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Case Mind Map Library Based on System Organs
-
摘要:
目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开发构建包含完整病史线索、详实诊疗过程的《基于系统器官的临床案例思维导图库》。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CBL教学现状和对构建临床案例思维导图库的需求;采用行动研究法借助X-mind工具软件构建以典型病案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库;通过等组对比研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广大师生对构建临床案例思维导图库有迫切需求;行动研究显示案例型思维导图库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组对比研究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 < 0.05),实验组不及格人数比例下降(P < 0.05),合格(P < 0.05)及优秀的人数比例均有所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 基于系统器官的临床案例思维导图库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解决CBL课程案例资源匮乏的问题;图文减负与逻辑赋能相结合,有助于提高CBL课程学习深度及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theory, this study aims to combine case-based learning (CBL) with mind mapping to develop a "Clinical Case Mind Map Library based on System Organs" containing complete medical history clues and detailed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processes. Metho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BL teaching i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demand for constructing clinical case mind map database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 mind map library with typical medical records as the core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X-mind tool softwar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was tested by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qual groups. Results The survey shows that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n urgent need to build a clinical case mind map library; action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case-based mind map library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for independent study; comparison studie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failing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s decreased (P < 0.05),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ssing (P < 0.05) and excellent students has increased, achieving good teaching results.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clinical case mind map library based on systemic organ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case resources in CBL courses; the combination of reducing text and empowering logic can help improve the depth and efficiency of CBL course learning, and is worth promoting. -
Key words:
- Clinical cases /
- Mind mapping /
- Case teaching /
- Case bank development
-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是临床中致死率与伤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约2%~5%。IA破裂后12%的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1个月内超过50%的死亡率,剩余超过30%的患者将进一步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缺失,患者预后极差[1],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涉及遗传、血流动力学、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但其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后交通动脉一般借大脑后动脉与动眼神经分开而不与其接触,当血管分叉处动脉瘤突然增大便可压迫动眼神经,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等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随着体检的普及和成像技术的发展,颅内未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这些动脉瘤将会如何发展?破裂的风险有多少?对患者及家属至关重要。4D-CTA成像是一种无创血管造影技术,可实现图像的实时处理和定量分析,在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同时,血清学检查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a)属于 CXCR 趋化因子家族,是一种炎性趋化因子,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DF-1a能与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特异性结合,形成SDF-1a/CXCR4生物轴,参与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3]。