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5年  第46卷  第5期

专家论坛
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光仙, 王怡洁
2025, 46(5): 1-1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1
摘要(241) HTML (155) PDF (26)
摘要: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脓毒症的免疫反应通常分为免疫亢进和免疫抑制两个阶段,免疫抑制被认为是导致患者继发感染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脓毒症免疫抑制的主要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免疫调节细胞的过度活化、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增加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表观遗传失调等。同时,也总结了目前现有的及一些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免疫刺激性细胞因子(如GM-CSF、IL-7、IL-1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CTLA-4抗体、TIM-3抗体)及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如间充质干细胞、钙卫蛋白抑制剂、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抑制剂)。本文聚焦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间充质干细胞等新兴免疫治疗,旨在为脓毒症患者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基础医学
miR-21-5p靶向STAT3调节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李妍平, 李青芸, 霍蓉, 董小林, 李红梅, 魏欢, 曾毅
2025, 46(5): 12-2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2
摘要(144) HTML (58)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讨miR-21-5p对OGD/R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  方法  OGD/R诱导HT22细胞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细胞模型。RT-qPCR检测miR-21-5p的表达。CCK-8法、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IL-10、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STAT3/STAT3、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1-5p和STAT3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5p与STAT3的靶向关系。  结果  miR-21-5p的表达水平在OGD/R诱导的HT22细胞中表达下调(P < 0.001)。OGD/R诱导后HT22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 < 0.0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01);促炎因子IL-6(P < 0.001)和TNF-α(P < 0.001)的含量升高,抑炎因子IL-10(P < 0.001)含量减少;miR-21-5p mimic转染后提高了细胞活力、减少了凋亡率、抑制了神经炎症。miR-21-5p能够靶向结合STAT3。miR-21-5p inhibitor转染后降低了细胞活力、促进了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的发生,STAT3抑制剂Stattic能够逆转miR-21-5p inhibitor的作用。  结论   miR-21-5p能够靶向结合STAT3,减少OGD/R诱导的HT22细胞的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
抑制miR-153-3p通过调控Nrf2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调节机制
庾珊, 肖林, 龚东平, 梁楼峰, 许夏懿, 梁华新, 肖世海
2025, 46(5): 21-2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3
摘要(385) HTML (147) PDF (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髓核细胞中miR-153-3p及Nrf2表达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机制。  方法  以H2O2构建髓核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miR-153-3p inhibitor-NC、si-Nrf2-NC 、miR-153-3p inhibitor、si-Nrf2分组转染至髓核细胞,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 水平、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比值;RT-qPCR检测Nrf2、MMP-3、Col-Ⅱ、PINK1、Parkin、p62、p38 MAPK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测量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  (1)经H2O2处理的HNPCs细胞活力下降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水平提高、Col-Ⅱ表达减少,MMP-3、P62、p38 MAPK表达均升高,PINK1、Parkin表达均降低(P < 0.05),Nrf2无明显变化(P > 0.05)。(2)抑制经H2O2处理的髓核细胞miR-153-3p表达,其细胞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提高、ROS水平下降、Col-Ⅱ表达增加, MMP-3、P62、p38 MAPK表达均降低;而PINK1、Parkin及Nrf2表达均升高(P < 0.05)。(3)抑制经H2O2处理的髓核细胞miR-153-3p表达,同时沉默Nrf2表达,可见细胞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水平升高、Col-Ⅱ表达减少,且其MMP-3、P62、p38 MAPK表达升高;Nrf2、PINK1、Parkin 表达降低(P < 0.05)。(4)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miR-153-3p与 Nrf2间存在结合位点和结合关系,关系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抑制miR-153-3p表达可缓解H2O2诱导的髓核细胞退变和纤维化,激活受损髓核细胞自噬、延缓髓核细胞凋亡,这一作用与Nrf2调控PINK1/Parkin途径、p38 MAPK炎性反应通路相关。
槲皮素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徐静逍, 刘佳, 姚姝, 张希, 李江, 崔桂琴, 易小玲, 李东云
2025, 46(5): 30-3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4
摘要(145) HTML (74) PDF (3)
摘要:
  目的  探究槲皮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槲皮素(Quercetin)低剂量组(4.8 mL/kg)、中剂量组(9.6 mL/kg)、高剂量组(19.2 mL/kg)分别用含药血清进行干预,而阳性对照组用成骨分化培养基(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medium)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MTT法评估细胞增殖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成骨分化关键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含药血清促进BMSCs增殖(P = 0.000205P = 0.000063),并增强成骨分化后的钙结节形成,成骨活性和ALP活性。Western Blot和PCR结果显示,槲皮素调成骨分化过程中β-catenin (P < 0.0001)、RUNX2 (P < 0.0001)及OCN (P < 0.0001)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论  槲皮素能有效促进BMSCs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来实现。
基于VOSviewer运动恐惧症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陈烟雨, 余俊, 尤少梅, 陈剑
2025, 46(5): 38-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5
摘要(232) HTML (119) PDF (7)
摘要:
  目的  基于VOSviewer软件,系统分析对比运动恐惧症现有的中英文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旨在为临床干预及康复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中文文献数据来源选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英文文献数据来源选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运动恐惧症相关主题文献,采用VOSviewer1.6.18软件中,分析文献基本信息材料,绘制图谱。  结果  中文文献共纳入760篇文献,英文文献共纳入4491篇文献。发文量高峰集中在2020 -2024年,国内在总体发文量、作者单人发文量、作者团队合作同国外相比较少;国内外研究共同高频关键词为“恐动症、疼痛、康复锻炼、残疾、焦虑”且关键词频率出现具有关联性和非随机性。  结论  运动恐惧症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因发展侧重点不同,在研究方向具有异同点,国内研究可通过理论整合、技术转化、人群拓展、方法创新实现运动恐惧症的深入研究。
miR-193a-5p调控IL-33/ST2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丁鹏, 李嘉, 赵小丹, 赵洁, 苗昌荣
2025, 46(5): 48-5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6
摘要(142) HTML (67) PDF (4)
摘要:
  目的  探究过表达miR-193a-5p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IL-33/ST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  40只SPF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配为Sham组(n = 10)、CHF组(n = 10)、NC组(n = 10)、miR-193a-5p组(n = 10);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被用于建立CHF模型。随后,NC组和miR-193a-5p组的大鼠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5nmol/L的NC-agomiR、miR-193a-5p-agomiR,每3天注射一次,持续4周。而Sham组和CHF组的大鼠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终点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4组大鼠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mensions,LVPW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at diastole,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计算4组大鼠心脏表型指数心脏肥大指数(heart weight/body weight,HW/BW)与左心室肥大指数(left heart body weight,LVW/BW)的变化,取4组大鼠心脏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采用qPCR技术检测4组大鼠心脏组织中miR-193a-5p的表达水平;利用Tunel染色法检测4组大鼠心肌组织的凋亡; 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血清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T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相比,CHF组和NC组的心脏体积增大、几何结构改变、心肌变薄以及梗死区域苍白,而miR-193a-5p组则表现出部分缓解。此外,在心脏组织的miR-193a-5p表达水平上,CHF组和NC组呈现降低趋势,而miR-193a-5p组的表达则上升(P < 0.01);CHF组和NC组LVPWs、LVPWd、IVSs、IVSd、HW/BW和LVW/BW上升,LVEF降低(P < 0.01),miR-193a-5p组LVPWs、LVPWd、IVSs、IVSd、HW/BW和LVW/BW降低但高于Sham组,LVEF上升但低于Sham组(P < 0.01);CHF组和NC组IL-6、TNF-α表达上升(P < 0.01),miR-193a-5p组降低但高于Sham组(P < 0.01);CHF组和NC组IL-33及ST2蛋白表达升高,而miR-193a-5p组降低(P < 0.01)。  结论  过表达miR-193a-5p对CHF大鼠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及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相关。
SIRT1激动剂调控Nrf2-GPX4铁死亡途径改善冠状动脉病变小鼠心肌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沈晓霞, 赵晓东, 宋永健
2025, 46(5): 55-6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7
摘要(129) HTML (86) PDF (6)
摘要:
  目的  探讨SIRT1激动剂对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小鼠心肌功能的保护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RT1激动剂组(SRT 1460组,30 mg/kg)、Nrf2抑制剂组(ML385组,10 mg/kg)及SRT 1460+ML385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模型构建成功后,超声参数检测小鼠心肌功能;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小鼠左室各层心肌应变;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cTnI、LDH、CK水平; TUNEL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HE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SOD活性、MDA、GSH和Fe2+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rf2、GPX4、FTH1、ACSL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RT 1460组LVEDd和LVPWd水平降低(P < 0.05),GLSendo、GLSmid和GCSendo升高(P < 0.05);SRT 1460组心肌细胞间隙变窄,胶原纤维沉积减少。与模型组比较,SRT 1460组小鼠血清cTnI、CK、LDH、心肌细胞凋亡率、ROS、MDA、Fe2+含量、ACSL4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 < 0.05)。相反,SOD活性、GSH含量、Nrf2、GPX4、FTH1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P < 0.05)。Nrf2抑制剂ML385显著减弱SRT 1460对上述标记物的抑制作用(P < 0.05)。  结论  SRT 1460能提高冠状动脉病变小鼠GLSendo、GLSmid和GCSmid,改善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GPX4铁死亡途径有关。
