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的构建

郭堃岚 李艳君 李怡璇 魏鸾锐 谭祥秀

郭堃岚, 李艳君, 李怡璇, 魏鸾锐, 谭祥秀.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的构建[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4): 181-18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8
引用本文: 郭堃岚, 李艳君, 李怡璇, 魏鸾锐, 谭祥秀.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的构建[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4): 181-18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8
Wenxiu XU, Xiaofeng MO, Xiangmin YANG, Silu YANG, Fan WU, Te LI. Application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Decision Tree Model in Predic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um[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9): 70-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11
Citation: Kunlan GUO, Yanjun LI, Yixuan LI, Luanrui WEI, Xiangxiu TAN. Developmen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cedures List for 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4): 181-18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8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的构建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8
基金项目: 昆明医科大学教研教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22-JY-Y-106;2022-JY-Y-12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郭堃岚(1993~),女,河南偃师人,理学学士,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胸外科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

    谭祥秀,E-mail: 278296909@qq.com

  • 中图分类号: R734.2

Developmen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cedures List for 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 摘要:   目的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为胸外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参考临床实践指南、共识、临床观察等方式初步形成适用于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初始条目,共选取15名云南省胸外科、麻醉手术科、胸外科护理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   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判断依据系数为0.85,熟悉程度系数为0.82,专家权威程度为0.83。第2轮函询后,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均为0.267,P < 0.05。   结论   根据专家意见,确立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为胸外科护士培训、带教和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 病死率极高。治疗方案分为内科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及肝移植[1]。肝移植由于费用昂贵,肝源稀缺以及肝植后排异等各种原因,临床治疗肝衰竭难以普及。众多临床研究表明,相比单纯的内科治疗,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好转率明显提高[2-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主要包括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double plasma molecules adsorption system, DP-MAS),介入人工肝治疗的人群类型及总体肝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仍在不断探索验证中,本研究回顾了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人工肝有效治疗肝衰竭提供依据。

    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112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34例,PE治疗有38例,DPMAS治疗57例,PE,DPMAS交替使用治疗1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人工肝治疗书面知情同意书。

    112例患者均符合2018年《肝衰竭诊治指南》[1]中4种肝衰竭的诊断标准;诊治过程予以内科治疗联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1)排除意识及行为无自主性及患有精神类疾病;(2)合并妊娠;(3)合并原发性肾衰竭且规律透析;(4)肝移植患者。

    1.4.1   治疗方法

    (1)内科基础治疗 112例患者入院后予以一般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及并发症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限次数及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2)血浆置换(PE) 术前使用0.4%肝素钠盐水冲洗管路及血浆分离器,穿刺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术前使用地塞米松预防血浆过敏并根据患者病情及凝血功能在股静脉静脉端推注适量低分子肝素钠,连接血浆分离器3MUG7851(德国费森尤斯集团生产),每次置换同种异体血浆约2 500~3 000 mL,血液血流量速度为120~150 mL/min,血浆交换率为20~30 mL/min,治疗时间约为2~3 h;(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 术前使用0.4%肝素钠盐水冲洗管路及血浆分离器3MUG7851(德国费森尤斯集团生产),再使用0.08%肝素钠盐水以及0.4%肝素钠盐水串联冲洗健帆BS330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及HA330-II中性大孔树脂吸附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余操作同血浆置换(PE),血流速度为140~150 mL/min,血浆回路由血泵以25~50 mL/min流速驱动,最后将被吸附血浆与分离出来血细胞混合输回患者体内,治疗时间为2~4 h;(4)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交替使用根据患者病情选用PE或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术后关注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换用PE或DPMAS,间隔时间为2~5 d。

    1.4.2   观察指标

    收集112例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次数、非生物型人工肝类型、病因分类、肝硬化、肝性脑病以及第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前的血生化指标以及出院前1d的血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R)、Na离子、血小板(PLT)、凝血酶原(PT)、国际标准化比例(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INR)。并且引入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评分)对非生物型人工肝前及非生物型人工肝后的患者的肝脏情况进行评估。MELD分值[4] = 3.8×In[胆红素(10 mg/L)] + 11.2×In[肌酐(10 mg/L)] + 6.4×(病因:胆汁行或酒精行为0;其它为1)。

    1.4.3   疗效判定

    好转:(1)患者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症状消失;(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3)最后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胆红素较峰值下降50%以上;(4)最后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PTA > 40%或INR < 1.5。

