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tive Study on Post Competence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学习风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不同,为开展更为有效且针对性的临床带教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培生进行Kolb学习风格和临床医师岗位胜任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各种学习风格住培生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能力的不同。 结果 住培生的学习风格以聚合型(46.1%)为主,调节型(23.2%)和发散型(17.1%)次之,吸收型(13.7%)最少。不同学习风格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应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吸收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临床医师岗位胜任能力成绩最高(P < 0.05)。 结论 带教老师通过对教学风格的认识,针对性地实施课程设计从而培养住培生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mpetenc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and explore more effective clin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Methods Kolb learning style and clinician post competency of resident trainee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resident trainee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in clinician post competenc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ain learning style was aggregation (46.1%), followed by adjustment (23.2%) and divergence (17.1%), and absorption (13.7%).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 competence, basic clinical ability,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mastering and applying medical knowledge, teamwork ability and academic research ability of clinician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P < 0.05). Among them, absorptive learning style of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 clinician post competency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style, the teaching teachers can carry out targeted teaching design to improve the post competence of clinical doctors in Pearson Residence. -
Key words:
- Physician /
- Questionnaire /
- Job competency /
- Learning style
-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 或) 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1]。卒中后有13%~90%的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2],会产生消瘦、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窒息、焦虑等并发症[3-4],还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死亡率[5−6],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李莎等[7]对100名脑血管意外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调查,发现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只有35.33分;赖小星等[8]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调查,患者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也只有45.15分,表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不高。
吞咽反射是1种复杂的反射,涉及口咽区几块肌肉的协调收缩[9]。研究表明上呼吸道系统与吞咽功能之间的神经生理、结构和功能相互依赖的,吞咽性呼吸暂停是1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在呼气期或从吸气期过渡到呼气期时,通过生理分离吸气和吞咽来防止误吸[10]。临床上常采用斜倚体位,以防止吞咽困难患者误吸[11]。Yamaguchi-Komeyama等[12]通对脚踩地坐姿、30° 仰卧位、侧卧位和站立位,发现不同体位会显著影响呼吸和吞咽的协调,与坐姿和站立姿势相比,侧卧位和30° 仰卧位需要更长的吞咽呼吸暂停时间。Tsuzuki等[13]研究还发现对于某些人,45° 较60° 仰卧位会引起吞咽前真声带关闭,吞咽时的极度倾斜可能会增加气道侵犯的感知风险。
但目前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状况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缺少不同体位对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状况,找到合适的吞咽体位,为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将2023年1月至9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因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后,根据不同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按30° 、60° 、90° 的检查体位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3组研究对象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无差异后进行分析(P﹥0.05),见表1。本研究经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No.2023KY00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 1 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情况[n(%)]Table 1. Water swallowing test results in three groups[n(%)]分组 改良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χ2 P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30° 1(3.33) 2(6.67) 14(46.67) 13(43.33) 5.906 0.434 60° 3(10.00) 4(13.33) 9(30.00) 14(46.67) 90° 5(16.67) 1(3.33) 12(40.00) 12(40.00) 1.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状况调查问卷》[14−18],该问卷经过专家论证审修,并经过预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含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量表)。同时,按30° 、60° 、90° 的检查体位,对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并评估不同检查体位患者的的渗漏、误吸情况。