上皮间充质转换关键基因LRP1在矽肺中的作用
黄天浩, 王渝迪, 郝小惠
2025, 46(5): 65-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8
摘要(160) HTML (65) PDF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关键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在矽肺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将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GSE70866、GSE49072数据采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评估上皮间充质转化基因集表达变化,通过韦恩图取交集筛选出关键基因LRP1。进一步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验证LRP1表达的独立预后价值。基于LRP1的表达量将患者分组,通过差异分析、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免疫浸润分析探索LRP1在肺纤维化中的功能以及免疫作用机制。(2)用10 mg SiO2混悬液一次性注入C57BL/6J小鼠气管内制作矽肺模型;灌注100 μL 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组。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TGF-β1诱导A549细胞不同时间构建上皮间充质转化体外模型。RT-qPCR检测矽肺模型肺组织及A549细胞中LRP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及A549细胞的LRP1、E-Cadherin、α-SMA、Collagen Ⅰ、p-PI3K、PI3K、p-mTOR、mTOR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上皮间充质转化基因集在患者中的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高评分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 < 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LRP1主要通过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免疫浸润分析显示,LRP1高表达患者中激活的树突细胞、效应记忆CD4 T细胞及Th17/Th2细胞活性显著增强,提示其可能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矽肺模型小鼠肺组织中有明显的矽结节形成。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矽肺模型肺组织及A549细胞中,LR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 A549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α-SMA和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增高(P < 0.05);p-PI3K/PI3K和p-mTOR/mTOR的比率上调(P < 0.05)。  结论   LRP1下调可能通过激活PI3K/mTOR信号通路,促进矽肺模型EMT过程及纤维化。
临床研究
机器学习预测IAV和SARS-CoV-2感染引起心脏并发症中的共同靶点基因及H1N1感染模型验证
廖元盛, 李恒, 廖芸, 胡云光, 殷安国, 孔美君, 刘龙丁, 张莹
2025, 46(5): 75-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09
摘要(200) HTML (77) PDF (11)
摘要:
  目的  预测并初步验证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发心脏并发症的共同潜在关键基因。  方法  基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获取心脏并发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分层交集策略,首先分别将心脏并发症相关DEGs与两个独立来源的病毒相关基因集(包括GeneCards中与IAV感染相关的3454个人类基因,以及Human Protein Atlas中与SARS-CoV-2相互作用的333个人类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交集分析,随后再将这两个交集的结果进行第二轮交集,进一步确定枢纽基因。采用Lasso回归(lasso regression)、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本研究主要采用H1N1病毒感染人心肌细胞系(AC16)和IFITM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预测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体外和体内验证。  结果  对3个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2个枢纽基因。使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枢纽基因进行评估,最终筛选出5个共同的关键基因。随后,通过H1N1感染体外培养的人心肌细胞系(AC16),观察到5种基因的转录水平均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P < 0.05)。而利用H1N1感染IFITM3-/-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内实验结果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亦证实这5种基因转录水平均发生动态变化(P < 0.05)。  结论  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本研究筛选出5个与IAV和SARS-CoV-2感染引起心脏并发症相关的共同关键基因,分别为ACE2、TBK1、NUP210、PUSL1和MEPCE。进一步通过H1N1感染模型的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确认了这些基因均与IAV感染引起的心脏并发症相关。
阿美替尼对比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研究
杨升锡, 朱加德, 李秋睿, 屠文莲
2025, 46(5): 89-9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0
摘要(864) HTML (300) PDF (34)
摘要:
  目的  比较阿美替尼和奥希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共计139例,经纳排标准筛选后共有10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治疗药物分为奥希替尼组和阿美替尼组,每组52例。奥希替尼组使用甲磺酸奥希替尼片80 mg,每天1次,阿美替尼组使用甲磺酸阿美替尼片110 mg,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的DCR无统计学意义,阿美替尼组的ORR显著高于奥希替尼组,阿美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显著优于奥希替尼组(P = 0.045)。COX回归模型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HR = 2.25,95%Cl 1.28~3.95,P = 0.005)、无脑转移(HR = 0.59,95%Cl 0.35~0.98,P = 0.040)、三代TKI类型为阿美替尼(HR = 1.82,95%Cl 1.15~2.87,P = 0.011)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结论   阿美替尼与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相当,长期疗效方面,阿美替尼的mPFS和总OS都显著优于奥希替尼,且安全性更佳。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应用