Shi 等[4]发现预后良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 SDF-1a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提示 SDF-1a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然而,SDF-1 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断中少有报道,在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研究中,SDF-1a/CXCR4信号通路通过影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及平滑肌功能,从而在后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逐渐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并且少有影像学结合基础方面共同研究颅内动脉瘤,本研究利用 4D-CTA 结合SDF-1 a在评估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方面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22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50 例未破裂颅内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和 50 例破裂颅内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分为未破裂组 1 和破裂组 1。在破裂 1 组中,男性24例 ,女性26例 ,年龄 51~73 岁,平均年龄(62.30±3.44)岁。2组的总体数据均衡,具有可比性(P > 0.05)。 未破裂组男性 29 例,女性 21 例,年龄 49~71 岁,平 均(61.05±3.57)岁。破裂组男 24 例,女 26 例,年龄 50~74 岁,平均(62.30±3.47)岁。2 组间一般资料平衡良好,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1)通过脑血管造影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首次确诊的患者;(3)有明确病变动脉的患者;(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者;(2)因外伤继发颅内动脉瘤者;(3)并发其他脑血管畸形者;(4)对造影剂过敏者;(5)并发恶性肿瘤者。2组数据同时适用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本研究通过昆明市医学委员会批准(2023-223-01)。
1.3 4D-CTA
使用日本佳能320 层 CT 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覆盖整个大脑,管电压为 120 kV,电流为 300 mA;扫描总时间为 14.30 s,扫描管旋转一圈的时间为 0.75 s。向肘前静脉注射碘佛醇(300 mg碘/mL,30 mL)和 30 mL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动态扫描。
1.4 图像后处理
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及减影图像传送至Start Vitrea工作站,重建层厚0.5 mm、层间距0.4 mm,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1)动脉瘤的瘤颈是指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相交的两点间连线,瘤高是指动脉瘤底部最高处与动脉瘤颈部中点的连线,瘤颈比(AR)= 瘤高/瘤颈(图1);(2)动脉瘤的大小:寻找动脉瘤的最大宽度与瘤高2个数值中的最大者;动脉瘤的最大宽度定义为垂直于瘤高的、连接动脉瘤两侧壁的最大段长度;动脉瘤的瘤高与载瘤动脉直径比(SR)=瘤高/载瘤动脉平均直径(图1)。(3)VOR = Volume(动脉瘤体积)/ Ostium Area(动脉瘤底面积),见图1。
破裂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瘤。0%~100% 代表4D-CTA 中的10 个期相,在这 10 幅动态图中,10%、60%、90%连续3个期限可见动脉瘤瘤底出现搏动点,见图2 。
图像都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旋转重建,整个动脉瘤显示在同一位置,以减少测量误差;多层旋转重建后动脉瘤边界的自动追踪显示了动脉口面积和动脉瘤体积并在下图自动显示,见图3。
4D-CTA成像经过图像渲染后可以更接近DSA图像,见到经过动脉瘤侧壁喷射出血液,见图4。
1.5 检测 SDF-1水平
抽取每位患者的外周肘静脉血(5 mL)并离心。然后采集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西门子)检测SDF-1a水平。
1.6 分组方法
未破裂组 1 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并随访 12 个月以后观察动脉瘤破裂情况。在此基础上,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被纳入破裂组2,动脉瘤未破裂的患者被纳入未破裂组2。
1.7 观察指标
(1) 4D-CTA 成像特征:记录肿瘤颈宽(Wn)、肿瘤体高(H)、肿瘤长径/母动脉平均直径(AR)、肿瘤长径(L)、母动脉平均直径(DA)、H/DA(SR)和 H/Wn;(2)SDF-1:记录并比较 SDF-1 水平。
1.8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 SPSS24.0 软件,绘制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据此检验 4D-CTA 结合SDF-1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破裂组1和非破裂组1 影像数据结合SDF-1水平联合诊断
破裂组1和非破裂组1 SDF-1结合颅内后交通动脉瘤Wn、AR、L、SR)和血清SDF-1组合联合诊断, 破裂1组SDF-1水平[(149.48±13.22)μg/L高于非破裂1组[(135.03±11.01) μg/L(t=5.90,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D-CTA测量Wn、AR、L、SR)和血清SDF-1水平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Wn、AR、L、SR、SDF-1及其联合诊断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AUC均>0.70,联合诊断有价值(表2、图5)。
表 1 破裂组1和非破裂组1 SDF-1对比[μg/L,($\bar x \pm s $)]Table 1. Comparison of SDF-1 between unruptured group 1 and ruptured group 1 [μg/L,($\bar x \pm s $)]组别 SDF-1 破裂组 1 (n=50) 135.03±11.01 非破裂 1 (n=50) 149.48±13.22 T 5.900 P <0.001* *P<0.05。 表 2 4D-CTA联合SDF-1对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价值Table 2. Diagnostic value of 4D-CTA combined with SDF-1 in the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因素 AUC 临界值 95%CI P 特性异 敏感性 Wn 0.844 2.990 0.765~0.923 <0.001* 0.760 0.860 AR 0.888 1.115 0.818~0.958 <0.001* 0.840 0.900 L 0.834 4.585 0.758~0.909 <0.001* 0.660 0.820 SR 0.771 1.255 0.679~0.863 <0.001* 0.680 0.740 SDF-1 0.800 141.155 0.712~0.887 <0.001* 0.760 0.760 Combination 0.976 0.953~0.999 <0.001* 0.880 0.960 *P<0.05。 2.2 破裂组2和非破裂组2 SDF-1水平和以及颅内动脉瘤Wn、AR、L、SR)和血清SDF-1水联合诊断
破裂组2 的 SDF-1 水平[(142.38±11.22)μg/L]高于非破裂组 2 [(128.13±10.22)μg/L](t=4.6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4D-CTA 测量Wn、AR、L 、SR及入院时血清 SDF-1 水平为检验变量,绘制 ROC 曲线,结果发现,Wn、AR、L、SR和SDF-1 在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诊断中的 AUC 均大于 0.70,提示其组合值具有预测价值(表4、图6)。
