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芜菁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证德 平措绕吉 包环 钱春博 徐俊驹 海梅荣

廖春丽, 王峻, 崔鹏宇, 马祥萍, 李文芳. 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医院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3): 170-1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40
引用本文: 王证德, 平措绕吉, 包环, 钱春博, 徐俊驹, 海梅荣. 芜菁的化学成分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6): 51-5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07
Chun-li LIAO, Jun WANG, Peng-yu CUI, Xiang-ping MA, Wen-fang LI. Construction of the Body Restraint Assessment Scale for Patients in ICU of Tumour Hospital by Delphi[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3): 170-1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40
Citation: Zhengde WANG, CUO Raoji PING, Huan BAO, Chunbo QIAN, Junju XU, Meirong HAI.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Brassica rapa L.[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6): 51-5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07

芜菁的化学成分研究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07
基金项目: 校企合作横向项目-蔓菁、红景天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栽培技术研究(KX13202003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证德(1995~),男,广西贵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开发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

    徐俊驹,E-mail:junjuxu007@126.com

    海梅荣,E-mail:2250029499@qq.com

  • 中图分类号: R284.2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Brassica rapa L.

  • 摘要:   目的  研究芜菁的化学成分,发现其活性成分。  方法  芜菁经甲醇回流提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定结构谱。  结果  从该药用植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1) 1-(4-羟基苯基)-2-丙酮;(2) 4-(2-丁氧基乙基)苯酚;(3) 1-甲氧基-3-吲哚乙腈; (4) 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5) 单棕榈酸甘油酯;(6) 邻苯二甲酸-1-丁酯-2-异丁酯;(7)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 1-甲氧基-3-吲哚甲醛;(9) 3,7-Dimethyl-n-octan-3α-ol-1-yl-benzoate; (10)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11) β-谷甾醇;(12) TgSSTg;(13) 3-吲哚甲醛;(14) 咖啡酸;(15) 槲皮素;(16) auriculatumA;(17)甘草黄苷。  结论  1~5、8~9、12~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芜菁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和利用芜菁植物资源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
  • 身体约束是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保护性护理措施,主要是用来约束烦躁、谵妄、意识不清和不配合的患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不受干扰。目前,全球的身体约束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但都处于较高水平,据研究报道:国外ICU患者的身体约束率为0%~100%[1-4]不等,我国的身体约束率为38.8%~62.3%[5-8]。随着对身体约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恰当或过度的身体约束可能导致患者遭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9-10],且有多项研究表明身体约束并不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11],早在2004年,英国重症监护协会就呼吁:在身体约束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规范的评估[12],我国在2016年将“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纳入13个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中[13],但一直未出台相应的身体约束规范和指南,对于身体约束的时机以及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肿瘤医院ICU大多都是癌症终末期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病程长,预后差,癌痛明显、精神心理状况差,谵妄发生率高[14-17]。临床护士普遍采用经验性评估或仅结合携带管道重要程度和患者躁动程度进行简单评估,经验性评估主观性强,差异性大,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准确性也较难得知,往往导致身体约束使用不当以及滥用。因此,构建适合肿瘤医院ICU使用的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势在必行。

    选取广州、天津、长沙、成都、昆明5地三甲医院的26名专家进行咨询,纳入标准如下:(1)在肿瘤危重症领域有超过10 a工作经验;(2)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3)本科及以上学历;(4)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可以为本次研究提供建设性意见。

    1.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包括1名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护理质量管理专家、1名护理研究生、3名一线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的任务如下:(1)量表条目池的构建、专家函询表编制;(2)函询专家筛选,实施专家函询;(3)对各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评分结果;(4)编制最终版肿瘤医院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1.2.2   确定条目池

    课题组在前期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家意见,构建出包含:患者意识状态、谵妄、镇静-躁动程度、管道数量、管道危险程度、疼痛、用药情况、肌力、护患比、自杀自残风险、合作程度、年龄、性别14个评估条目的条目池。

    1.2.3   制定专家函询表

    研究小组依据条目池制定专家函询表。函询表由3部分组成:(1)专家信,向专家介绍此次函询的目的和意义;(2)《肿瘤医院ICU身体约束评估量表》专家咨询表[18-19],包括2部分,第1部分为咨询表填写说明及要求,第2部分为问卷主体,共14个条目,并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各条目“重要性”进行赋值,其中分数越高则重要性程度越高,同时设置补充、修改、删除栏,对专家关于各条目及等级划分的修改意见进行归纳整理;(3)函询专家信息表,包括职称、职务、学历、所从事领域及工作年限、年龄、对身体约束的熟悉程度(不熟悉0.2,不太熟悉0.4,一般熟悉0.6,较为熟悉0.8,非常熟悉1.0)、对本研究的判断依据等,见表1