方杰, 光雪峰, 林霄峰, 戴海龙, 左桐曦, 赖碁
2025, 46(5): 96-10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1
摘要(233) HTML (134) PDF (10)
摘要: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抢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um rupture,VSR)患者时的应用时机。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 2023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 35 例 STE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置入IABP患者为药物联合IABP组,15例仅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为单纯药物治疗组。统计所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泵功能改善情况、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前的院内死亡率和临床特点。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和室间隔穿孔直径等临床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药物联合IABP组患者置入72 h后平均心率下降,平均动脉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力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胸腔积液及肺部B线减少,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肌酐、血乳酸水平下降 (P < 0.05);单纯药物治疗组上述指标呈恶化的趋势。药物联合IABP组患者30 d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P < 0.05);在药物联合IABP组中,早期置入IABP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超过72 h后置入的患者。  结论  STEMI患者合并VSR时,尽早使用IABP可显著改善STEMI合并VSR患者的泵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并且降低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前的院内死亡率;长时间应用IABP引起相关并发症无增加的趋势。
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杨诗瑶, 杨艳霞, 杨海银, 董勇, 苗金虎, 朱悦熙, 关琼瑶
2025, 46(5): 101-10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2
摘要(392) HTML (223) PDF (3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跌倒发生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8个英文和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1月,纳入以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和(或)影响因素为结局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计纳入19篇文献,样本量总计70508例。结果显示,成人肿瘤患者跌倒的合并发生率为23.0%(95%CI 0.23,0.24)。年龄、女性、低文化程度、跌倒史、跌倒恐惧、肿瘤中晚期、肿瘤种类(乳腺癌、生殖系统肿瘤、前列腺癌)、共病、化疗、放疗、多重用药(n 5)、药物(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相关症状(发热、周围神经病变、疲乏、抑郁)、营养不良、低体重、认知功能障碍、平衡障碍、步态异常、低日常生活能力是成人肿瘤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肿瘤专业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跌倒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减少跌倒发生。
单核细胞糖酵解通路表达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裴红莎, 徐铭阳, 贾宝铭, 苏建龙, 冯一恭, 薛思博, 宋志俊
2025, 46(5): 110-1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3
摘要(80) HTML (37) PDF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酵解相关指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果糖-2,6-二磷酸酶3(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乳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颅内压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住院的85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分析PBMCs中PKM2,GLUT1,PFKFB3水平。在HICH发作后6个月,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来评估短期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和预后不良(mRS得分≥3)。  结果  破入脑室组HICH患者PBMCs中PKM2,PFKFB3和GLUT1水平较非破入脑室组患者进一步降低(P < 0.05)。出院6个月后,非破入脑室组HICH患者中8例(22.9%)患者预后不良,破入脑室组HICH患者中28例(56.0%)患者预后不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63,P = 0.00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HICH患者PBMCs中PKM2,GLUT1水平降低(P < 0.05)。在破入脑室组HICH患者中,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HICH患者PBMCs中PKM2,GLUT1水平降低(P < 0.05)。在破入脑室组HICH患者中,PKM2,GLUT1预测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79(95%CI 0.807~0.951),0.897(95%CI 0.831~0.963)。  结论  HICH破入脑室患者PBMCs中PKM2,GLUT1水平明显降低,二者表达与患者颅内压呈负相关性,并可用于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
血清中血小板自噬相关因子表达参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方园, 吴昆仑, 张仕涛, 冯阳
2025, 46(5): 118-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4