1.3 判定标准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19]:Ⅰ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Ⅱ级(良),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Ⅲ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可);Ⅳ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Ⅴ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生活自理能力评定[14]:≤40分为重度依赖,41~60分中度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无需依赖。焦虑评定[15]:≥70分为严重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50分为无焦虑。抑郁评定[16]:﹥72分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53分为无抑郁。营养风险评定[17]:7分为非常高风险,5~6分高度风险,3~4分为中度风险,0~2分为正常。胃食管反流评定[18]:≥8分为反流,﹤8分为未反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检验无差错后,采用SPSS24.0软件对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n(%)],采样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以及不同检查体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渗漏、误吸情况,假设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被调查患者基本情况
本次被调查患者以男性居多,占66.67%;年龄以41~60岁和61~80岁为主,分别占40.00%、46.67%;婚姻以已婚为主,占84.44%;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0.00%;学历以小学及以下偏多,占33.33%;收入以
4001 ~6000 元偏多,占33.33%;职业以农民居多,占28.89%。不同体位检查组间人口学特征无差异(P > 0.05),见表2。表 2 被调查患者基本情况[n(%)]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n(%)]人口学特征 n 不同检查体位 χ2/Z P 30° 60° 90° 性别 男 60(66.67) 22(73.33) 19(63.33) 19(63.33) 0.900 0.638 女 30(33.33) 8(26.67) 11(36.67) 11(36.67) 年龄(岁) 18~40 12(13.33) 6(20.00) 3(10.00) 3(10.00) 3.667 0.453 41~60 36(40.00) 11(36.67) 15(50.00) 10(33.33) 61~80 42(46.67) 13(43.33) 12(40.00) 17(56.67) 婚姻 未婚 3(3.33) 2(6.67) 1(3.33) 0(0.00) 1.336 0.513 已婚 76(84.44) 23(76.67) 24(80.00) 29(96.67) 离异 2(2.22) 1(3.33) 0(0.00) 1(3.33) 丧偶 9(10.00) 4(13.33) 5(16.67) 0(0.00) 民族 汉族 81(90.00) 29(96.67) 26(86.67) 26(86.67) 2.222 0.329 少数民族 9(10.00) 1(3.33) 4(13.33) 4(13.33) 学历 小学及以下 30(33.33) 9(30.0) 10(33.33) 11(36.67) 4.760 0.575 中学 21(23.33) 4(13.33) 8(26.67) 9(30.00) 高中或中专 23(25.56) 11(36.67) 7(23.33) 5(16.67) 大学或大专 16(17.78) 6(20.00) 5(16.67) 5(16.67) 收入(元) ≤2 000 25(27.78) 7(23.33) 11(36.67) 7(23.33) 3.920 0.688 2 001~4 000 25(27.78) 10(30.00) 6(20.00) 9(30.00) 4 001~6 000 30(33.33) 11(36.67) 10(33.33) 9(30.00) ﹥6 000 10(11.11) 2(6.67) 3(10.00) 5(16.67) 职业 农民 26(28.89) 7(23.33) 12(40.00) 7(23.33) 5.061 0.536 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24(26.67) 6(20.00) 8(26.67) 10(33.33) 工厂或企业 23(25.56) 9(30.00) 6(20.00) 8(26.67) 其他 17(18.89) 8(26.67) 4(13.33) 5(16.67) 2.2 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状况
本次调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异常比例为91.11%,中度依赖及以上率72.22%,其中饮水实验Ⅳ级、Ⅴ级患者的中度依赖及以上率分别为80.00%、79.49%;轻度焦虑率6.67%;轻度抑郁率16.67%;中度营养风险率91.11%;胃食管反流率36.67%,其中饮水实验Ⅳ级患者胃食管反流率最高48.57%,Ⅴ级患者胃食管反流率最低20.51%。不同等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胃食管反流存在差异(P < 0.05);不同等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焦虑情、抑郁和影响风险没有差异(P > 0.05),见表3。
表 3 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状况[n(%)]Table 3.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n(%)]项目 改良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Z P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生活自理能力 13.673 0.005* 无需依赖 2 2 1 3 轻度依赖 3 3 6 5 中度依赖及以上 4 2 28 31 焦虑情况 1.015 0.798 正常 8 6 33 37 轻度焦虑 1 1 2 2 抑郁情况 3.858 0.277 正常 6 6 32 31 轻度抑郁 3 1 3 8 营养风险情况 5.009 0.171 低风险 1 2 1 4 中度风险 8 5 34 35 胃食管反流情况 7.928 0.048* 未反流 5 3 18 31 反流 4 4 17 8 *P < 0.05。 2.3 不同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渗漏、误吸发生率情况
30° 、60° 、90° 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渗漏、误吸率分别为46.67%、43.33%、73.33%,30° 、60° 、90° 不同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发生渗漏、误吸率有差异(P < 0.05),30° 与60° 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发生渗漏、误吸发生率无差异(P > 0.05),30° 、60° 分别与90° 检查体位对比吞咽造影检查发生渗漏、误吸发生率有差异(P < 0.05),见表4。
表 4 不同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渗漏、误吸发生率情况[n(%)]Table 4. The incidence of leakage and aspiration at different positions[n(%)]分组 吞咽检查情况 χ2 P 无渗漏及误吸 渗漏、误吸 30° 16(53.33) 14(46.67) 6.541 0.038* 60° 17(56.67) 13(43.33) 90° 8(26.67) 22(73.33) *P < 0.05。 3. 讨论
3.1 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本研究显示,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异常率为91.11%,远高于西部地区老年人的5.37%[20],也高于山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的78.25%[21]。这可能是因为语言及运动等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2]。因此需要加强吞咽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和生活照护,特别是饮水实验为Ⅳ级、Ⅴ级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
3.2 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风险较高
本次调查患者营养风险为91.11%,远高于中国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36.6%[23],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进食困难、营养摄入不够,导致营养风险增加[24]。研究显示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器官萎缩、认知功能障碍,还可能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风险[25]。因此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他们喜欢的知识获取途径进行宣传,并加强他们的营养管理[26]。
3.3 卒中患者胃食管反流率较高
