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5年  第46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癌症治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曾维兴, 何永文
2025, 46(4): 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1
摘要(619) HTML (248) PDF (58)
摘要: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过氧化桥结构,不仅对恶性疟疾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也展现了强大的抗肿瘤能力。这些化合物通过多效机制干扰癌细胞生长,包括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多种细胞死亡模式、调节肿瘤微环境和调节肿瘤代谢等。临床试验已证实青蒿素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综述近年来关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潜在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和发现,为未来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基础医学
柯萨奇A组病毒16型疫苗候选株筛选
彭婕, 柳洁, 胡凌峰, 廖芸, 李琦涵, 范胜涛
2025, 46(4): 8-1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2
摘要(294) HTML (122) PDF (26)
摘要:
    目的   筛选柯萨奇A组病毒16型(CA16)疫苗候选株,为手足口病疫苗研发提供前期基础。    方法   对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来自昆明市不同地区的35份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细胞接种及连续传代,对产生细胞病变的收获液通过CA16标准血清进行鉴别试验,阳性样本通过病毒滴度测定、蚀斑纯化、VP1序列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筛选疫苗株。    结果   在收集的35份临床口咽拭子样本中,有23份出现细胞病变,经血清学鉴定10份为CA16病毒,阳性率为43.5%。10株病毒经适应性培养,病毒滴度逐渐升高,但从48 h开始趋于稳定,保持在7.0 lgCCID50。毒株蚀斑显示,所有毒株均可形成0.2~0.8 cm的空斑,呈现规则性差异,KM/M08蚀斑大小比较均一。所有毒株均为B1b型,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3.3%~100%,其中KM/M08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在95.2%~100%之间。    结论   通过病毒增殖动力学曲线及其基因同源性、进化分析,KM/M08在上述各方面评价中都比较符合预期筛选标准,拟作为疫苗候选株进行后续研究。
miR-34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周锟, 刘亚丽, 李自良, 钱丽萍, 冉丽权, 任娅岚
2025, 46(4): 14-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3
摘要(259) HTML (119) PDF (20)
摘要:
  目的  探讨miR-34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颗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健康牙齿,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构建miR-34a的模拟物转染至hPDLSCs中,实验分组为mimics组(miR-34a过表达组)、mimics-NC组(空载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验转染效率、CCK-8检测hPDLSCs在转染后的增殖能力。诱导转染miR-34a的hPDLSCs成骨分化,收集成骨分化后第0 d、14 d hPDLSCs,qRT-PCR法检测成骨标志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2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情况。  结果  mimics组的miR-34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imics-NC组(P < 0.05)。第1~5天,mimics组、mimics-NC组的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5~11天,mimics组增殖率明显低于mimics-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转染miR-34a的hPDLSCs经过成骨诱导后,在第0天和第14天 mimics组Runx2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mimics-NC组(P < 0.05),mimics组Runx2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mimics-NC组(P < 0.05),成骨诱导14 d后 mimics组矿化结节多于mimics-NC组。  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miR-34a抑制hPDLSCs的增殖活性,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云南省第4例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孙艳红, 陈瑶瑶, 周洁楠, 张美玲, 刘照生, 赵晓南
2025, 46(4): 20-2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4
摘要(240) HTML (130) PDF (13)
摘要:
  目的  对2022年云南省境内发现的1例(全省第4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其基因特征,揭示该新亚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密切接触者和居住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使用MDCK细胞进行阳性标本病毒分离,使用豚鼠血红细胞凝集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通过Illumina Miseq二代基因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其基因分子特征。  结果  成功分离云南省首例G5基因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并获得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该病毒具有在哺乳动物的适应性或毒力、传播性增强的相关分子特征,与江苏分离的一株猪源毒株序列具有99.2%~99.7%的核苷酸一致性。该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结论  加强猪流感监测工作对于预防可感染人类的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生物信息学识别与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铜死亡基因
李杨, 江文, 刘容, 刘朝敏, 徐龙玉, 张文静
2025, 46(4): 29-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5