    无效:患者在治疗期间因治疗效果欠佳自动出院、转院或死亡,患者症状及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最后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PTA > 40%或INR < 1.5。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bar x \pm s $)表示;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中位数(M)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2例肝衰竭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中ALB、ALT、AST、CHE、TBIL、DBIL、IBIL、PLT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REA、Na、PT、INR、MEL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LB、PT、INR值较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前增高,见表1

    表  1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Table  1.  Changes of laboratory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non-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n = 112)治疗后(n = 112)t/Z P
    ALB(g/L) 28.26 ± 4.99 31.36 ± 10.29 −2.970 0.004
    ALT(U/L) 132.50 53.50 −8.020 < 0.001
    AST(U/L) 162.50 75.50 −7.903 < 0.001
    CHE(U/L) 3 039.96 ± 1 474.03 2 451.09 ± 1 123.36 3.896 < 0.001
    TBIL(μmol/L) 333.70 209.75 −5.972 < 0.001
    DBIL(μmol/L) 249.90 150.15 −5.966 < 0.001
    IBIL(μmol/L) 74.10 54.15 −4.054 < 0.001
    CREA(μmol/L) 69.00 67.00 −1.271 0.204
    Na(mmol/L) 135.51 ± 7.14 135.95 ± 8.43 −0.784 0.435
    PLT(×109/L) 118.00 89.50 −6.162 < 0.001
    PT(s) 21.05 21.95 −0.666 0.505
    INR 1.84 1.94 −0.186 0.853
    MELD值 16.36 ± 7.10 14.28 ± 10.20 1.771 0.07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行非生物型人工肝后的治疗结果,将112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好转组61例,无好转组51例,对2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除住院天数、预后时间及有无肝性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在住院费用、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次数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住院时间越长,非生物型人工肝后越长时间复查实验室指标,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相比无好转组,好转组的肝性脑病患者明显较少,见表2

    表  2  基线数据
    Table  2.  Baseline data
    基本情况好转组(n = 61 )无好转组(n = 51 )t/χ2 P
    性别[n(%)] 0.374 0.541
    女(n = 34) 20(58.8) 14(41.2)
    男(n = 78) 41(52.6) 37(47.4)
    年龄(岁) 50.67 ± 15.24 48.55 ± 13.26 −0.778 0.438
    住院天数(d) 22.67 ± 9.10 17.94 ± 7.48 2.969 0.004
    住院费用(d) 60296.70 ± 28099.83 60804.67 ± 44115.58 −0.074 0.941
    预后时间(d) 6.00 3.00 −2.575 0.010
    非生物型人工肝次数(次) 3 3 −0.653 0.514
    乙肝[n(%)] 0.275 0.600
     无乙肝(n = 71) 40(65.6) 31(60.8)
     乙肝(n = 41) 21(34.4) 20(39.2)
    肝硬化[n(%)] 0.945 0.331
     无肝硬化(n = 36) 22(36.1) 14(27.5)
     肝硬化(n = 76) 39(63.9) 37(72.5)
    肝性脑病[n(%)] 4.325 0.038
     无肝性脑病(n = 98) 57(93.4) 41(80.4)
     肝性脑病(n = 14) 4(6.6) 10(19.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行非生物型人工肝后的治疗结果,将112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好转组61例,无好转组51例,其实验室数据在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2组间AST、 TBIL、DBIL、IBIL、PT、INR、MEL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好转组指标明显低于无好转组,见表3

    表  3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Table  3.  Laboratory index changes after treatment of non-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实验室指标好转组(n = 61 )无好转组(n = 51 )t/Z P
    ALB(g/L) 30.90 30.30 −0.890 0.374
    ALT(U/L) 52.00 55.00 −0.890 0.374
    AST(U/L) 162.50 75.50 −7.903 < 0.001
    CHE(U/L) 2223.00 2450.00 −1.540 0.124
    TBIL(μumol/L) 174.00 280.90 −3.390 0.001
    DBIL(μumol/L) 121.60 233.30 −3.080 0.002
    IBIL(μumol/L) 41.00 72.70 −2.610 0.009
    CREA(μumol/L) 67.00 67.00 −1.300 0.196
    Na(mmol/L) 136.61 ± 4.54 135.17 ± 11.48 −0.904 0.368
    PLT(×109/L) 95.00 77.00 −1.151 0.250
    PT(s) 19.60 23.10 −2.913 0.004
    INR 1.65 2.06 −3.059 0.002
    MELD值 11.50 ± 8.58 17.60 ± 11.06 −3.283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肝衰竭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 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临床上,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总体预后较差,死亡率可高达70%,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达50%~80%[5-6]。非生物型人工肝等同于短期内的“体外肝脏”,暂时处理体内有害物质, 补充必需物质, 改善内环境, 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1]。本研究中,肝衰竭患者非生物型人工肝前后转氨酶、胆红素明显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非生物型人工肝快速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改善乏力、黄疸、腹胀等临床症状,与其它临床研究有相同结果[7-9]。从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方面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达到临床好转,好转组明显降低胆红素,改善凝血功能。非生物型人工肝临床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毋庸置疑,但治疗好转同时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要引起重视,尤其应注意非生物型人工肝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10-12]。目前主张对肝衰竭患者的介入人工肝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尽量在前期、早期介入治疗。