表 3 破裂组2和非破裂组2 SDF-1对比[μg/L,($\bar 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SDF-1 between unruptured group 2 and ruptured group 2 [μg/L,($\bar x \pm s $)]组别 SDF-1 破裂组2 (n=19) 142.38±11.22 非破裂2 (n=31) 128.13±10.22 t 4.660 P <0.001* *P<0.05。 表 4 联合SDF-1对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Table 4. Predictive value of combined SDF-1 for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因素 AUC 临界值 95%CI P 特性异 敏感性 Wn 0.926 2.710 0.856~0.996 <0.001* 0.871 0.842 AR 0.705 1.065 0.546~0.863 0.016 0.710 0.632 L 0.744 4.215 0.579~0.910 0.004 0.742 0.737 SR 0.792 1.115 0.652~0.932 0.001 0.645 0.789 SDF-1 0.847 133.510 0.742~0.952 <0.001* 0.710 0.789 Combination 0.973 − 0.928~1.000 <0.001* 0.903 0.947 *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6-7]。未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可通过动脉瘤栓塞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消除动脉瘤破裂的风险[8],但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因此及时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是否有破裂倾向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 "金标准";然而,由于血管造影术具有创伤大且存在血管内膜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时由于DSA常用观察角度会遗漏病灶,无法像4D-CTA脑动脉瘤形态学分析软件可以自由旋转并全方位观察;4D-CTA 是一种无创血管造影技术并在3D-CTA 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比DSA扫描速度快可以减低患者辐射量,同时可实现对心动周期不同阶段血管壁形态变化的实时观察[9],可以更客观的观察到动脉瘤的大小、形态、血供等动态信息,为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10]。目前,临床上对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De Paepe M E 等[11]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与动脉瘤壁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Jiang 等[12]也认为后动脉瘤破裂患者动脉瘤壁的补体激活程度高于未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这表明炎症与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的变性和破裂有关,同时SDF-1 是一种趋化因子,是激活炎症级联和血管生成的重要角色。Newberry J 等[13]研究发现,SDF-1 可促进营养血管生成和炎症细胞的迁移与增殖,与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中,破裂组1和非破裂组1 SDF-1水平和以及颅内动脉瘤Wn、AR、L、SR和血清SDF-1组合联合诊断, 破裂1组SDF-1水平(149.48±13.22)μg/L高于非破裂1组(135.03±11.01) μg/L (t = 5.90, 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破裂组2和非破裂组2 SDF-1水平和以及颅内动脉瘤Wn、AR、L、SR和血清SDF-1水平联合诊断,破裂组2 的 SDF-1 水平(142.38±11.22)μg/L高于非破裂组 2 (128.13±10.22) μg/L(t = 4.660,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原因如下:(1)SDF-1 可改变动脉瘤壁的性质,促进后交通动脉瘤周围的炎症反应,诱导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通过血管进入动脉瘤壁,从而导致动脉瘤破裂;(2)炎症细胞可通过后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浸润,动脉瘤外的基质在炎症细胞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使动脉瘤更加脆弱,导致结构失去完整性,最终引起后交通动脉瘤破裂[14]。此外,SDF-1 可与 CXCR4 结合形成 SDF-1/CXCR4 生物轴,在炎症细胞的募集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细胞在病变部位的聚集,从而加重颅内动脉瘤的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瘤破裂[15]。此外,在诊断和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方面,4D-CTA 结合 SDF-1 的 AUC 分别为 0.976 和 0.973,大于任何单一参数。
综上所述,建立包含SDF-1a/CXCR4信号通路信息在内的“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提供准确的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预警,最终为探索动脉瘤的发生机制、破裂风险预测和治疗开创新方法。本研究由于样本量不足,日后将会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影响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确认结论。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
表 1 构建基于系统器官的临床案例思维导图库的需求及看法(1)
Table 1. Attitude and view of constructing the clinical case mind map database based on system organs (1)
问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1.老师还是学生 学生 223 94.09 老师 14 5.91 2.是哪个年级的学生 大一 75 33.63 大二 71 31.84 大三 34 15.25 大四 3 1.35 大五 0 0.00 研究生 40 17.94 3.通过哪些途径接触到临床案例 课堂上老师引入的案例 210 94.17 课外阅读文献或查阅资料时 108 48.43 自己或身边人生病时的亲身经历 129 57.85 其它 9 4.04 4.接触的案例呈现形式 文字 193 86.55 思维导图 95 42.60 其它 9 4.04 5.更喜欢用来研究临床案例的方式 文字 53 23.77 思维导图 164 73.54 其它 6 2.69 6.是否自主制作过思维导图 是 172 77.13 否 51 22.87 7.是否觉得使用思维导图逻辑会更清晰 是 205 91.93 否 18 8.07 8.在授课中临床案例资料的来源 网络查找 13 92.86 医院案例查询 9 64.29 自己编写 5 35.71 其它 0 0.00 9.在当前的CBL教学中如何呈现临床案例 文字 14 100 思维导图 8 57.14 其它 1 7.14 10.教学时用什么方式呈现临床案例更利于学生学习 文字 1 7.14 思维导图 12 85.71 其它 1 7.14 11.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是否达到预期 是 12 85.71 否 2 14.29 12.利用临床案例教学会提高您/学生的学习兴趣吗 可以 216 91.14 一般 19 8.02 不可以 2 0.84 13.利用临床案例教学会提高您/学生的学习效率吗 可以 217 91.56 一般 16 6.75 不可以 4 1.69 14.利用临床案例教学会帮助您/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吗 可以 216 91.14 一般 18 7.59 不可以 3 1.27 表 1 构建基于系统器官的临床案例思维导图库的需求及看法(2)