    表  1  专家判断系数赋值
    Table  1.  Assignment of expert judgment coefficient
    专家判断依据
    理论依据 0.3 0.2 0.1
    实践经验 0.5 0.4 0.3
    国内资料 0.1 0.1 0.05
    直觉 0.1 0.1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4   专家函询过程

    研究小组提前与专家取得联系,征得专家同意后以电子邮件或现场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上一轮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专家意见形成下一轮函询问卷。本研究条目筛选标准如下:重要性赋值均值 > 4.0分且变异系数 < 0.2。两轮函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结束函询,初步确定了肿瘤医院ICU身体约束评估条目,第二轮专家函询中加入了优序图法确定条目权重。经过两次函询,合并删除了4个条目,修改了6个条目,最终形成了包含10个条目的肿瘤医院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所有数据均由双人核对并录入,采用SPSS 17.0、Excel 2016录入数据并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百分比和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用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本研究最终选定的咨询专家包括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副主任、科护士长、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共26人,见表2

    表  2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n = 26)
    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experts consulted by correspondence (n = 26)
    基本情况专家人数(n构成比(%)
    年龄构成
     30~39岁 5 19
     40~49岁 12 46
     50岁及以上 9 35
    学历分布
     本科 20 77
     硕士及以上 6 23
    职务
     副院长 2 8
     护理部主任 2 8
     护理部副主任 4 15
     护士长 11 42
     临床一线护理专家 7 27
    职称
     主任护师 5 19
     副教授 1 4
     副主任护师 20 77
    工作年限
     10~19 a 5 27
     20~29 a 11 42
     30 a及以上 10 38
    职业
     护理管理 14 54
     护理教学 5 19
     临床护理 7 2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分两轮进行,每轮共发出26份专家函询,均全部回收,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所以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为100%,其中有15位专家在第一轮咨询后就给出了建议,总计15条,说明专家有着较高的积极程度和合作程度,比较重视本项研究工作。

    专家熟悉程度以及专家判断依据共同决定了权威系数(Cr)值的大小,本研究第一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是0.916,第二轮为0.910,见表3

    表  3  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程度
    Table  3.  The degree of authority of experts in two rounds of correspondence
    函询轮数专家人数判断依据(Ca)熟悉程度(Cs)权威系数(Cr)
    第一轮 26 0.917 0.915 0.916
    第二轮 26 0.900 0.920 0.91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可以通过专家变异系数(CV)和专家协调系数(W)两个系数反应出来,两轮函询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04~0.31,0.07~0.17,两轮咨询的协调系数为0.309和0.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  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
    Table  4.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expert opinions
    函询轮数重要性均数变异系数Kendall系数
    Wχ2P
    第一轮 3.12~4.96 0.04~0.31 0.309 104.379 0.001
    第二轮 4.00~4.88 0.07~0.17 0.349 81.687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第一轮专家咨询后,课题组对变异系数 > 0.2,重要性赋值均值 < 4.0的条目,即用药情况、管道数量、性别、年龄进行了讨论并删除,结合专家文字意见对量表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意识状态中“清醒”的表述修改为“意识清醒,定向力正常”;(2)将“意识模糊”的表述修改为“意识模糊,定向障碍”;(3)将“压迫止血的三腔二囊管,经消化道手术后的鼻胃管、鼻肠管,静脉滴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药物的管道”加入到高危管道中,将“无创呼吸机面罩”加入到中危管道中。第二轮专家函询后,每个条目的评分均值 > 4.0分且变异系数 < 0.2,条目未做新增和删除,专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根据专家文字意见对量表条目进行了如下修改:采用《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表NGASR》[20-21]来对肿瘤ICU患者进行自杀自残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为:NGASR ≤ 5分低自伤自杀风险;6分 ≤ NGASR ≤ 8分为中自伤自杀风险;9分 ≤ NGASR ≤ 11分为高自伤自杀风险;NGASR≥12分为极高自伤自杀风险;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见表5

