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AKR1C3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干预作用
宋晶晶, 熊伟, 姚淑辉, 刘爽, 张静
摘要(85) HTML(83) PDF (8)
摘要:
  目的  探索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 (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对乳腺癌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1/PD-L 通路的影响。  方法  把MCF-7人乳腺癌细胞中NC组和AKR1C3组分别转染空质粒和AKR1C3质粒,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24 h、48 h、72 h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以及早期、晚期凋亡比例;通过Transwell实验对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D-1、PD-L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表达水平。使用C57BL/6小鼠构建荷瘤模型,将采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转染NC质粒和AKR1C3质粒进行细胞荷瘤,每3天测量瘤体积,持续21 d,绘制两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及并于实验终点测量肿瘤质量。  结果  相较于NC组,AKR1C3组细胞活力降低(P < 0.05),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效应(P < 0.05),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 < 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比例升高(P < 0.05),PD-1、PD-L1、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小鼠实验结果表明,AKR1C3组小鼠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质量下降(P < 0.05)。  结论  AKR1C3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基于TLR3-MAPK信号通路探讨喜炎平对COPD模型炎症微环境的影响
李娟, 王美玲, 刘丽红
摘要(132) HTML(71) PDF (6)
摘要: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3蛋白(toll-like receptor 3,TLR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探讨喜炎平(XY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炎症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  建立香烟烟雾(cigarette smoke,CS)诱导的COPD小鼠模型,采用XYP(低、中、高)进行治疗。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暴露于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并用XYP或TLR3激动剂poly(I:C)进行处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lagenⅠ)、TLR3、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与Ctrl组相比,CS组小鼠HE染色评分升高(P < 0.05);与CS组相比,XYP-H组小鼠HE染色评分降低(P < 0.05)。与Ctrl组相比,CS组小鼠肺组织中CollagenⅠ、α-SMA、TLR3及MAPK蛋白水平升高(P < 0.05);与CS组相比,XYP降低CollagenⅠ、α-SMA、TLR3及MAPK蛋白表达(P < 0.05)。体外实验中,与CSE组相比,CSE+XYP-H组HBE细胞中CollagenⅠ、α-SMA、TLR3蛋白表达及MAPK通路蛋白水平降低(P < 0.05)。与CSE+XYP-H组相比,CSE+XYP-H+poly(I:C)组中CollagenⅠ、α-SMA表达水平升高(P < 0.05)。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减轻了COPD进程中肺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3-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康复期的影响研究
谭澍, 曾静, 马润娟, 尹文卅
摘要(149) HTML(120) PDF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非计划再住院率、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的改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符合标准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 = 49)和对照组(n = 49)。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包括电话随访、复诊时间提醒等;干预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干预,包括动态健康管理、社区康复活动及家庭督导等。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康复效果。  结果  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的非计划再住院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732,P < 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时间主效应及组别主效应在ADL(F = 13.753/40.338/24.172,P < 0.001),SDSS(F = 15.117/25.338/10.612,P < 0.001)和BPRS(F = 27.289/74.970/70.157,P < 0.001)评分中均显著;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出院6个月时ADL(14.32±1.14,21.77±4.68),SDSS(2.98±2.05,7.26±2.88)及BPRS(19.30±2.24,33.82±5.59),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胃癌患者血清 PON-1、NDRG4、SFRP4 表达与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及预后的关系
田甜, 杨晓东, 葛树杰
摘要(57) HTML(47) PDF (5)
摘要: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血清对氧磷酶 1 (paraoxonase-1,PON-1)、N-Myc 下游调节基因 4 (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4,NDRG4)、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4,SFRP4)表达水平与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及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 2023年8月期间于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87 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可疑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 PON-1、NDRG4、SFRP4的表达水平。借助流式细胞术检测病例组患者外周血中各类免疫细胞的占比情况,以此综合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随访收集病例组生存信息,记录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按血清标志物表达中位数将病例组分高 / 低表达组,对比组间免疫状态与预后差异;用 Kaplan-Meier 法、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标志物与预后相关性,Spearman 分析指标与生存预后关联。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PON-1、SFRP4及CD8+T细胞表达升高,NDRG4、CD3+T、CD4+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降低(P < 0.05)。