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最新录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究2023-2024年云南省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云南省16个地级行政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1727 例蛇伤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重点考察以下指标:(1)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分布);(2)伤害事件特征(发生地点、时间分布、受伤部位);(3)毒蛇种类构成;(4)临床特征与处置方案;(5)疗效评价指标(局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结果)。 结果 云南省蛇咬伤事件高发地区为文山(308/1727 )、昆明(285/1727 )、曲靖(270/1727 )、临沧(139/1727 )、保山(120/1727 )、大理(105/1727 )等,主要发生在6~9月份;最常见的毒蛇种类为以血液毒毒素为主的烙铁头蛇(Ovophis)和竹叶青蛇(Trimeresurus);咬伤人群大部分为青年;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和肿胀;咬伤部位主要为四肢;咬伤地点主要为山林/山地;抗蛇毒血清使用以抗五步蛇蛇毒血清为主;肿胀消退时间大多为2(2,3)d,平均住院时长为4(3,5)d;96.46%接受正规诊疗的蛇伤患者基本痊愈,随访0.35%的致残率。 结论 云南省毒蛇咬伤事件具有显著的地域与季节集中性,文山、昆明、曲靖等地为高发区域,夏季6~9月是事件高峰期,且致伤蛇类以含血液毒的蛇为主;受害群体以青年为主,咬伤多发生于四肢,疼痛与肿胀为典型症状;治疗以抗五步蛇血清为主;接受正规诊疗的蛇伤患者痊愈率较高,随访致残率较低,但仍需要提高公众对蛇咬伤规范诊疗的认识。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索混合式教学与五分钟教学法有机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混合式5MP)在手术室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理专业护生9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式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混合式5MP教学模式。 结果 观察组护生课后作业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生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混合式5MP教学模式整合护补优势,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深度强化与巩固核心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推理及反思能力,成为提升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的路径。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索孕妇阴道微生态异常与炎症因子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衡水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妇产科接受孕检的400例妊娠晚期女性临床资料。采集产妇阴道分泌物,并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追踪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及孕妇妊娠结局,根据阴道微生态结果分为观察组(微生态失衡,n = 200例)、对照组(微生态正常,n = 20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n = 316例)、不良组(n = 84例)。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基线资料及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妊娠结局良好组、不良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分析阴道微生态与炎症因子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 结果 观察组hs-CRP、PCT、IL-6水平、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及总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妊娠结局不良组hs-CRP、PCT、IL-6水平、阴道菌群密集度I、IV、多样性I、IV、优势菌为非革兰阳性杆菌、念珠菌阳性、阴道pH≥4.5占比均高于良好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PCT、IL-6水平、阴道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I、IV级、优势菌为非革兰阳性杆菌、念珠菌阳性、阴道pH≥4.5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OR > 1,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4(0.856~0.937)。 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因子构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较高。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首次确诊为AIS的患者6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非AIS人群58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未经治疗前和治疗7~10 d时的NETs含量进行检测,将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的NEUT、LYMPH、MONO、EO、FDP、D-dimer以及NET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患者治疗前NETs含量显著高于治疗7~10 d及对照组(P < 0.05),患者治疗7~10 d NET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NEUT、MONO、FDP、D-dimer、NIHSS评分与患者治疗前NETs含量正相关(P < 0.05)。患者血清NETs水平升高与AIS发病危险因素相关(P < 0.05)。NEUT、D-dimer与NETs三者联合对AIS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余指标。 结论 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血清NET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非计划再住院率、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Schedule,SDSS)的改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符合标准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 = 49)和对照组(n = 49)。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包括电话随访、复诊时间提醒等;干预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干预,包括动态健康管理、社区康复活动及家庭督导等。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康复效果。 结果 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的非计划再住院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732,P < 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时间主效应及组别主效应在ADL(F = 13.753/40.338/24.172,P < 0.001),SDSS(F = 15.117/25.338/10.612,P < 0.001)和BPRS(F = 27.289/74.970/70.157,P < 0.001)评分中均显著;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出院6个月时ADL(14.32±1.14,21.77±4.68),SDSS(2.98±2.05,7.26±2.88)及BPRS(19.30±2.24,33.82±5.59),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索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 (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对乳腺癌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程序性死亡-配体1 (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1/PD-L ) 通路的影响。 方法 把MCF-7人乳腺癌细胞中NC组和AKR1C3组分别转染空质粒和AKR1C3质粒。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24 h、48 h、72 h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以及早期、晚期凋亡比例;通过Transwell实验对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D-1、PD-L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表达水平。使用C57BL/6小鼠构建荷瘤模型,将采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转染NC质粒和AKR1C3质粒进行细胞荷瘤,每3天测量瘤体积,持续21 d。 结果 相较于NC组,AKR1C3组细胞活力降低(P < 0.05),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效应(P < 0.05),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 < 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比例升高(P < 0.05),PD-1、PD-L1、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小鼠实验结果表明,AKR1C3组小鼠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质量下降(P < 0.05)。 结论 AKR1C3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3蛋白(toll-like receptor 3,TLR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探讨喜炎平(XY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炎症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 建立香烟烟雾(cigarette smoke,CS)诱导的COPD小鼠模型,采用XYP(低、中、高)进行治疗。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暴露于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并用XYP或TLR3激动剂poly(I:C)进行处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lagenⅠ)、TLR3、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与Ctrl组相比,CS组小鼠HE染色评分升高(P < 0.05);与CS组相比,XYP-H组小鼠HE染色评分降低(P < 0.05)。与Ctrl组相比,CS组小鼠肺组织中CollagenⅠ、α-SMA、TLR3及MAPK蛋白水平升高(P < 0.05);与CS组相比,XYP降低CollagenⅠ、α-SMA、TLR3及MAPK蛋白表达(P < 0.05)。体外实验中,与CSE组相比,CSE+XYP-H组HBE细胞中CollagenⅠ、α-SMA、TLR3蛋白表达及MAPK信号通路蛋白水平降低(P < 0.05)。与CSE+XYP-H组相比,CSE+XYP-H+poly(I:C)组中CollagenⅠ、α-SMA表达水平升高(P < 0.05)。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减轻了COPD进程中肺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3-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