    在本研究中,112例肝衰竭患者,在住院费用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次数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非生物型人工肝疗效与住院时间及非生物型人工肝后复查实验室指标时间有关(P < 0.05),好转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好转组,有关血浆置换的Meta分析认为,血浆置换可以提高非移植慢加急肝衰竭患者的30 d及90 d生存率,同时,与单纯内科治疗相比,提高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13-14]。无好转组中的肝性脑病患者明显多于好转组,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患者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非生物型人工肝用于伴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此外,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是肝衰竭患者生存影响因素之一,但在乙肝及自身免疫行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患者中,这种预后价值仍有待考证[15]。MELD值用是一个多因素评估模型,常用于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在本研究中,尽管肝衰竭个体患者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前后MEL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总体对比,好转组的MEL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就整体疗效而言,非生物型人工肝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肝衰竭患者MELD值。有研究表明,MELD值与肝衰竭的病死率成正相关,MELD值越高,病死率越高,对此,可在患者入院时用MELD评估,科学介入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另外,MELD值还可指导HBV相关的肝衰竭病人选择非生物型人工肝[16-17]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非生物型人工肝临床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快速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胆红素,降低患者MELD值,提高患者短期内的治疗好转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可优先用于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指标异常的肝衰竭患者。

  • 表  1  专家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experts

    项目 n 构成比(%)
    年龄(岁) < 35 3 20.0
    35~45 7 46.7
    46~55 5 33.3
    工作年限(a) < 10 1 6.7
    10~20 8 53.3
    21~30 6 40.0
    工作领域 医疗 2 13.3
    护理 13 86.7
    职称 中级职称 9 60.0
    副高级职称 4 26.7
    高级职称 2 13.3
    学历 本科 12 80.0
    硕士及以上 3 2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专家判断依据赋值方法

    Table  2.   Assignment method of expert judgment basis

    判断依据 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
    实践经验 0.50 0.40 0.30
    理论分析 0.30 0.20 0.10
    参考国内外资料 0.10 0.08 0.05
    直观感受 0.10 0.07 0.05
    合计 1.00 0.75 0.5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专家权威系数(Cr)

    Table  3.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 (Cr)

    专家编号 理论分析 实践经验 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观判断 判断依据(Ca) 熟悉程度(Cs) 权威系数(Cr)
    1 0.30 0.50 0.10 0.05 0.95 1.00 0.98
    2 0.20 0.40 0.08 0.05 0.73 0.80 0.77
    3 0.20 0.40 0.08 0.05 0.73 0.80 0.77
    4 0.20 0.40 0.08 0.05 0.73 0.80 0.77
    5 0.30 0.40 0.08 0.07 0.85 0.80 0.83
    6 0.20 0.30 0.05 0.07 0.62 0.50 0.56
    7 0.30 0.40 0.10 0.07 0.87 1.00 0.94
    8 0.30 0.40 0.08 0.05 0.83 0.50 0.67
    9 0.20 0.40 0.05 0.07 0.72 0.50 0.61
    10 0.30 0.40 0.10 0.07 0.87 0.80 0.84
    11 0.30 0.40 0.08 0.05 0.83 0.80 0.82
    12 0.30 0.50 0.08 0.07 0.95 1.00 0.98
    13 0.30 0.50 0.10 0.10 1.00 1.00 1.00
    14 0.30 0.50 0.10 0.10 1.00 1.00 1.00
    15 0.30 0.50 0.10 0.10 1.00 1.00 1.00
    均值 0.85 0.82 0.8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Table  4.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xpert opinions

