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5年  第46卷  第2期

专家论坛
CCL3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刘元菊, 李晓岚, 刘洁, 许银德, 朱芸
2025, 46(2): 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1
摘要(711) HTML (264) PDF (21)
摘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趋化因子配体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3,CCL3]作为趋化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CCL3通过阻止HIV进入靶细胞,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抗病毒能力,并调节炎症反应和影响疾病进展,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CCL3基因拷贝数、特定T细胞反应、CCL3多态性以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均影响HIV的发展及病毒载量。综述了CCL3通过阻断HIV-1进入免疫细胞、诱导抗病毒蛋白表达抑制病毒复制,以及其多态性和等位基因对HIV感染及进展的影响等多方面对艾滋病的作用,以期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基础医学
CEACAM1源性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对MMP-2、-7、-9、-12酶活性检测的研究
万雯, 叶雨佳, 杨晓娜, 杨理宏, 王华炜, 董玲, 陈丽星, 孟照辉
2025, 46(2): 9-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2
摘要(261) HTML (160) PDF (19)
摘要:
  目的  探索CEACAM1 源性多肽合成的荧光底物Site 84 对MMP-2,-7,-9,-12 酶活性的检测,并进一步探索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在区分同属于MMPs明胶酶谱中MMP-2和MMP-9的应用。  方法  采用荧光酶学法观察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 对MMP-2,-7,-9,-12 酶活性的检测;进一步观察底物Site 84对明胶酶谱中MMP-2和MMP-9酶活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获得底物Site 84与MMP-2的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Km、Kcat  结果  以Site 84 为底物,获得MMP-12、-7、-2 的酶活力曲线,但未获得MMP-9的酶活力曲线;此外,以Site 84 为底物,可特异性检测明胶酶谱中MMP-2 的酶活性,其可检测低浓度(0.6 μM)MMP-2 的酶活性,然而对高浓度(6 μM)MMP-9 未见明显酶促反应;最后,MMP-2 和底物 Site 84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 = 315 μM,Kcat/Km = 2565 / MS。  结论   以CEACAM1源性底物 Site 84作为新型的荧光多肽底物,可获得MMP-12、-7、-2 的酶活力曲线,且可特异性检测MMPs明胶酶谱中MMP-2的酶活性。
法莫替丁对酒石酸美托洛尔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
徐冉, 冯恩富, 熊宇宇, 朱加德, 何功浩
2025, 46(2): 17-2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3
摘要(407) HTML (197) PDF (10)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考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探究法莫替丁对酒石酸美托洛尔代谢的影响。  方法  建立LC-MS/MS方法测定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浓度。构建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确定最佳孵育时间和蛋白浓度;采用底物减少法,计算酒石酸美托洛尔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Km);将系列浓度的法莫替丁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共同孵育,并测定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浓度,考察法莫替丁对酒石酸美托洛尔代谢的影响。  结果  酒石酸美托洛尔在人肝微粒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60 min,最佳蛋白浓度为1.0 mg/mL;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 = 0.07 µmol/min/mg protein,Km = 7.84 µmol/L。  结论  法莫替丁对酒石酸美托洛尔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未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两药联合使用较安全。
云南省柯萨奇病毒A组10型的全基因组分析
楚昭阳, 李佳玲, 陈俊薇, 冯昌增, 张名, 李丽, 马绍辉
2025, 46(2): 23-2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4
摘要(435) HTML (237) PDF (15)
摘要:
  目的  分析从2022年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分离株的全基因组特征。  方法  经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分离得到该分离株,将其命名为155/YN/CHN/2022。提取病毒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其VP1序列,鉴定血清型。然后分段全基组扩增并拼接155/YN/CHN/2022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7.0、DNAStar7.1和Simplot3.5.1等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  CVA10分离株155/YN/CHN/2022经扩增及拼接后得到的全基因组序列长为7403 nt,其中5'UTR区为746 nt,3'UTR区为76 nt,编码区长6552 nt,该分离株与CVA10原型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8.43%和95.30%,而与其他国内外CVA10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1.18%~95.06%和97.63%~98.54%。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55/YN/CHN/2022位于C基因型。P1、P2、P3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在P2、P3非编码区,该分离株与其他血清型毒株可能发生过重组。Simplot重组分析也显示,CVA10分离株155/YN/CHN/2022可能在非编码区出现重组事件。  结论  CVA10分离株155/YN/CHN/2022属于C基因型,和近年来中国大陆流行株属于同一基因型。
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对生物硫醇的便携式比色测定
王焮, 魏钰卜, 李玉鹏, 姚家灿, 喻芳
2025, 46(2): 30-3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5
摘要(473) HTML (196) PDF (10)
摘要:
  目的  开发一种能够实时、快速、可视化检测生物硫醇(MEs)的方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有力手段。  方法  通过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具有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POD-like)的片状氧化石墨烯(2D GO),并将比色法与智能手机集成构建快速可视化检测MEs的传感策略。  结果  2D GO能够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进而将无色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氧化为蓝色的ox-TMB,结合MEs的强还原作用对“2D GO+TMB+H2O2”比色传感体系显色效果的抑制作用实现了对MEs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结论  基于2D GO所构建的比色平台具有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10~1000 μmol/L)以及良好的检测限(LOD < 7 μM),并成功用于测定胎牛血清样品中的MEs,回收率表现良好。
1800 MHz电磁辐射对3xTg-AD和C57小鼠的学习及认知功能影响
徐晓霜, 马国玉, 和润华, 赵永丽, 武慧欣, 木云珍
2025, 46(2): 37-4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6
摘要(365) HTML (163) PDF (22)
摘要:
  目的  探讨1800 MHz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MR)对3xTg-AD小鼠和57C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12只3xTg-AD转基因小鼠和12只野生型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将1月龄的小鼠分为四组:RF WT(C57小鼠暴露组)、Control WT(C57小鼠对照组)、RF AD(3xTg-AD小鼠暴露组)、Control AD(3xTg-AD小鼠对照组),每组6只。每晚20:00至次日8:00进行1800 MHz EMR暴露实验,持续5个月。暴露结束后进行水迷宫测试,评估EMR对3xTg-AD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量体重、大脑重量及计算脑体比,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量海马组织中APP、NR1、NR2A指标,分析1800 MHz EMR对3xTg-A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  在1800 MHz EMR下,四组间的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F AD组的逃逸时间、游泳路程长度和穿越目标象限次数高于其他组(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xTg-AD小鼠的APP蛋白表达高于C57小鼠(P < 0.05)。WT组的NR1蛋白表达高于AD组(P < 0.05);AD组中,RF AD组高于Control WT组(P < 0.05),Control WT组的NR2A蛋白高于其他组(P < 0.05)。  结论  长时间1800 MHz EMR暴露会影响3xTg-AD及C57小鼠学习与认知功能。
miR-146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师雨晗, 柴江红, 许金美, 林牧, 姚宇峰, 何凤权, 严志凌
2025, 46(2): 44-5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7
摘要(297) HTML (146)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究miR-146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57095329、rs6864584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SPSS软件随机收集96例CIN患者作为CIN组,225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对以上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CIN的相关性。  结果  rs5709532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N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OR = 0.48,95%CI:0.32~0.70);在显性模式下,携带G等位基因(A/G-G/G)的个体CIN发生风险显著升高(P < 0.001;OR = 2.67,95% CI:1.64~4.37)。但rs6864584位点与CIN的发生风险无相关性。  结论  miR-146a基因rs57095329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CIN的保护性因素。
临床研究
老年脓毒症患者不同维生素D3水平与免疫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
李从信, 岳海东, 朱鹏熹, 黄光仙, 沐领捷, 彭亚男, 王怡洁, 杨洋
2025, 46(2): 51-5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8
摘要(350) HTML (236) PDF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差异与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昆医大附一院ICU老年脓毒症患者103例(65~99岁),按照VD3缺乏诊断标准分为两组:VD3缺乏组(n = 32例),VD3严重缺乏组(n = 71)。通过比较入院时血清25-(OH)-D3(VD3),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血常规、感染相关蛋白、12项细胞因子联合检测、淋巴细胞及亚群绝对计数分析、感染相关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定量测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指标(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住ICU时间、28 d死亡率)的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VD3水平低,VD3缺乏组(32例),无VD3正常和不足组患者,VD3严重缺乏患者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28 d死亡率高于VD3缺乏患者,且与血清VD3水平均呈负相关(P < 0.001),而ICU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VD3缺乏组WBC、PCT、CRP、CD4/CD8均低于VD3严重缺乏组(P < 0.05),而IL-6、IL-10,CD45+、CD3+/CD45+、CD19+Abs均高于VD3严重缺乏组(P < 0.05);VD3缺乏组中VD3水平与CD45+呈正相关(P < 0.05),而与IL-6、IL-10、PCT、CRP均呈负相关(P < 0.05);在VD3严重缺乏组中存在相关性指标较少且相关性强度不如VD3缺乏组。  结论  (1)老年脓毒症患者VD3水平普遍较低,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2)老年脓毒症中,与VD3严重缺乏患者相比,VD3缺乏患者的炎症水平低,而细胞免疫反应更强,相关性更强,提示老年脓毒症患者不同的VD3水平对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
基于CiteSpace我国颞下颌紊乱关节病领域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张莉, 李兴炜, 熊光港, 陈涌, 张善勇
2025, 46(2): 59-6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09