    表  5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bar x \pm s $
    Table  5.  Results of the second round of expert consultation ($\bar x \pm s $
    条目重要程度变异系数权重系数
    年龄 4.00 ± 0.68 0.17 2.09%
    意识状态 4.85 ± 0.36 0.07 10.26%
    镇静躁动程度 4.88 ± 0.32 0.07 12.22%
    谵妄 4.88 ± 0.32 0.07 14.06%
    自伤自杀风险 4.73 ± 0.59 0.13 12.09%
    肌力分级 4.46 ± 0.75 0.17 9.79%
    疼痛 4.73 ± 0.52 0.11 11.62%
    合作程度 4.73 ± 0.44 0.09 10.81%
    管道高危程度 4.62 ± 0.56 0.12 9.62%
    监护情况 4.50 ± 0.69 0.15 7.4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形成包含年10个一级条目40个等级条目的肿瘤医院ICU身体约束评估量表,课题组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优序图法赋权的结果对量表进行赋分:谵妄、镇静躁动程度、自伤自杀风险、疼痛、合作程度,风险赋值给予最高分5分,意识状态给予风险赋值4分,管道高危程度、双上肢肌力分级,监护情况给予赋值3分,年龄给予赋值2分,基于赋分的评估见表6

    表  6  肿瘤医院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Table  6.  Body restraint assessment scale for ICU patients in tumor hospital
    分值
    评估条目
    0分1分2分3分4分5分
    年龄 18~64岁 ≥ 65岁
    监护情况 家属陪护或者
    护患比1∶1
    护患比1∶2 护患比1∶3 护患比1∶3以上
    管道高危程度 无管道 低危 中危 高危
    双上肢肌力分级 ≤ II级 Ⅲ级 IV级 V级
    意识状态 昏迷 意识清醒,
    定向力正常
    昏睡 嗜睡 意识模糊,
    定向力障碍
    镇静躁动程度 RASS≤ −3 RASS:−2~0 RASS:1~2 RASS:3~4
    谵妄 阴性或者不可
    评估,睡眠中
    阳性
    癌痛 无痛(CPOT:0~2) 轻度疼痛
    (CPOT:3~4)
    中度疼痛
    (CPOT:5~6)
    重度疼痛
    (CPOT:7~8)
    自伤自杀风险 低自伤自杀风险
    (NGASR≤ 5分)
    中自伤自杀风险
    (6分≤ NGASR≤ 8分)
    高自伤自杀风险
    (9分≤ NGASR≤ 11分)
    极高自伤自杀风险
    (NGASR≥ 12分)
    配合程度 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完全能配合
    治疗依从性差,
    劝说有效
    治疗依从性差,治疗时
    较不配合,无对抗行为
    非自愿住院,治疗时
    极不配合,有对抗行为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使用肿瘤ICU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对云南省肿瘤医院ICU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量表得到的分值和患者实际约束情况从低到高将约束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1)得分 < 12分,不约束;(2)得分12~21分,应用约束替代措施,约束替代措施有效,不约束;约束替代措施无效,约束;(3)得分 ≥ 22分,根据情况选择合理的身体约束方式。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决策和评估工具,其中最关键的是挑选专家,本研究咨询的26位专家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00%),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为6位(23%),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比例为100%,均有11~38 (25.88±7.56)年相关领域的从业经验,说明咨询专家的护理教学、护理管理、临床一线护理经验十分丰富。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拥有100%的回收率,有15位专家在第一轮咨询后就给出了建议,总计15条,说明专家有着较高的积极程度和合作程度,比较重视本项研究工作。本研究第一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916,第二轮为0.910,说明本研究结果可靠。第一轮咨询的专家协调程度为0.309,第二轮为0.349,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所以,本研究结果是科学可靠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肿瘤医院ICU身体约束评估量表》较为科学、合理。