摘要(573) HTML (229) PDF (22)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与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铜死亡基因。  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肺癌数据集来源于TCGA数据库。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tosis-related gene,CRGs)获取于此前报道的文献。R软件Deseq2包鉴定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取DEGs和CRGs的交集,以获取差异表达的铜死亡相关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RGs,DE-CRGs)。COX分析和R软件rms包鉴定与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DE-CRGs。ESTIMATE和CIBERSORT算法识别DE-CRGs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  结果  相较于正常组织,TCGA数据库的肺癌组织中共存在5269个DEGs,并与CRGs存在11个交集。11个DE-CRGs主要调控能量代谢、碳代谢和氨基酸代谢。DE-CRGs中,LIPT1是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并且与临床特征(年龄、TNM分期和残留肿瘤)构建的列线图对肺癌患者生存的预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结局相近。LIPT1表达与M1和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CD8+ T细胞的浸润呈现正相关(P < 0.05),与M0型巨噬细胞、激活的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reg细胞显现显著的负相关(P < 0.05)。  结论  LIPT1可作为肺癌的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铜死亡基因,是肺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ESCRT相关基因对骨肉瘤预后的评估价值
马彬斌, 张少雄, 高永丽
2025, 46(4): 36-4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6
摘要(452) HTML (482) PDF (41)
摘要: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内吞体运输必需分选复合物(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相关基因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预后的价值评估。  方法  对基于TARGET数据库下载的88份骨肉瘤测序样本(死亡结局29例)数据及257份患者临床信息进行预处理;并使用Survival包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与生存相关的ESCRT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基于PPI筛选出核心基因;对筛选出的节点数5个以上的核心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运用Lasso回归分析技术,识别与骨肉瘤患者预后更为紧密相关的ESCRT相关基因。  结果  筛选到与ESCRT相关基因1486个;与生存相关的ESCRT基因164个。CLTC、MYC、INSR、PTPN1、TNFRSF1A可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将OS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 = 44)和验证集(n = 44),在训练集中,被归为高风险组的骨肉瘤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被归为低风险组的患者(P < 0.05),验证集同样得到相似结果(P < 0.01)。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在训练集中,AUC为0.846;在验证集中,AUC为0.877。对核心基因的预后生存分析与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验证集中,MYC在高低风险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训练集中INSR无统计学差异。在总的数据集中,所有预后核心基因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采用R包Survival对核心基因进行生存分析显示,除MYC基因生存率没有差异外(P > 0.05),其他4个基因CLTC、INSR、PTPN1、TNFRSF1A生存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单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发现存在3个基因(TNFRSF1A、PTPN1、MYC)与骨肉瘤患者的生存存在相关性。经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并最终得到2个关键基因(TNFRSF1A、PTPN1)是影响骨肉瘤生存预后的独立因子,与骨肉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学成功构建了基于TNFRSF1A、PTPN1 2个关键基因表达的骨肉瘤生存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为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及生存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选择。
胃腺癌患者铁死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的构建
谢欣媛, 牛晓辰, 孙建辉, 张雅涵, 陈鹏飞
2025, 46(4): 46-5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7
摘要(428) HTML (249) PDF (26)
摘要: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铁死亡相关LncRNA,建立预测胃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的预后模型,为其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 TCGA数据库中的胃腺癌患者的转录本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并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通过共表达和差异分析方法,从而筛选出与铁死亡相关的 LncRN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 LncRNA,从而建立预后评分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每一样本进行风险值计算,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充分验证;根据模型结果对高低风险组之间进行免疫浸润与免疫反应等差异分析。  结果  肿瘤组织中相较正常组织筛选到与铁死亡相关的503个 LncRNA (上调431个,下调72个);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33个可作为独立风险因子的 LncRNA,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出一个由17个 LncRNA组成的预测模型。生存曲线表明高风险的患者比低高风险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表明,年龄、分期与风险值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的ROC曲线提示,模型的1,2,3年生存率预测AUC值为0.751,0.799,0.779,证明模型具备可靠与稳定性。高低风险组间多个免疫激活反应、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 0.001)。  结论  以铁死亡相关lncRNA为基础,建立胃腺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可较好地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纳入模型的LncRNA具备开发为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基于外周血标志物初步探讨irAEs预测模型及价值
邓俊, 王均, 王茜, 高嫦娥, 陈晓, 史明霞
2025, 46(4): 57-6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8
摘要(239) HTML (166) PDF (15)
摘要:
  目的  基于外周血标志物探讨irAEs预测模型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使用PD-1/PD-L1抗体治疗的8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irAEs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存在irAEs分为irAEs组和non-irAEs组,组间及组内的差异性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运用LASSO、Ridge、Elastic-net 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建立irAEs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  136例患者经历178次irAEs,其中主要为内分泌毒性占42.64%,肝炎35.29%,肺炎20.58%,≥ G3级占19.07%,累及两种以上器官占总irAEs人数的24.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 T细胞计数、IL-6、IL-17、TSH、GLB和ALB与irAEs存在一定关联;通过Ridge、LASSO和Elastic-Net 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GLB、ALB、IL-17、TSH为重要风险因素,结果显示三类算法AUC均超过0.800。内部验证集LASSO-Logistic AUC为0.800(95%CI 0.739~0.862)。外部验证集AUC为0.800( 95%CI0.739~0.861),且DCA曲线结果提示该预测模型的净收益率最高。  结论  GLB、ALB、IL-17、TSH是irAEs的独立预测因子,以它们为基础的irAEs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樊浩, 吴雪娇, 程振宇, 唐修柏, 刘幸, 黄会
2025, 46(4): 67-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09
摘要(747) HTML (434) PDF (13)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检索各数据库中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RCTs,样本量1 094例。Meta分析显示,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可显著提高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总有效率[RR = 1.21,95%CI(1.16,1.28),P < 0.00001]。与单磷酸阿糖腺苷常规抗病毒治疗组相比,康复新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RR = 0.26,95%CI(0.14,0.51),P < 0.00001]。此外,康复新液组还能有效缩短疱疹消失(皮损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恢复饮食时间(P < 0.05),在促进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4+/CD8+)、血清学水平(CRP、TNF-α、WBC、IL-10、VEGF、EGF及IL-6)恢复上有优势(P < 0.05)。  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缩短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淋巴细胞和血清学水平指标上有优势。
临床研究
孕前不同BMI孕妇孕早期凝血及纤溶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迟妍, 李俊娴, 赵玲, 李雯漪, 柯亭羽
2025, 46(4): 77-8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0
摘要(228) HTML (142) PDF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妇孕早期凝血及纤溶功能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检的290例孕妇,收集孕前BMI、年龄、家族遗传史、孕次、产次及孕早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n = 72)及非GDM组(n = 218),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重GDM组(n = 8)、低体重非GDM组(n = 29)、正常体重GDM组(n = 39)、正常体重非GDM组(n = 145)、超重/肥胖GDM组(n = 25)、超重/肥胖非GDM组(n = 44),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影响因素。  结果   总人群中校正年龄、家族史以及孕前BMI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GDM发生呈负相关(P < 0.05,OR = 0.840),纤维蛋白原(FIB)与GDM呈正相关(P < 0.01,OR = 2.598)。在低体重组,APTT与GDM呈负相关(P < 0.05,OR = 0.483)、FIB与GDM呈正相关(P < 0.05,OR = 82.501),而校正年龄、家族史、孕前BMI后APTT、FIB与GDM无明显相关性;在正常体重组,APTT与GDM呈负相关(P < 0.01,OR = 0.786)、FIB与GDM呈正相关(P < 0.05,OR = 2.413),而校正年龄、家族史、孕前BMI后APTT与GDM仍呈负相关(P < 0.05,OR = 0.812)、FIB与GDM仍呈正相关(P < 0.05,OR = 2.391);在超重/肥胖组中,凝血酶时间(TT)与GDM呈负相关(P < 0.05,OR = 0.510),校正年龄、家族史、孕前BMI后TT与GDM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在正常体重人群中,APTT与GDM发生呈负相关,FIB与GDM发生呈正相关;在低体重与超重/肥胖人群中,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受BMI影响较大,与GDM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
游钰云, 洪云飞, 郑霞, 刘菲菲, 尹劲松
2025, 46(4): 83-8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1
摘要(734) HTML (597) PDF (3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cy/HDL-C比值(HHR)变化对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的发生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至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301 例(其中男性患者≤55岁,女性患者≤65岁),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分为早发冠心病(PCHD,n = 98)组及非冠心病(NCHD,n = 203)组;对PCHD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将是否出现胸闷及胸痛等临床症状加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分为预后良好组(n = 55)和预后不良组(n = 43)。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血脂、Hcy、左心功能超声指标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信息。  结果   (1)PCHD组Hcy、HHR高于NCHD组,HDL-C水平低于NCHD组(P < 0.001);预后不良组Hcy、HHR高于预后良好组,HDL-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01);(2)冠脉重度狭窄组中Hcy、HHR水平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及轻、中度狭窄组,HDL-C低于冠脉正常组及轻、中度狭窄组(P < 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HHR、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是早发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P < 0.05);HHR是PCHD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HHR均对PCHD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P < 0.05),HHR的预测价值较高 (AUC=0.713);HHR对早发冠心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AUC=0.715)。  结论   PCHD合并重度冠脉病变的患者中HHR水平较高,且HHR可以在一定程度预测PCHD的发生以及短期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章敏慧, 尹维丹, 胡竹林, 黎铧, 张利伟, 任玉玲