摘要(976) HTML (436) PDF (37)
摘要: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TMD领域发展过程的研究热点和核心内容进行梳理,细致地了解我国颞下颌关节综合紊乱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相关领域的研究演变过程,明晰其发展时间线。  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来源,通过 CiteSpace 6.1R6,完成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时间线知识图谱绘制等,对在国内发表的TMD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统计了2 034篇与TMD相关的国内文献,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发展特点:TMD的治疗方式由中西医结合发展为西医占主导地位,研究人群由特殊人群发展趋向普遍人群,关注热点由TMD本身转变为TMD的关联与并发疾病,研究范围持续扩大。  结论  TMD疾病的文献领域的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时期,国内TMD研究领域热点产生了大幅的转变; TMD的疾病知识普及率不高,有待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宣教。
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与不同Wagner分级相关性
秦飞雪, 何娟坤, 刘师, 文斌, 朱宏, 李静, 桂莉, 曹小艳
2025, 46(2): 67-7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0
摘要(400) HTML (239) PDF (19)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糖尿病足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与不同Wagner分级的相关性,了解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一步为糖尿病足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检测出细菌感染的53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人口数据学资料、足溃疡严重程度、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共536例糖尿病足患者培养出病原菌,其中感染革兰氏阳性菌268例(50.0%)、感染革兰氏阴性菌214例(39.9%)、感染真菌2例(0.4%)及感染混合细菌52例(9.7%)。感染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共有31例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5.7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中多重耐药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多重耐药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普通变形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奇异变形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将536例患者分为Wagner1、2级组 (78 例 )、Wagner3 级组 (274 例)和 Wagner4、5级组 (184 例 )。Wagner1、2级组感染单一细菌73例,混合细菌5 例,其中包括革兰阳性菌51例(65.4%),革兰阴性菌21例(26.9%),真菌1例(1.3%);Wagner3级组感染单一细菌248例,混合细菌26例。其中感染革兰阳性菌144例(52.6%),革兰阴性菌103例(37.6%),真菌1例(0.4%)。Wagner4、5级组感染单一细菌163例,混合细菌21例。其中感染革兰阳性菌73株(39.7%),革兰阴性菌90株(48.9%),真菌0株(0%)。Wagner1、2、3级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Wagner4、5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Wagner分级的糖尿病足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细菌分类情况、住院天数、血沉、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随着Wagner分级增高,患者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更高,住院天数更长,白蛋白水平更低;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高血压病病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感染细菌情况与不同Wagner分级有关,Wagner分级越高,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可能性越大,入院时可根据患者Wagner分级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同时加强营养、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截肢率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
术前空腹甘油三酯-血糖指数对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侧新发无症状缺血性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杨毅, 申珅, 万孟夏, 张拥波
2025, 46(2): 74-7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1
摘要(264) HTML (133)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空腹甘油三酯-血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对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对侧新发无症状缺血性脑损伤(contralateral new silence ischemic brain lesions,CNSIBL)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存在CNSIBL发生的情况分为CNSIBL组50例和non- CNSIBL组13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指标,计算TyG。以是否发生CNSIBL为因变量,控制混杂因素后,以TyG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TyG对CAS后CNSIBL的预测价值。  结果  (1)CNSIBL组患者糖尿病病史例数、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non-CNSIBL组(P < 0.05);(2)CNSIBL组甘油三酯高于non-CNSIBL组(P < 0.05);CNSIBL组TyG高于non-CNSIBL组(P < 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yG [矫正OR = 1.125,95%CI (1.042−1.214),P < 0.001]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侧新发无症状缺血性脑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4)ROC曲线提示,TyG预测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侧新发无症状缺血性脑损伤的AUC为0.77[95%CI (0.71−0.84),P < 0.001],cut-off值为1.93,灵敏度86.0%,特异度63.9%。  结论  TyG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侧新发无症状缺血性脑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