以各指标中位数分组后发现,PON-1高表达组CD8+T细胞占比低于低表达组(P < 0.05),NDRG4高表达组CD4+T细胞占比高于低表达组(P < 0.05),SFRP4高表达组CD4+T和NK细胞占比低于低表达组(P <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ON-1、NDRG4、SFRP4 表达、淋巴转移等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P < 0.05);Cox回归分析表明,NDRG4≥0.85 ng/mL、淋巴转移、PON-1<120.56 pg/mL、SFRP4≥210.32 pg/mL及年龄≥60岁是胃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 0.05)。截至随访结束,187例胃癌患者中61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4.5个月(3~24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清PON-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16.00(12.75,21.00)个月,显著长于低表达组的15.00(15.00,16.00)个月(P < 0.01);NDRG4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12.00(10.00,14.00)个月,显著短于低表达组的17.50(13.00,20.00)个月(P < 0.01);SFRP4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9.00(8.00,12.00)个月,显著短于低表达组的19.00(15.00,22.00)个月(P < 0.01)。Spearman分析表明,年龄、淋巴转移、NDRG4、SFRP4与预后生存正相关(P < 0.05),PON-1与预后生存负相关(P < 0.05)。  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 PON-1、NDRG4、SFRP4 表达水平不仅与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密切相关,且相互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同时对患者预后有着关键影响,为胃癌预后评估提供了潜在的参考指标。
孕期体重增长模式与初产孕妇分娩恐惧的关联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柴小丽, 李丽, 柳志刚, 闫文玉
摘要(98) HTML(47) PDF (2)
摘要:
  目的  探究孕期体重增长模式与初产孕妇分娩恐惧的关联以及分娩恐惧对孕期增重模式与剖宫产率的中介作用。  方法  选取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间于平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42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GMM)鉴别研究对象的孕期增重模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期增重模式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孕期增重模式及不同分娩恐惧下的剖宫产率差异。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分娩恐惧评分与不同孕期增重模式下选择剖宫产的关系。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分娩恐惧对孕期增重模式与剖宫产率的中介作用。比较不同孕期增重模式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采用Log-binomial模型估计孕期增重模式与妊娠并发症的关联。  结果  LGMM模型在研究对象中确定了3种孕期增重模式:模式一为孕中期加速增重模式(n = 60);模式二为平稳加速增重模式(n = 98);模式三为孕晚期加速增重模式(n = 84)。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模式一、模式二为参考,孕前BMI高、年龄低、分娩恐惧评分高和孕前锻炼少更易出现孕期增重模式三(P < 0.05)。模式三增重模式的孕妇在分娩恐惧得分>39分下,剖宫产人数占比最多(36.90%)。RCS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恐惧评分与三种孕期增重模式下选择剖宫产呈明显正相关。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分娩恐惧在孕期增重模式和剖宫产率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48.72%。模式一增重模式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人数明显低于模式二、模式三增重模式(P < 0.05)。Log-binominal模型显示,孕期增重模式对妊娠并发症始终呈现明显影响(P < 0.05)。  结论  在不同孕期增长模式下,分娩恐惧评分均与选择剖宫产呈正相关;孕晚期加速增重模式初产孕妇的分娩恐惧得分更高,提示孕晚期孕妇应注重体重管理。
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辅以非诺贝特胶囊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局部炎症的抑制作用
唐尧, 徐婷, 伍俊
摘要(71) HTML(83) PDF (5)
摘要:
  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联合非诺贝特的用药方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局部炎症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7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 = 79)与联合组(n = 78),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非诺贝特胶囊干预,给予联合组患者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辅以非诺贝特胶囊用药,观察两组症状、血脂水平、炎症因子、肝肾功能、胰腺酶学指标以及MCTSI评分、胰腺水肿、局部并发症、不良反应和疗效。  结果  相较常规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提升(P < 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进程及住院时长方面均短于常规组(P < 0.05);联合组患者TC、TG和CRP、TNF-α及IL-6、ALT、AST、Scr、BUN、LPS、AMS、APACHE II评分及MCTSI评分改善情况较常规组更好(P < 0.05);联合组患者的胰腺水肿体积变小,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辅以非诺贝特胶囊能有效提高HL-SAP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稳定血脂,改善肝肾功能及胰腺酶学指标,同时可以减少患者胰腺局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临床价值与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天麻素通过激活GPR120/AMPK通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母胎界面损伤
李楠, 牛子怡, 邵岚
摘要(72) HTML(48) PDF (4)
摘要:
  目的   探究天麻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母胎界面脂毒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构建GDM大鼠模型,3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麻素组(100 mg/kg)和天麻素(100 mg/kg)+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拮抗剂AH7614(25 mg/kg)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妊娠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通过腹腔注射或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至妊娠第20天。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母体体质量、胎鼠存活率;ELISA、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及母胎界面组织TNF-α、IL-1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母胎界面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免疫双荧光法检测母胎界面组织GPR120、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分布及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母胎界面组织GPR120、AMPK、磷酸化AMPK(p-AMPK)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BG、FFA、TC、TG、TNF-α、IL-1β,母体体质量,母胎界面组织TNF-α、IL-1β、细胞凋亡水平均升高(P < 0.05);胎鼠存活率,母胎界面组织GPR120、p-AMPK/AMPK水平均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血清FBG、FFA、TC、TG、TNF-α、IL-1β,母体体质量,母胎界面组织TNF-α、IL-1β、细胞凋亡水平均降低(P < 0.05);胎鼠存活率,母胎界面组织GPR120、p-AMPK/AMPK水平均升高(P < 0.05)。AH7614可逆转天麻素对GDM大鼠的干预效果(P < 0.05)。  结论   天麻素可改善GDM大鼠糖脂代谢、肥胖及不良妊娠结局,抑制母胎界面炎症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GPR120/AMPK通路有关。
HIV/AIDS患者血液透析状态下的精神障碍及临床特征调查
何国念, 金永梅, 田波, 陈寿坤, 陆霓虹, 刘俊
摘要(91) HTML(91) PDF (9)
摘要:
  目的  了解HIV/AIDS合并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期间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24年8月至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51例HIV/AIDS合并ESRD行MHD患者为HIV-HD组、50例普通ESRD行MHD患者为HD组及按1∶2随机抽取的102例未透析HIV感染者为HIV组。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比较三组发病情况。   结果  共纳入203例患者。HIV-HD组、HD组、HIV组精神障碍发病率分别为:焦虑(25.5% vs. 22.0% vs. 7.8%)、抑郁(37.3% vs. 56.0% vs. 17.6%)、睡眠障碍(86.3% vs. 90.0% vs. 40.2%)、焦虑合并抑郁(15.7% vs. 20.0% vs. 3.9%)、焦虑合并睡眠障碍(23.5% vs. 22.0% vs. 3.9%)、抑郁合并睡眠障碍(33.3% vs. 54.0% vs. 9.8%)、焦虑抑郁合并睡眠障碍(13.7% vs. 20.0% vs. 2.0%),HIV-HD组与HD组上述精神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HIV组(P < 0.05)。临床特征显示,HIV-HD组与HD组严重合并症(CCI≥5分)、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HIV组,HD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HIV组(P均< 0.05)。   结论  HIV/AIDS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病率,且睡眠质量极差。
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食管测压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短期疗效的相关性
宋滢烨, 李娟平, 李锐
摘要(102) HTML(112) PDF (22)
摘要:
  目的  探讨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食管测压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短期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至2024年0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首次行POEM治疗的272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020年芝加哥4.0分型和Ling分型进行分组。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缓解率,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Eckardt评分和食管测压数据,并分析食管测压数据和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27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272例患者的术前Eckardt评分(6.65±1.48)分,术后3个月后的Eckardt评分为(1.05±0.56)分,272例患者POEM术后的Eckardt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9.823,P < 0.001)。芝加哥分型三组患者及Ling分型五组患者的术后Eckardt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2)芝加哥分型三组患者的术后LESP及4sI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且三组患者术后的LESP及4sIRP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显示II组的LESP及4sIRP均低于I组和III组(P均 < 0.05),但I组和II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Ling分型五组患者的术后五组患者的术后LESP及4sIRP也均低于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五组患者术后的LESP及4sIRP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显示IIa组、IIb组、IIc组及III组的LESP和4sIRP均显著低于I组(P均 < 0.05),但IIa组、IIb组、IIc组及III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3)4sIRP和Eckardt评分的严重程度具有中等相关性(r = 0.428,P = 0.001);LESP和Eckardt评分的严重程度具有轻度相关性(r = 0.245,P = 0.004)。  结论  POEM治疗AC短期临床疗效显著,其中芝加哥Ⅱ型AC患者对POEM治疗反应最好,Ling分型中IIa、IIb、IIc及III型效果也好于I型;且HRM参数中4sIRP与Eckardt评分中度相关,对于POEM术后疗效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血清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维生素D水平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分析
赵玉贞, 马迎燕, 何丽丽
摘要(166) HTML(189) PDF (24)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并发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价值。  方法  2023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收集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经规范化治疗后妊娠并分娩的PCOS患者临床资料开展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按GDM并发状况分为无GDM组(n = 133例)、GDM组(n = 4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COS并发GDM的影响因素,并建立ROC曲线分析血清T、SHBG、25(OH)D水平及三项联合数据预测PCOS并发GDM的价值效能。  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前BMI、孕期增长体质量、胰岛素、T、SHBG、25(OH)D均是PCOS并发GDM的影响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SHBG及25(OH)D水平预测PCOS并发GDM的AUC分别为0.709、0.825、0.718;敏感度分别为0.915、0.638、0.511;特异性分别为70.80%、0.496、0.940、0.902。三项联合数据预测PCOS并发GDM的AUC为0.929,敏感度为0.894,特异性0.782。Pearson 相关性显示,PCOS并发GDM患者血清T、SHBG及25(OH)D水平互为正相关(r = 0.559、0.488、0.465,P < 0.05)。  结论  血清T、SHBG及25(OH)D水平预测PCOS并发GDM均具有一定价值,三项联合数据预测效能更高。