2025, 46(4): 90-9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2
摘要(343) HTML (152) PDF (12)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COVID-19相关AMN的13例患者资料,以及2020年至2023年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的13篇病例报道以及病例系列研究共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眼科影像学及预后结果。  结果   临床病例组共13例25只眼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0.23±6.02)岁,其中女性10例。文献病例组共41例72只眼,平均年龄为(30.12±13.24)岁,其中女性患者31例。(1)COVID-19症状/诊断与眼科症状之间的持续时间:临床病例组为3(2.0,4.0)d,文献病例组为2(0.75,5.0)d;(2)临床特点:临床病例组中12例(92.31%)为双眼发病。文献病例组中 31例(75.61%)为双眼发病。两组症状均以视物暗点为主,其次为视力下降;(3)辅助检查:临床病例组中13例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均可见椭圆体带(EZ)和/或嵌合体带(IZ)断裂,伴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强反射,近红外照相(NIR)均显示黄斑中心凹周围低反射楔形病灶,部分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均可观察到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血流减少,7例伴有棉绒斑的患者同时存在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减少,文献病例组中33例患者OCT可见EZ和/或IZ断裂;(4)治疗及预后:13例患者中11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予以观察,1年后视力提高者23只眼,1例患者仍存在视野缺损,1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1例外核层(ONL)及外丛状层(OPL)出现低反射信号。  结论   COVID-19相关AMN发病年龄稍大,多双眼发病,症状以视物暗点为主,多伴视力下降,NIR示中心凹周围低反射楔形病灶,OCT示EZ和/或IZ断裂为主,OCTA示DCP及CC层血流密度降低。COVID-19相关AMN视力预后良好,但需警惕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EGFR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非小细胞肺癌的关联性
李盈甫, 郭妮, 罗正光, 邢安灏, 李太福, 马千里
2025, 46(4): 99-10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3
摘要(303) HTML (187) PDF (16)
摘要:
  目的  评估云南汉族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07例NSCLC患者及52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TaqMan探针法对EGFR上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rs1050171、rs2072454、rs2227983、rs1140475和rs2293347)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5个SNPs位点与NSCLC以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结果  在显性模式下,rs2072454位点的C/T-T/T相对于C/C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P = 0.004;OR = 1.50,95%CI 1.14~1.96)。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但等位基因频率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无差异(P > 0.01);在显性模式下,该位点的C/T-T/T相对于C/C来说是NSCLC中腺癌(adenocarcinoma,AC)发生的风险因素(P = 0.002;OR = 1.86,95%CI 1.24~2.80)。在隐性模式下,rs1050171位点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鳞癌的风险显著升高(P = 0.006,OR = 2.66,95%CI 1.33~5.33)。显性模式下,rs2227983位点的A/G-G/G相对于A/A来说是NSCLC中SCC发生的风险因素(P = 0.007;OR = 1.83,95%CI 1.15~2.89)。  结论  EGFR基因SNP位点rs2072454、rs1050171、rs222798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风险相关,且与病理类型相关。
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7-羟孕酮筛查阳性切值研究
王琼, 齐志业, 赵小龙, 段江
2025, 46(4): 109-11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4
摘要(339) HTML (161) PDF (10)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胎龄、采血日龄、出生体重对17-羟孕酮(17-hydroxyprogesterone,17-OHP)浓度的影响,制定适合实验室自身的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筛查阳性切值。  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4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共52 836例CAH筛查样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OHP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和采血日龄等特征的新生儿17-OHP浓度,率的比较采用多组率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临床特征与17-OHP浓度的关系,以99.5%百分位数为17-OHP筛查阳性切值。  结果  男性新生儿17-OHP浓度高于女性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7.768,P < 0.05)。分别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采血日龄的新生儿17-OH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235.1873682.665、493.414,P值均=0.00)。进一步两两比较,除采血日龄≥3 d且<4 d和≥4 d且<7 d新生儿17-OH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Z= -0.950,P = 0.342),其余不同孕周、胎龄和采血日龄新生儿17-OH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17-OHP浓度随胎龄和出生体重增加而下降。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采血日龄组17-OHP初筛阳性率、筛查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胎龄、出生体重、采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17-OHP浓度与多个因素有关,按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采血日龄、性别。  结论  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新生儿末梢血17-OHP浓度的影响,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筛中心CAH筛查17-OHP阳性切值修改为:正常体重足月新生儿≥14.00 nmol/L,早产或(和)低体重新生儿≥36.00 nmol/L,以提高新生儿CAH筛查的特异度,减少假阳性。
泛免疫炎症值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陈玉婷, 蒲军, 晏斌, 谢仁华