摘要(90) HTML (35) PDF (5)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血小板自噬相关因子表达参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入住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90例a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46名mRS评分为0~2分的aSAH患者被分为良好预后组,44名mRS评分为3~5分的aSAH患者被分为预后不良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血小板,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自噬相关蛋白7(ATG7)、苄氯素1(BEC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sequestosome 1(p62)水平。  结果  与良好预后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早期脑损伤例数、血管痉挛例数、迟发性脑缺血例数显著增加(P < 0.05)。与良好预后组相比,预后不良组ΔPLT显著降低(P < 0.05),ΔLC3-Ⅱ、ΔATG7显著增加(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ΔPLT与ΔATG7、ΔLC3-Ⅱ、ΔBECN1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9、0.389、0.487,均P < 0.05)。发生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的aSAH患者血小板 ΔLC3-Ⅱ高于未发生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的aSAH患者(P < 0.05)。ICU住院时间(OR = 1.187,95%CI 1.045~1.349,P = 0.008),ΔPLT(OR = 0.972,95%CI 0.947~0.998,P = 0.034)和ΔLC3-Ⅱ(OR = 2.840,95%CI 1.049~7.694,P = 0.040)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ICU住院时间、ΔPLT和ΔLC3-Ⅱ组合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能力最大,AUC为0.921,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4.8%。  结论  aSAH患者治疗早期血小板计数和LC3-Ⅱ改善程度减弱可作为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分娩镇痛智能化与信息化管理效果分析
邱英福, 崔晓, 余一兰, 杨华凌
2025, 46(5): 126-13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5
摘要(361) HTML (200) PDF (24)
摘要:
  目的  评估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方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差异,探讨其对产程疼痛控制和临床应用的影响。  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厦门市弘爱妇产医院200名符合标准的待产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100名。A组使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REHN(Ⅰ)镇痛泵系统],B组使用传统电子镇痛泵。主要观察指标:进行镇痛处理前、处理15 min后以及子宫口全开时的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以及实施分娩镇痛措施后NRS的评分显示疼痛程度大于或等于7分的患者占比。次要指标包括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电子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主动补救措施比例、被动补救措施比例、不良反应以及产妇对分娩镇痛体验满意度。  结果  与B组相比,A组在子宫口全开时的NRS评分显著降低(P < 0.05),且NRS≥7分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B组[10例(10.4%)vs 24例(25.2%),P < 0.05]。A组的主动补救措施比例高于B组(P < 0.05),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组(P < 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和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改善分娩镇痛效果,降低产妇严重疼痛的发生,减少麻醉医生的主动干预次数,提高镇痛管理的效率。
MRI多序列扫描联合fPSA/tPSA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石婧, 陈宁, 葛建强
2025, 46(5): 133-14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6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序列扫描联合fPSA/tPSA在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中定性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的118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根据前列腺部分切除术或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 = 39)、恶性组(n = 79),比较两组DWI参数、DCE-MRI参数、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分析影响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结果  118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本院穿刺活检或在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初诊后在外院手术及活检病理共检出118个病灶,其中前列腺恶性病灶79个(66.95%)、前列腺良性病灶39个(33.05%);恶性组最快强化率(maximum enhancement rate,Rmax)、最大强化程度(maximum signal intensity,SImax)比良性组高,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max)、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良性组低(P < 0.05);恶性组PI-RADS评分比良性组高,fPSA/tPSA比良性组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max[OR:1.374(95%CI:1.211~1.560)]、SImax[OR:6.849(95%CI: 2.573~18.230)]、PI-RADS评分[OR:4.689(95%CI:2.646~8.309)]是前列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 < 0.05),Tmax[OR:0.906(95%CI:0.873~0.941)]、ADC值[OR:0.930(95%CI:0.905~0.955)]、fPSA/tPSA[OR: 0.859(95%CI:0.812~0.908)]是保护因素(P < 0.05);绘制ROC曲线发现,Rmax、SImax、Tmax、ADC值、fPSA/tPSA、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AUC(95%CI)分别为0.827(0.747~0.906)、0.752(0.660~0.844)、0.851(0.773~0.930)、0.845(0.765~0.925)、0.813(0.722~0.905)、0.844(0.768~0.920)、0.940(0.883~0.997)。  结论  DCE-MRI、DWI联合 PI-RADS评分、fPSA/tPSA可提高前列腺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鉴别病灶良恶性提供参考。
综述
ARDS危险因素及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太珊, 贾贵阳, 刘国跃, 宋尔芹, 尹贵珍
2025, 46(5): 141-14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7