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时长、睡眠质量及体重控制对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
张茹, 赵雅静, 张雯, 唐顺定, 王涵, 张晓磬
2025, 46(2): 80-8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2
摘要(528) HTML (189) PDF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力活动时长、睡眠质量、体重控制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PRO的提高提供有效信息。  方法  2020年4—6月自云南省4个县中随机抽取625例高血压患者参加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高血压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ISCD-HY(V1.0)。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用于分析体力活动时长、睡眠质量、体重控制与PRO之间的关系,并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  结果  调整潜在协变量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体力活动时长≥2 h与PRO显著相关[B = 6.551,95%CI(2.611,10.491)],分层后发现关联仅在男性、女性及中青年中存在,在老年人中不存在。睡眠质量好与PRO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B = 1.870,95%CI(0.449,3.291)],关联在各人群中均存在。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的患者PRO得分升高[B = 1.904,95%CI(0.383,3.424)],饮食及其他方式控制体重的患者PRO得分降低[B = -4.873,95%CI(-7.860,-1.887);B = -7.105,95%CI(-12.211,-1.999)],各人群关联情况不同。Bootstrap法发现体力活动时长对PRO存在直接和间接影响,睡眠质量在体力活动时长与PRO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体力活动时长≥2 h,睡眠质量好,控制体重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PRO。
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血液生化指标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分析
邓菲菲, 王伟, 陆秋安, 刘娜, 徐臻, 徐洪吕
2025, 46(2): 88-9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3
摘要(332) HTML (215)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血液生化指标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某高校抽取4 7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高血压分布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大学生血液生化指标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大学生高血压患病检出率为8.45%(404/4781)。调整混杂变量后,血糖(blood glucose,GLU,β = 1.48,95%CI:0.75~2.20)和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β = 0.25,95%CI:0.19~0.32)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相关(P均 < 0.05);血糖(GLU,β = 1.25,95%CI:0.64~1.86)和血清总蛋白(TP,β = 0.28,95%CI:0.23~0.34)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相关(P均 < 0.05)。按性别分层分组分析,在控制混杂因素后,TP(β = 0.32,95%CI:0.18~0.45)与男生SBP水平相关;TP(β = 0.32,95%CI:0.21~0.43)与男生DBP水平相关(P均 < 0.05)。GLU(β = 2.18,95%CI:1.29~3.07)和TP(β = 0.23,95%CI:0.15~0.31)与女生SBP水平相关;GLU(β = 1.48,95%CI:0.73~2.24)和TP(β = 0.26,95%CI:0.20~0.33)与女生DBP水平相关(P均 < 0.05)。  结论  血糖值、血清总蛋白水平与女大学生血压水平相关,血清总蛋白水平与男大学生血压水平相关。
血清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游钰云, 尹劲松, 洪云飞, 郑霞, 刘菲菲
2025, 46(2): 95-10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4
摘要(376) HTML (200) PDF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UA与Hcy乘积指数对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783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分为冠心病(CHD)组及非冠心病(NCHD)组,对CHD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高分组(> 35分)及低分组(≤35分)。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血脂、Hcy、UA、左心功能超声指标以及合并疾病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SCAD发病风险及重度冠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与Hcy乘积指数及联合相关危险因素对SCAD发病风险及重度冠脉病变的预测效能。  结果   (1)CHD组中UA、Hcy及UA与Hcy乘积指数均高于NCHD(P < 0.001);Gensini高分组UA、Hcy及UA与Hcy乘积指数均高于低分组(P < 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UA、UA与Hcy乘积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HTN)均是SCAD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BMI、UA与Hcy乘积指数、HDL-C、LDL-C以及LVEF均是重度冠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3)UA与Hcy乘积指数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 = 0.433,P < 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UA与Hcy乘积指数及联合检测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对SCAD的患病具有预测价值(P < 0.05),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0.808);UA与Hcy乘积指数及联合检测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对冠脉重度病变具有预测价值(P < 0.05),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0.771)。  结论   UA与Hcy乘积指数作为SCAD发病风险及冠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在SCAD患者的疾病风险及冠脉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肺外结核的影响因素