2025, 46(4): 115-12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5
摘要(294) HTML (137) PDF (7)
摘要:
  目的  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对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科收治并接受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1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 = 9)、中度组(n = 45)、重度组(n = 48)。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 = 63)和预后不良组(n = 38)。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PIV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预后良好组PIV水平331.1(221.9,662.7)低于预后不良组1025.7(451.5,1841.3)(P < 0.05)。重度组PIV水平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PIV水平高于轻度组(P < 0.05)。PIV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不良的AUC(95%CI)为0.750(95%CI 0.654~0.831),截点值为834.92,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65.79%。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 > 18分(OR = 5.944,95%CI 2.011~19.137)、PIV > 834.92(OR = 4.863,95%CI 1.410~18.685)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PIV升高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疾病转归不良密切相关,高PIV、NIHSS评分均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早期识别的敏感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7、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临床价值
纳钊, 杨航, 陈莉, 李传新, 肖晗, 白强
2025, 46(4): 123-12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6
摘要(311) HTML (167) PDF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联合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诊断胆道闭锁的价值。   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住院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探查、术中胆道造影、肝活检及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胆道闭锁组52例(BA)和非胆道闭锁组60例(Non-BA)。比较两组患儿的日龄、性别、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指数(APRI)。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界值(约登指数)。   结果  两组患儿在日龄、ALT、AST、DB、TB、AP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BA组MMP-7、GGT、TBA水平显著高于Non-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MP-7、GGT、TBA诊断BA的AUC分别为0.946(95%CI 0.897~0.996),0.857(95%CI 0.789~0.926),0.654(95%CI 0.552~0.755);当MMP-7截断值为22.37 ng/mL,诊断B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和0.933;当GGT的截断值为151.5 U/L,诊断B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5和0.733;当TBA的截断值为119.5 μmol/L,诊断B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8和0.500。MMP-7 + GGT、MMP-7 + TBA联合诊断BA的AUC分别为0.971(95%CI 0.946~0.997),0.943(95%CI 0.889~0.996)。   结论   血清MMP-7作为单独诊断BA的指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MMP-7联合GGT诊断BA优于单一指标;MMP-7联合TBA并不能提高诊断效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初治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顾海霞, 彭江丽, 陈安欣, 殷瑞, 肖琦琦, 陈洁
2025, 46(4): 129-1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7
摘要(283) HTML (161) PDF (21)
摘要: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初治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以及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血液透析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3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合并初治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70例患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64例,91.43%),肺外结核较为常见(56例,80.00%);使用最多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四药联合方案;抗结核治疗期间55例(78.57%)患者好转;11例(15.71%)患者累计发生13次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和视力模糊。治疗好转组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无效组(P < 0.05)。  结论  透析患者感染结核风险高,以肺结核为主,同时合并肺外结核多见;78.57%患者结核治疗好转,整体预后差,血红蛋白水平低与治疗无效相关。
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影响
沈仕俊, 尹亚梅, 宋莉, 向春明, 李恒
2025, 46(4): 136-14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8
摘要(337) HTML (206) PDF (2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胰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18例,随机分成营养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姑息性化疗,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指导,干预组基于营养风险评分给予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评分及生存预后。  结果  第1次化疗至第6次化疗,干预组和对照组NRS2002评分(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水平逐渐升高,且干预组第4次化疗、第5次化疗、第6次化疗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第1次化疗至第3次化疗,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9%、30.9%、32.2%,均低于对照组20.3%、32.2%、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第4次至第6次化疗,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2.2%、45.8%、52.5%,显著低于对照组59.3%、69.5%、88.5%(P < 0.05);治疗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各个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经营养干预治疗后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及中位PFS时间(P < 0.05)。  结论  营养的干预可以降低局部晚期胰腺癌化疗期间的营养风险,进而提高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其生存预后。