摘要(154) HTML (145) PDF (18)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作为临床危重症诊疗领域的重点病种,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始终居高不下,由于其病因呈现高度异质性,目前临床诊断仍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针对其核心病理环节的靶向治疗策略仍存在显著局限性。鉴于此,基于多维度危险因素构建ARDS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ARDS高危人群提供关键的循证指导。旨在对ARDS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在构建ARDS更精准的预测模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教学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本科生在线学习力内部关系研究
刘书睿, 张皓南, 杨振廷, 马昆杰, 孙振珲, 邹英鹰, 杨志鸿
2025, 46(5): 149-15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8
摘要(116) HTML (50)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本科生在线学习力内部各维度间相互作用机制,为优化相关软件设计及在线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4年10月通过自制量表对昆明医科大学347名本科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信度检验以评估问卷内部一致性,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识别在线学习力的潜在因子结构,Amo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验证各维度间直接效应与中介路径。  结果  驱动力对调节力和互惠力均存在直接正向作用(β = 0.778,P < 0.001;β = 0.302,P = 0.003),但对顺应力的直接作用不显著(β = 0.131,P = 0.182)。调节力与互惠力对顺应力均有直接正向影响(β = 0.262,P = 0.022;β = 0.410,P < 0.001)。驱动力对顺应力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8.1%(P = 0.007),其中调节力中介效应显著(β = 0.178,P = 0.023),互惠力中介效应不显著(β = 0.108,P = 0.060),二者可共同构成链式中介效应模型(驱动力→调节力→互惠力→顺应力)(β = 0.124,P = 0.004)。  结论  驱动力是在线学习力的核心,须通过调节力及互惠力促进顺应力提升。在线学习软件需通过优化反馈机制,深化互动设计,以促进知识内化与适应性提升。
以护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Mini-CEX在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杨丽珠, 张力, 赵琦, 郭希婧, 马芳, 曾超男
2025, 46(5): 157-16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19
摘要(110) HTML (94)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以护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Mini-CEX在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将 2023年1 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 50 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实验组运用Mini-CEX带教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护生出入科时的各项数据指标。  结果  出科时两组护生评分均高于入科时(P < 0.05),实验组在护理问诊、护理查体、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人文关怀、组织效能、健康咨询、整体评价等方面的评分均为优秀,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各项分数的提高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以护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Mini-CEX可以提升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增强临床实践技能培育效果。
护理园地
931名肿瘤科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董勇, 蔡帅中, 杨海银, 杨娇, 杨诗瑶, 朱悦熙, 苗金虎, 关琼瑶
2025, 46(5): 162-1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20
摘要(339) HTML (304) PDF (26)
摘要:
  目的  探究肿瘤科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选取云南省17所三甲医院肿瘤科的931名护士,采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人文关怀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肿瘤科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得分为(151.52±14.61)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文关怀能力、工作年限、科室、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对医学叙事的熟悉程度、工作满意度是肿瘤科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的影响因素(P < 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8.0%。  结论  肿瘤科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基于Delphi建立整体护理模式在AMI患者中的应用
汤一鸣, 丰青, 陈瑜, 余洁, 陆一鸣, 王丹
2025, 46(5): 170-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521
摘要(248) HTML (208) PDF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德尔菲法(Delphi)建立整体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治疗的110例AMI患者为例,按照入院的先后次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Delphi的整体护理模式干预。护理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自我管理效能(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的变化。  结果  (1)护理后两组的LVEF显著升高,LVEDV、LVESV显著降低;观察组LVEF升高更显著,LVEDV、LVESV降低更显著(P < 0.05);(2)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较护理前有所提升,观察组提升较明显(P < 0.05);(3)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4)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AMI患者采用基于Delphi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自我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