PBEF、KLF2、IL-26与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张艳, 唐筠
摘要(45) HTML(30) PDF (0)
摘要:
  目的  讨论血清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Kruppel样转录因子2(kruppel like factor 2,KLF2)、白介素-26(Interleukin-26,IL-26)与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关系。  方法  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2023年3月-2025年3月收治的180例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中PBEF、KLF2、IL-26的蛋白水平;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 Ⅱ评分)判定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分组为非危重症组(n = 60)、危重症组(n = 75)和极危重症组(n = 45);根据SP患儿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 = 127)和预后不良组(n = 53);血清PBEF、KLF2、IL-26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SP患儿预后转归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PBEF、KLF2、IL-26水平对SP患儿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非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极危重症组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PBEF、IL-26水平升高(P < 0.05),血清KLF2水平均低(P < 0.05);与危重症组比较,极危重症组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PBEF、IL-26水平升高,血清KLF2水平降低(P < 0.05);SP患儿血清PBEF、IL-26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血清KLF2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P < 0.05);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极危重症患者比例、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PBEF、IL-26水平升高,血清KLF2水平降低(P < 0.05);血清PBEF、IL-26水平升高,KLF2水平降低是SP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 0.05);血清PBEF、KLF2、IL-26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69、0.820、0.814、0.933,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Z = 4.112、3.893、4.035,P < 0.001)。  结论  伴随S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PBEF、IL-26水平升高,KLF2水平降低,三者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转归的指标。
caIMR、CMR对冠脉微循环障碍评估的对比分析及心脑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虞敏, 孙林
摘要(77) HTML(83) PDF (4)
摘要: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评估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对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探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无症状脑梗死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231例。通过FlashAngio系统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左前降支血管进行分析得出caIMR值,以25为界限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正常组(caIMR<25,n = 126)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caIMR≥25,n = 105)。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全套、糖化血红蛋白)、颅脑CT/MRI结果、心肌微循环磁共振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peak)、相对峰值信号强度(RSIpeak)、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  结果   (1)50例同时完善CMR和caIMR的患者, caIMR≥25组左前降支支配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tpeak延长,RSIpeak和Slopemax降低,表明caIMR≥25组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进行Cohen's 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 Kappa值0.839(P < 0.05),表明caIMR对于CMD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评价效果;(2)127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4%≤HbA1c<6%)、血糖控制不佳组(6%≤HbA1c<8%)、血糖控制差组(HbA1c≥8%)。40例血糖控制良好组、59例血糖控制不佳组及28例血糖控制差组患者对比,血糖控制不佳组和血糖控制差组caIMR值中位数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 < 0.05),且血糖控制不佳组caIMR中位数24.60接近于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caIMR分界值25,血糖控制差组caIMR中位数32,15远高于25;(3)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中发现很多患者同时存在无症状脑梗死,而在冠状动脉微循环正常组患者中则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进行Phi系数相关性分析,Phi系数0.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提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无症状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caIMR对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识别具有较高准确度,且与心脏磁共振的评估效能一致性较高,而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中发现大多同时存在无症状脑梗死,说明心脑微血管两者之间的病变发展可能存在相关性。
云南省慢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
张莉, 张颖, 张学娅, 喻卓
摘要(282) HTML(248) PDF (10)
摘要:
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VD),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CVD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因此优化诊疗方案,中西医优势互补,实施综合防控策略具有必要性。为进一步提高CCS诊断和临床诊疗效果,专家组仔细研究近年来国内外CCS相关诊疗指南,结合国内中医药治疗进展及云药地方中药特色,特编写本专家共识,旨在通过共识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省CCS患者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