Table 1. Attitude and view of constructing the clinical case mind map database based on system organs (2)
问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15.利用临床案例教学会帮助您/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吗 可以 220 92.83 一般 15 6.33 不可以 2 0.84 16.学习临床案例会帮助您/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吗 可以 205 86.50 一般 29 12.24 不可以 3 1.27 17.学习临床案例使您/学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吗 可以 222 93.67 一般 13 5.49 不可以 2 0.84 18.您/学生学习临床案例之后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知识点散乱 157 66.24 找不到关键点 163 68.78 不知道学习的意义 40 16.88 掌握的很好 47 19.83 其它 2 0.84 19.您会在课后去整理课堂上的临床案例吗 会,很好整理 31 13.90 会,但不能完整记下信息 95 42.60 想记,但不知道该记什么 92 41.26 不会,好像没什么意义 5 2.24 其它 0 0.00 20.您觉得接触到的临床案例有什么缺点 不太真实 60 25.32 不太全面 142 59.92 感觉挺好的,没什么缺点 81 34.18 其它 1 0.42 2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您/学生学习和梳理临床案例吗 可以 212 89.45 一般 23 9.70 不可以 2 0.84 表 2 2组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段分布情况 [n(%) ]
Table 2. The test scor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n(%) ]
组别 不及格(<9分) 合格(9~12)分 优秀(13~15)分 χ2 P 对照组(n=74) 41(55.41) 25(33.78) 8(10.81) 10.183 <0.01* 实验组(n=74) 22(29.73)a 37(50.00)a 15(20.27) 与对照组比较,aP < 0.05;*P < 0.05。 -
[1] 张洁,尹雨晴,林静,等. 临床案例库资源教学化建设的思考[J]. 护理学报,2019,26(10):14-17. [2] 王青梅,赵革.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3] 王亚军,王则晋,郭辰睿,等. 思维导图在放射肿瘤学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9):42-45. 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21.29.012 [4] 赵恺,王俊文,苗壮壮,等.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7):3049-3051. [5] 蔡兰英,胡序红,戴月,等. 基于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107-111. [6] 臧渝梨,娄凤兰,陈满辉,等. 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测量工具的研制[J]. 中华护理教育,2006,3(1):14-17.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06.01.009 [7] 孙文波.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五星”教学设计的探索[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14. [8] 王建枝,钱睿哲. 病理生理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7-256. [9] 王建旗,史旭波,李彦明,等. 案例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教学的探讨[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4):503-504. doi: 10.3969/j.issn.2095-8552.2018.04.044 [10] 孙静芳,丁爽,蒋清清,等. C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在临床血液体液专业规培带教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82-83. [11] 彭笑,顾觉醒,齐桂,等. 思维导图结合案例分析在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20,35(18):93-95,102.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0.18.093 [12] 李斌,吴雨晨,王国强,等. 思维导图分析+PBL教学法在ICU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2):82-86. [13] Farrand P,Hussain F,Hennessy E. The efficacy of the mind map study technique[J]. Med Educ,2002,36(5):426-431. doi: 10.1046/j.1365-2923.2002.01205.x [14] 刘雪美. 巧借“思维导图”培养高阶思维[J]. 留学,2024,9:75-77. [15] Koontz N A,Gunderman R B. Gestalt theory: Implications for radiology education[J]. AJR Am J Roentgenol,2008,190(5):1156-1160. doi: 10.2214/AJR.07.3268 [16] 王晓东,白雪蕾,范丽勇,等. 思维导图引入PBL与CBL双轨模式在心内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24,22(3):504-507,538. [17] 庞斯斯,盛云露. 思维导图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8:41-44. doi: 10.3969/j.issn.1674-9324.2022.23.jyjxlt202223011 [18] 李贞,陈静.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PBL教学实践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2020,22(7):510-513. [19] Cherry M J. Clinical and organizational ethics: Challenges to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J]. HEC Forum,2020,32(3):191-197. doi: 10.1007/s10730-020-09422-8 期刊类型引用(3)
1. 张松磊,王竞,李宁. 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浙江创伤外科. 2024(01): 102-104 . 百度学术
2. 杨磊. 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法预测肿瘤合并胆管占位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2024(09): 1578-1582 . 百度学术
3. 张玉莹,李雪,魏风霞.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ERCP非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24(05): 792-79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