12~35月龄幼儿睡眠问题与气质的关系
饶艳琼, 许榛, 孙晶晶, 张欧, 凌昱
2025, 46(4): 143-14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19
摘要(228) HTML (148) PDF (6)
摘要:
  目的  分析12~35月龄幼儿的睡眠问题及气质特征,了解幼儿睡眠问题与气质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有睡眠问题幼儿129例和正常对照组129例,采用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调查幼儿睡眠问题,幼儿气质问卷调查幼儿气质。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气质在睡眠问题中的作用。  结果  12~35月龄有睡眠问题的幼儿气质类型以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为主;有睡眠问题的幼儿与对照组在易养型气质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睡眠问题幼儿的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5个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气质类型为易养型相比,中间偏易养型及启动缓慢型的幼儿睡眠问题发生的比例高(P均< 0.05)。  结论  12~35月龄幼儿的睡眠问题与气质类型有一定关系,早期掌握幼儿的睡眠问题与气质特征可以指导幼儿家长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幼儿家长“个体化”的睡眠指导及干预,减少远期发育问题的发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血小板反应性、ROCK1联合心电图表现对老年PCI后慢血流/无复流预测能力
吴宝全, 刘晓霞
2025, 46(4): 150-15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20
摘要(234) HTML (142) PDF (7)
摘要:
  目的  探究血小板反应性、RhoC和Rho激酶1联合心电图表现对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慢血流/无复流(SF/NRF)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263例老年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SF/NRF组42例(TIMI分级0~Ⅱ级)、对照组221例(TIMI分级Ⅲ级)。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小板反应性、ROCK1、心电图表现。分析老年PCI后SF/NRF的影响因素。评价联合预测因子、各原始协变量预测老年PCI后SF/NRF的价值。  结果   SF/NRF组HPR患者占比、ROCK1、QTc、T波倒置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 < 0.05);HPR、ROCK1升高、QTc升高、T波倒置是老年PCI后SF/NRF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联合预测因子预测老年PCI后SF/NRF的AUC显著高于原始协变量HPR(X1)、ROCK1(X2)、QTc(X3)、T波倒置(X4)(Z = 5.112、3.688、4.368、5.697,P < 0.05)。  结论  HPR、ROCK1升高、QTc升高、T波倒置是老年PCI后SF/NRF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老年PCI后SF/NRF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综述
伐尼克兰联合尼古丁贴剂治疗烟草依赖的研究进展
韦秋琦, 赵文倩, 刘凌
2025, 46(4): 157-16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21
摘要(524) HTML (243) PDF (25)
摘要:
中国吸烟人数居世界首位,每年因烟草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戒烟是降低吸烟相关疾病患病率及疾病早死率的可行干预措施。现国内已批准使用的戒烟疗法对部分烟草依赖患者疗效欠佳,为进一步提高戒烟率,可选择联合用药,其中有伐尼克兰联合尼古丁替代疗法,但现有研究关于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估结论存在矛盾,现就伐尼克兰联合尼古丁替代疗法治疗烟草依赖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该联合治疗提供依据。
护理园地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
郭敬, 张英, 杨凤霞, 周燕, 冯涛, 邓小凤
2025, 46(4): 163-1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22
摘要(459) HTML (236) PDF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n = 29)和对照组(n = 29)。实验组实施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及常规的心理指导,持续干预8周。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癌因性疲乏(cancer fatigue scale,CFS)、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及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FoP-Q-SF评分(24.97±2.34 / 34.10±8.46)、DT评分(2.24±0.95 / 2.93±1.33)、SAS评分(49.55±1.35 / 58.55±4.60)、SDS评分(51.86±1.58 / 61.79±4.00)、CFS评分(4.03±0.94 / 5.10±1.18)及AIS评分(2.45±1.12 / 4.07±0.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IWB评分(10.56±1.74 / 7.39±2.05)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肝癌术后患者的疾病恐惧心理,改善负性情绪及减轻躯体症状,提升主观幸福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程序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有利影响
胥延, 黄婷婷, 阮明辉, 李学蕊
2025, 46(4): 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423
摘要(238) HTML (175) PDF (11)
摘要:
  目的  评价程序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眼、护理满意度及干眼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46±1.13)点、(17.18±1.45)mm、(6.86±0.92) s都优于对照组的(2.96±0.09)点、(11.04±2.79) mm、(5.98±1.26) s(均P < 0.05);两组术后45 d、术后90 d干眼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8.0%及6.0%低于对照组的18.0%及16.0%(均P < 0.05);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P < 0.05),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程序护理,可以降低干眼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眼部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