    咨询轮数 变异系数(CV) 协调系数(W) χ2 P
    第1轮
     一级指标 0~0.137 0.333 60.000 < 0.001*
     二级指标 0~0.137 0.333 150.000 < 0.001*
    第2轮
     一级指标 0~0.097 0.267 48.000 < 0.001*
     二级指标 0~0.097 0.267 120.000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第1部分:术前

    Table  5.   Lis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cedures for 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Part I: Preoperative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重要性赋值( $\bar x \pm s $) 满分率(%) 变异系数(CV)
    护士准备 按要求着装、戴口罩、七步洗手。 4.733 ± 0.457 73.333 0.097
    环境准备 环境通风透气又明亮、整洁安静又安全。 4.733 ± 0.457 73.333 0.097
    用物准备 备齐用物(图片清单准备),放置合理。 5.000 ± 0.000 100.000 0.000
    患者准备 1.患者请保持平和的心态,认真听医护告知操作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采取舒适体位。 5.000 ± 0.000 100.000 0.000
    手术告知 1.医护一起合作形成的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科普短视频(按照科普PPT及短视频指导),并告知手术安全性及效果;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告知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麻醉注意事项,告知术前4h禁饮及术前6h禁食,术后可能出现的麻醉不良反应等,签署手术相关文书。 5.000 ± 0.000 100.000 0.000
    护理操作 1.必要时进行皮试;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动脉血气分析; 5.000 ± 0.000 100.000 0.000
    3.手术备血。 5.000 ± 0.000 100.000 0.000
    预康复指导 1.戒烟、酒;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询问有无基础疾病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并汇报主管医生; 5.000 ± 0.000 100.000 0.000
    3.患者家属用物准备(按照图片清单指导),患者术前晚做好个人卫生; 5.000 ± 0.000 100.000 0.000
    4.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包括缩唇腹式呼吸、深呼吸训练等(按照科普短视频指导); 5.000 ± 0.000 100.000 0.000
    5.雾化、拍背、有效咳嗽(按照科普短视频指导); 5.000 ± 0.000 100.000 0.000
    6.上肢和下肢肢体功能锻炼。 5.000 ± 0.000 100.000 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流程清单第2部分:术后

