳妮, 赵佩佩, 魏姗, 景花荣.  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在鉴别诊断肺癌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9
    [5] 吕永昌, 罗伟, 张旭刚, 曹然, 李自强, 王荣, 郑啟颖, 刘跃昆, 刘廷艳, 尹吉利, 丁沛沛, 王昆.  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联合康复科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13
    [6] 熊波涵, 秦艺华, 宁梓文, 王旭, 施政良, 卢晓君, 张瑶璋, 王坤.  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19
    [7] 朱琳玲, 王成钢, 杨红良, 温湘玲.  鼻窦扩大开放中鼻甲大部分切除联合神经分支阻断术在难治性鼻窦炎患者中的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19
    [8] 刘畅, 李振华, 汪颖, 阮艳琴, 曲来昊, 李定彪.  肺癌MDT联合PBL + CBL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11
    [9] 姚璐, 谭慧, 阮永华, 钱忠义, 杨志鸿, 阮锐, 张琦颖, 周明婷, 方星尹.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1
    [10] 陈楠.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刘雪峰.  四肢骨肉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与预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魏亚辉.  FTS理念在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顾永芳.  规则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马建强.  全胸腔镜微创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廖红云.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陶志兴.  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李双喜.  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与其基本临床特征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临床总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4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李泉洋,吴国泰,王瑞琼. 中药黄酮类成分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紊乱的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02): 146-152 . 百度学术
    2. 危娟萍,钟柏林,危丽. 定坤丹与来曲唑治疗PCOS对患者超声指标及炎症因子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4(22): 133-137 . 百度学术
    3. 康星星,贺文艳.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IL-1β、NGF、AMH和FSH的表达及其与不孕的相关性. 医学临床研究. 2023(12): 1980-198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05
  • HTML全文浏览量:  921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2-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4-03
  • 刊出日期:  2024-04-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