卒中患者胃食管反流率36.67%,远高于中国普通居民的7.69%[27]和乌鲁木齐地区体检居民的17.79%[28]。这可能是因为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胃食管反流率除受一般的年龄、饮食习惯、精神状态、胃部疾病等原因外,还受卒中患者意识障碍降低、留置胃管、机械通气等因素降低肠功能有关[29]。通过加强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健康管理、护理干预、康复训练以及药物联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胃食管反流率[30−32]。
3.4 30° 与60° 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发生渗漏、误吸发生率较低
30° 与60° 检查体位吞咽造影检查发生渗漏、误吸发生率远低于90° ,这可能是因为这2种体位利用重力使吞咽安全有效,在倾斜时,口腔的前部升高,后部降低,从而使液体从口腔到咽部的运输更容易;同时,咽部的重力减弱,呼吸道位于食道上方,液体可能以减慢的速度滑下咽后壁,使误吸最降低[11]。说明在患者饮食可以通过30° 、60° 进行进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饮食的渗漏和误吸,改善患者吞咽体验,有利于患者进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低,营风险、胃食管反流率较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同时本研究还发现30° 、60° 体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吞咽的渗漏、误吸,为患者的饮食提供了科学的体位。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营养指导和心理疏导,以及药物、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心理健康、营养水平、依从性,降低误吸、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表 1 临床医学生学习风格类型($ \bar x \pm s $,n=163)
Table 1. Types of learning styles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bar x \pm s $,n=163)
学习风格类型 n 百分比(%) 调节型 38 23.2 发散型 28 17.1 聚合型 75 46.1 吸收型 22 13.7 合计 163 100 表 2 不同学习风格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情况[($ \bar x \pm s $),分]
Table 2. Clinician post competency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bar x \pm s $),scores]
项目 调节型 发散型 聚合型 吸收型 F P 岗位胜任力 3.83±0.66 3.91±0.56 3.80±0.40 4.28±0.71 3.74 <0.001* 临床基本能力 3.99±0.59 3.60±0.73 4.04±0.58 4.10±0.75 5.58 <0.001* 医生职业精神和素养 4.06±0.54 3.92±0.68 4.08±0.60 4.22±0.65 1.68 0.173 医患沟通能力 4.08±0.56 3.89±0.61 4.07±0.60 4.26±0.58 2.93 <0.001* 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 4.10±0.71 3.72±0.74 4.07±0.59 3.98±0.57 3.31 <0.001* 团队合作能力 4.36±0.50 3.91±0.69 4.17±0.56 4.38±0.63 4.03 <0.00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99±0.48 3.89±0.68 4.14±0.55 4.20±0.77 2.05 0.109 信息与管理能力 3.94±0.50 3.80±0.63 4.06±0.62 4.13±0.70 2.24 0.085 学术研究能力 3.82±0.67 4.14±0.74 4.01±0.64 4.07±0.81 3.27 <0.001* *P < 0.05。 -
[1] 王家贤, 郭军, 刘宁. 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构建高依赖病房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J].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4,47(6):615-624. [2] 刘娜,姜丽波,张淑英,等. 临床科室角度规范化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3(26):101-105. [3] 王江铭,梁洪敏,李红宾,等. 医学专业学生Kolb学习风格偏好及潜在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7):168-172. [4] 曾诗颖, 朱渊. Kolb经验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9,34(24):95-98. [5] 刘彦琦, 陈平. 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构建CBL配合Kolb体验学习圈理论的效果探讨[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2):209-212. [6] 吕芳芳,郑静,杨红梅,等. 不同学习风格的护理本科生实习考核成绩比较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0):900-90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1.10.008 [7] 李永凯, 郭慧, 潘蓉, 等. 基于“教学门诊”提高针灸推拿实习生中医自信及岗位胜任力初探 [J]. 新疆中医药, 2024, 42(3): 63-66. [8] 巫云波,李亚茹,陈振. 基于学习风格量表的课堂教学应用-以运输经济学课程为例[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1,23(4):76-80. [9] 孙斯凡,李燕,钟益珏. 基于岗位胜任力导向的老年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23):171-174.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3.23.055 [10] 朱维培.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教考结合体系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2(6):458-461. [11] 盖慧慧,侯文婧,吴广明.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朱培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J]. 中国病案,2023,23(11):106-108. [12] 郭蕾蕾,刘堃,苏茜.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学习风格的现状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9,12(5):353-35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9.05.008 [13] Rassin M,Kurzweil Y,Maoz Y,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arning styles and “on-the-job” learning methods implemented by nurses for promoting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J]. Int J Nurs Educ Scholarsh,2021,12(1):75-81. [14] 刘振,刘晴,张苗. 规培护士学习风格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42-44.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21.22.016 [15] 王孜, 庄俊玲, 李航, 等. 临床医学博士后Kolb学习风格调查分析[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4,14(3):101-106. [16] 邓昊熙. Kolb体验式学习经典模式再探-启示和反思[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4):154-160. doi: 10.3969/j.issn.1671-0975.2023.04.033 [17] 景艳翠, 赵海平. 不同年级本科护生Kolb学习风格的现状调查[J]. 辽宁医学杂志,2022,34(4):59-62. [18] Ezzeddine N,Hughes J,Houk S,et al. Implications of understanding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 discussion paper[J]. J Prof Nurs,2023,12(49):95-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