    本量表经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得到条目池,在制定第一轮德尔菲咨询问卷时,用GCS昏迷评分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有小组成员认为GCS昏迷评分无法准确预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性,“昏迷、昏睡、嗜睡、意识模糊”的表述更为合理,分级更科学,经课题小组一致同意后,予以采纳。在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的过程中,有专家认为:(1)用药情况和谵妄相重复,有多位学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尤其咪达唑仑是ICU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17, 22],只需要保留谵妄这一条目即可。(2)攻击行为与镇静躁动程度相重复,临床上正常的患者是不会攻击医务人员的,只有当患者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定向障碍、幻觉,对周围的人和物产生恐惧等谵妄表现时,出于保护自我的目的才会出现攻击医务人员的行为,而在镇静躁动程度的评估中也有对患者攻击行为的评估,经课题小组讨论后,决定删除攻击行为。(3)高危管道的囊括不够全面,有一些重要的管道:比如压迫止血的三腔二囊管、消化道手术后的营养管和胃管也属于高危管道,当患者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静脉输液管道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静脉输液管道就属于高危管道,课题组采纳了专家的意见。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中,有专家认为:(1)对患者进行身体约束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当双手肌力 > II级时患者才有能力进行非计划性拔管,建议将“肌力分级”的表述修改为“双上肢肌力分级”,课题组予以采纳。(2)自杀自残风险等级描述主观性太强,专家建议用《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表NGASR》来评估患者的自伤自杀风险更为客观,同质化更高。陈璐的研究显示: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为45.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41.5%,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意识水平的下降使得对外界事物认知能力降低,不能较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高,导致约束风险增加[23],因此在年龄划分时,将65岁作为年龄等级划分的分界线是科学合理的。

    ICU患者的身体约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临床缺乏适用于肿瘤医院ICU的身体约束的客观评估量化工具,构建符合肿瘤医院使用的《肿瘤ICU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可为肿瘤医院ICU医护人员提供量化的客观评估工具,有利于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和高风险病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预防与护理,避免不必要和不恰当的约束。