    Table  6.   Lis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cedures for 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Part 2: After surgery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重要性赋值( $\bar x \pm s $) 满分率(%) 变异系数(CV)
    护士准备 按要求着装、戴口罩、七步洗手。 4.733 ± 0.457 73.333 0.097
    环境准备 环境通风透气又明亮、整洁安静又安全。 4.733 ± 0.457 73.333 0.097
    用物准备 备麻醉床、备齐接手术时的用物(按照图片清单准备),放置合理。 5.000 ± 0.000 100.000 0.000
    按流程接手术 1.病房→麻醉手术科→复苏室→病房患者交接符合规范,手术前、后交接内容真实准确。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核对病人,正确搬动、摆放体位。 5.000 ± 0.000 100.000 0.000
    3.连接氧气并调节合适氧流量。 5.000 ± 0.000 100.000 0.000
    4.提前检测好心电监护仪,快速连接患者氧饱和度、脉率、呼吸、血压、心率(按照心电3导联图片连接),确保监测有效。 5.000 ± 0.000 100.000 0.000
    5.固定并标识所有管道(氧气管、静脉导管、CVC测压管、胸引管、术区引流管、尿管)。 5.000 ± 0.000 100.000 0.000
    6.静脉输液通畅,调整合适输液滴速。 5.000 ± 0.000 100.000 0.000
    病情观察及记录 1.分别于返回病房时、15 min、30 min、60 min观察并记录:意识、呼吸、循环(生命体征、引流液颜色、量、性状等),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若有不适及时观察、跟踪、反馈、记录。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记录规范、真实、完整、及时、准确。 5.000 ± 0.000 100.000 0.000
    指导及告知注意事项
    (术后根据病人实际结合健康指导手册及思维导图给予指导)
    1.体位:床头抬高 5.000 ± 0.000 100.000 0.000
    2.气道:协助咳嗽排痰,指导扣背方法,再次说明术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5.000 ± 0.000 100.000 0.000
    3.管道:通畅、固定,标识清楚,指导防脱管及脱管应急处理 5.000 ± 0.000 100.000 0.000
    4.敷料:应清洁、干燥 5.000 ± 0.000 100.000 0.000
    5.疼痛:讲解止疼药名称、给药方法,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法 5.000 ± 0.000 100.000 0.000
    6.运动:指导床上运动及早期下床活动 5.000 ± 0.000 100.000 0.000
    7.饮食:术后当天清淡易消化饮食,循序渐进,少食多餐,不易过饱,之后普食,高血压者低盐饮食、糖尿病者低糖饮食,注意补充热量、蛋白、维生素。 5.000 ± 0.000 100.000 0.000
    8.心理:通过介绍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获得信任、减轻焦虑、增加安全感,提高依从性。 5.000 ± 0.000 100.000 0.000
    下载: 导出CSV
  • [1] 王永洪. 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治疗肺肿瘤的Meta分析[D]. 桂林: 桂林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21.
    [2] 刘意抒,蔡丽萍,李建萍,等.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开展情况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7):652-654.
    [3] 柯丽清,陈锦秀. 任务清单管理对规范化培训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6):1260-1263.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16.013
    [4] 肖玲. 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研制与应用[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5] 司延萍. 基于心脏康复理念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D].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6] 顾盼,王晓旭.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任务清单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22,19(3):230-235.
    [7] 任晓华,关琼瑶,崔鹏宇,等.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7):162-167.
    [8] 熊倩. 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9] 罗清泉,王述民,李鹤成,等. 机器人辅助肺癌手术中国临床专家共识[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10):1119-1126.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一)[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9):1028-1034.
    [11] 金振宇. 中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38(1):47-49. doi: 10.3969/j.issn.1671-7104.2014.01.014
    [12] 刘新. 达·芬奇手术系统及其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13] 沈小芬,石泽亚,周毅峰,等.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士基于清单管理的培训[J]. 护理学杂志,2022,37(8):34-3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2.08.034
    [14] 李莎,余文静,曹婷,等.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构建[J]. 全科护理,2018,16(31):3946-3947.
    [15] 薛友儒,郭丙秀,邵慧慧,等. ICU新护士培训方案的制订及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2):165-17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2.001
    [16] 刘玉芹,杨明莹,钱阳凤,等. 随访清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护理,2022,21(3):67-71.
    [17] 汪晓红,张海英,徐立. 任务清单管理下混合式教学对重症监护室规培护士岗位胜任力提升效果评价[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304(4):105-106.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22.04.053
    [18] 龙芳,王燕,周佳瑞,等. 医学清单制联合线上即时性阶段化教与学双向评价在基地医院临床本科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8):189-193. doi: 10.19347/j.cnki.2096-1413.202218054
    [19] 郭堃岚,陈颖,宁焕祺,等. 术前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在云南高海拔地区肺癌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8):89-93.
    [20] 李怡璇,郭堃岚,徐雯娇,等. 肿瘤专科附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胸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8):173-176.
  • [1] 汤一鸣, 丰青, 陈瑜, 余洁, 陆一鸣, 王丹.  基于Delphi建立整体护理模式在AMI患者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陈静, 方红丽, 刘杨琼, 白阳娟, 邓苙.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9
    [3] 笪俊, 唐超, 刘小艳, 陈琳, 杨明莹.  基于德尔菲法的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的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04
    [4] 任晓华, 关琼瑶, 崔鹏宇, 廖春丽.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16
    [5] 姜云艳.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范寿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神经功能与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姚兰.  Servqual 评价法在口腔门诊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张文慧.  凶险型前置胎盘手术治疗围术期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临床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温巾雅.  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陈晓娜.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杨晓玲.  NCPAP联和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及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秦惠芝.  低体重先心病心内直视术的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李科琴.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人工鼻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小儿隐睾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46例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美托洛尔治疗围术期心动过速80例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颈动脉体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刘雪莲.  漏斗胸围术期的循证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4)

    1. 谭荣欣.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17): 2636-2637+2640 . 百度学术
    2. 杨军杰,钟炎平,毛静,刘鑫华,李姗,刘园园,雷旭,雷飞飞,雷雨,郭鹏,胡波,刘志新,谭华炳.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再生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3(05): 63-69 . 百度学术
    3. 乔艳,刘传苗,李冬冬,赵文,巴志伟,汪小玲,张妹,郭普.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03): 458-462 . 百度学术
    4. 乔艳,刘传苗,汪小玲,张妹,李冬冬,郭普.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06): 758-76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42
  • HTML全文浏览量:  2352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1-03
  • 刊出日期:  202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