    本研究在编制量表期间严格把控各个环节,所构建的肿瘤医院ICU身体约束评估量表测量内容全面,条目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为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对肿瘤ICU患者进行身体约束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但该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规模也较小,所以该量表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1] 邝婷婷. 基于HIF-1α信号通路和代谢组学研究藏药蔓菁多糖抗高原低氧的作用机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2]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 一 册)[M]. 北京: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5:63-65.
    [3] Zhu H Y H H,Li J,Hu B,et al. Bioactive compound from the Tibetan turnip (Brassica rapa L. ) elicited anti-hypoxia effects in OGD/R-injured HT22 cells by activating the PI3K/AKT pathway[J]. Food & Function,2021,12(7):2901-2913.
    [4] 李亚童,阿依夏古丽·巴卡斯,李改茹,等. 新疆芜菁酸性多糖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研究及红外表征[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4):1050-1057.
    [5] 张丽静,付劢,张文会,等. 复合酶辅助超声提取西藏芜菁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6):174-180.
    [6] Reziyamu W,Jie B,Zhan L,et al. Biological activity of Brassica rapa L. polysaccharides on RAW264.7 macrophages and on tumor cell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19,28(7):115330.
    [7] 楚秉泉. 西藏芜菁的抗缺氧功能成分分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杭州市: 浙江大学,2017.
    [8] 杨保求,马飞军,蒲云峰. 新疆芜菁皂苷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6):6-10. doi: 10.3969/j.issn.1005-6521.2016.16.002
    [9] Hanyi H,Hongkang Z,Chang L,et al. Bioactive compound from the Tibetan turnip (Brassica rapa L.) elicited anti-hypoxia effects in OGD/R-injured HT22 cells by activating the PI3K/AKT pathway[J]. Food & Function,2021,7(12):2901-2913.
    [10] 王证德,平措绕吉,刘莹,等. 芜菁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2023,21(9):2391-2399.
    [11] Xiao-Peng L I,Na G,Nan X U,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Cynanchum auriculatum[J].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15,32(5):347-352.
    [12] Zhou D Y,Sun Y X,Shahidi F. Prepar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yrosol and hydroxytyrosol esters[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17,37(10):66-73. doi: 10.1016/j.jff.2017.06.042
    [13] 陈烨,范春林,王英,等.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0):2091-2096.
    [14] 黄乐怡,孙煜铮,陈倩倩,等. 白花败酱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21,52(23):7088-70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23.002
    [15] 王思玉,向俊,汪玉梅,等. 海藻羊栖菜全草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19,50(23):5670-56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9.23.005
    [16] 戴莉香,周小江,李雪松,等. 乌梢蛇的化学成分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11,26(3):162-163. doi: 10.3969/j.issn.1004-2407.2011.03.004
    [17] Li J T,Yin B L,Liu Y,et al. Mono-aromatic constituents of dendrobium longicornu[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09,45(2):234-236. doi: 10.1007/s10600-009-9293-2
    [18] Ma W,Qin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14,50(4):776-777. doi: 10.1007/s10600-014-1083-9
    [19] Chung I M,Ali M,Hahn S J,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hulls of oryza sativa with cytotoxic activity[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05,41(2):182-189. doi: 10.1007/s10600-005-0108-9
    [20] 徐凡,吴中含,易侨祺,等. 老鸦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J]. 中成药,2021,43(10):2718-2723.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21.10.020
    [21] 史文中,黄培建,阮静雅,等. 传统沙生蒙药沙芥的化学成分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1):74-77.
    [22] 王超,钟鸣,张宝璟,等. 壮药排钱草根的抗肝纤维化成分研究[J]. 中药材,2014,37(3):424-427.
    [23] 邱潍,陈新,章慧. 咸虾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4):181-183.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8.04.055
    [24] 郭娜,陈宣钦,赵勤实. 岷江金丝桃中一个新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J]. 云南植物研究,2008,45(4):515-518.
    [25] 孟威同,孟晓,牛丽婷,等. 铁皮石斛茎中1个新的联苄衍生物[J]. 中国中药杂志,2023,48(3):700-706.
    [26] 冷晶,朱云祥,陈璐琳,等. 甘草中2个新三萜皂苷[J]. 中草药,2015,46(11):1576-1582.
  • [1] 顾润琦, 廖勤昌, 周莹, 何璨羽, 赵雅琪, 庄晨曦, 李玉鹏.  报春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302
    [2] 周晓蓉, 杨梅君, 杨玥娜, 徐明新, 陈亚萍, 王慧敏, 李美红, 李玉鹏.  独蒜兰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28
    [3] 李玉鹏, 陈兴龙, 袁盛兴, 陈亚娟, 张荣平.  秋花独蒜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2
    [4] 李玉鹏, 陈兴龙, 袁盛兴, 陈亚娟, 张荣平.  杜鹃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209
    [5] 庄晨曦, 王慧敏, 陈亚萍, 张锐, 郑金蓉, 李美红, 李玉鹏.  玫瑰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31
    [6] 王晓珍, 刘录, 吴安超, 王钺涵, 周志宏, 杨竹雅.  头顶一颗珠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2
    [7] 刘芳, 郭蕴苹, 柳波, 陈昌奇, 郭亚妮.  密蒙花乙酸乙酯萃取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06
    [8] 向盈盈, 于鸿滨, 周静, 杨向红, 宋飞, 魏云林, 季秀玲.  致病性粪肠球菌YN77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陈亚萍, 吴荷, 李美红, 缪敏, 赵敏, 黄荣, 汤祺, 李玉鹏.  笋兰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施宝盛, 陈亚萍, 陈丽君, 邵娅婷, 陶永生, 李玉鹏.  青叶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施宝盛, 陶永生, 黎唯, 孙忠文, 邵娅婷, 杨晓琳, 李玉鹏.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翁瑞旋, 李玉鹏, 陈丽君, 黄荣, 陶永生, 王娟, 李双, 文小玲, 张桂花.  云南束花石斛的化学成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李玉鹏, 翁瑞旋, 陶永生, 李双, 王娟, 黄荣, 文小玲, 张桂花.  云南傣药竹叶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陈亚萍.  云南球花石斛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陈亚萍.  地花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李玉鹏.  革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翁瑞旋.  傣药竹叶兰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王海垠.  大黄藤化学成分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王蕾.  翠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发酵何首乌的化学成分研究与鉴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6)

    1. 杨艳琴,刘海琴,刘桂香,蓝活,陈婷,陈蓝宝,陈润霞,李文超,胡珍.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实践.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5(02): 199-205 . 百度学术
    2. 王晶晶,徐昆,姜欣欣,郝莲娟. 磁性护理理念在减少ICU身体约束中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02): 302-306 . 百度学术
    3. 夏素琴,张雯澜,季彬,康育兰,王世彪,郭珍兰,顾丽香.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危重患儿规范化身体约束评估量表的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12): 31-35 . 百度学术
    4. 张英,余书霞,何秀霞. 重症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的优化及信效度检验. 护士进修杂志. 2023(16): 1446-1450 . 百度学术
    5. 笪俊,唐超,刘小艳,陈琳,杨明莹. 基于德尔菲法的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的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07): 172-176 . 本站查看
    6. 任晓华,关琼瑶,崔鹏宇,廖春丽.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07): 162-167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56
  • HTML全文浏览量:  1335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1-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5-01
  • 刊出日期:  2024-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