沈凌筠, 李龙芬, 施春晶, 李文明, 黄媛卿, 张华杰, 罗云, 李杰, 刘立
2025, 46(2): 103-10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5
摘要(288) HTML (169) PDF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肺外结核(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EPTB)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结核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乙型(hepatitis B virus,HBV)和病毒性肝炎丙型(hepatitis C virus,HCV)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患者427例,以是否并发EPTB分为并发EPTB组(n = 72)和未并发EPTB组(n = 35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并发EPTB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建立病毒性肝炎合并PTB患者并发EPTB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选用Hosmer-Lemeshow检验、ROC曲线评价。  结果  427名患者中男292例(68.3%),女135例(31.7%),并发EPTB72例,发生率16.86%。其中,EPTB中男34例(47.2%),女38例(52.8%),结核性胸膜炎21例(29%),结核性腹膜炎16例(22%),淋巴结结核13例(18%),结核性脑炎5例(6%),肠结核6例(8%),骨结核5例(6%),盆腔结核3例(4%)泌尿系统结核3例(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性别(OR = 0.425,95%CI:0.250~0.722,P = 0.02)、低水平甘油三脂(TG)(OR = 0.837,95%CI:0.717~0.978,P = 0.025)、结核特异性抗原A(ESAT-6)(OR = 1.007,95%CI:1.003~1.011是PTB合并HBV、HCV感染并发EPTB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的最佳截断值0.192,对应的灵敏度0.611、和特异度0.710、约登指数0.741、阳性似然比2.103、阴性似然比0.548。Hosmer-Lemeshow检验,χ2 = 2.631,P = 0.955。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693,95%CI0.62910.7574)。  结论  基于性别、低水平TG、ESAT-6建立的预测模型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是否并发EPTB,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赵珊, 高赛, 李堂春, 赵钟鸣, 吴亚婷, 郑敏
2025, 46(2): 110-1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6
摘要(393) HTML (200) PDF (10)
摘要:
  目的  构建并评估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预测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  方法  基于1994—2023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选择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较两种模型回代拟合效果,使用最优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  结果  1994—2023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χ2 = 50170.0P < 0.05),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24、12.389、3.519和3.966、27.651、5.258,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后验差比值C = 0.079,小概率误差P = 1,预测精确度为1级。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0.05/10万、9.16/10万、8.34/10万、7.59/10万、6.91/10万、6.30/10万、5.73/10万。  结论  灰色预测模型对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有较好预测效果。经预测,云南省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能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的孕产妇死亡率控制目标。
基于美国 FAERS数据库的尼拉帕利不良事件分析
夏洪颖, 尹文洁, 李燕华, 游丽娜, 耿兴星, 谭飞龙
2025, 46(2): 118-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7
摘要(469) HTML (232) PDF (30)
摘要:
  目的  挖掘尼拉帕利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提取美国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FAERS)数据库中2017年第 1季度至 2023 年第 2季度的尼拉帕利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和多项式伽马泊松分布缩减法(MGPS)对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26.1中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风险信号进行描述和分类,并对尼拉帕利ADE的发生时间进行分析。  结果   提取以尼拉帕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 ADE报告16 961例。通过筛选分析,共得到 32 个PTs,涉及 11个 SOCs,与药品说明书记载基本一致。说明书未提及的周围神经病、红细胞计数下降、红细胞压积降低、脱水、潮热等可疑信号需给予关注。中位发生时间为22 d (IQR 2~98 d),韦伯分布检验提示早期失败型曲线。  结论   在使用尼拉帕利时,尤其是在治疗初期,除关注血小板计数下降、恶心、疲劳等药品说明书提及的ADE 外,还应密切关注周围神经病、红细胞计数下降等说明书中未收录但信号值较强的ADE,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肺癌放疗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江, 赵喜娟, 吴江, 杨秉坤, 杨妮, 周丽萍
2025, 46(2): 126-13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8
摘要(784) HTML (409) PDF (21)
摘要:
  目的  调查肺癌放疗患者衰弱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241例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Fried衰弱量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SDS)、营养风险筛查2002、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肺癌放疗患者衰弱发生率为55.19%,衰弱总分为3.00(1.00,4.00)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放疗次数、血红蛋白计数、Barthel指数、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评分、焦虑评分是肺癌放疗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肺癌放疗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衰弱严重程度及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或控制衰弱的发生和发展。
利拉鲁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观察
常宇, 桂莉, 李若楠
2025, 46(2): 134-14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9
摘要(525) HTML (184) PDF (14)
摘要:
  目的  观察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6月,对照组使用非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6月(一联或二联方案)。观察和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6月体重、BMI、FPG、2hPG、HbA1c、FINS、FC-P、HOMA-IR、HOMA-β的变化。  结果  92例患者纳入临床观察(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与基线相比,治疗3月、6月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 (P < 0.01),FINS、HOMA-IR、HOMA-β优于治疗前(P < 0.05),试验组BMI下降(P < 0.05),而对照组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月后试验组较基线FPG、2hPG降幅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bA1c有一定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月、6月试验组FC-P均优于治疗前(P < 0.05),而对照组直到治疗6月结束时FC-P才优于治疗前(P < 0.05)。  结论  初诊断2型糖尿病尽早使用GLP-1类似物治疗较非GLP-1类似物方案可以有更优的修复β细胞功能作用、减轻体重、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衰老与骨质疏松靶基因及小分子筛选的基因组分析
马丹, 张亚娟, 马彬斌, 岳乔宁, 刘建平
2025, 46(2): 141-15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20
摘要(676) HTML (285) PDF (35)
摘要:
  目的  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探索衰老与骨质疏松的共同靶基因,筛选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骨质疏松数据集GSE56814和GSE56815并合并,从Genecard数据库和Cell age数据库中选取衰老基因并合并,使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出差异基因,制作火山图,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筛选出关键模块和基因以及使用机器学习方法筛选靶基因,利用微生信平台绘制韦恩图,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结果可视化,使用STRING 数据库进行差异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利用Cmap数据库进行小分子化合物的预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找出最有意义的靶基因,在此基础上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  结果  使用limma包共筛选出127个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出103个高表达基因。采用拉索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模型3种机器学习方法,最终获得4个靶基因:FOXO3、HIRA、CBX5、RAD1。列线图和校准曲线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果。使用Cmap数据库筛选出有潜在治疗作用的5种小分子化合物:樱黄素(O-甲基化异黄酮)、XMD-885、杠柳次苷、依维莫司和XMD-1150  结论  FOXO3、HIRA基因目前已证实是衰老和骨质疏松共同的靶基因,樱黄素对衰老和骨质疏松有潜在治疗作用。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末期24-hUP、HCT-ALB、BNP联合预测产后高血压的效能分析
杨晓巍, 汪燕, 曾沥琼, 江雪莲
2025, 46(2): 151-15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21
摘要(344) HTML (187) PDF (9)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末期24 h尿蛋白定量(24-hUP)、红细胞压积与血浆白蛋白差值(HCT-ALB)、脑钠肽(BNP)联合预测产后高血压的效能。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54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产后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 = 98)与非高血压组(n = 44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妇类型、流产史、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妊娠末期24-hUP、HCT-ALB、BNP水平,分析妊娠末期24-hUP、HCT-ALB、BNP水平对产后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血压组BMI、高血压家族史、TC、TG、FBG、SBP、DBP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25.63±1.37) kg/m2 vs (23.05±1.23) kg/m2,70.41% vs 30.54%,(5.32±1.14) mmol/L vs (3.91±0.95) mmol/L,(3.48±0.82) mmol/L vs (1.66±0.43) mmol/L,(7.24±1.60) mmol/L vs (4.83±1.22) mmol/L,(148.27±13.29) mmHg vs (127.65±10.71) mmHg,(92.36±5.17) mmHg vs (84.20±4.3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压组妊娠末期24-hUP、HCT、HCT-ALB、BNP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7.82±2.18) g/24 h vs (6.15±1.26) g/24 h,(34.22±3.15)% vs (32.80±1.77)%,(6.19±2.01) vs (3.46±0.90),(646.43±170.59) pg/mL vs (523.81±134.62) pg/mL],ALB水平低于非高血压组[(28.03±1.13) g/L vs (29.34±1.4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末期24-hUP、HCT、HCT-ALB、BNP与SBP、DBP呈正相关,ALB与之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末期24-hUP、HCT-ALB、BNP是产后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预测产后高血压的AUC为0.930(95%CI:0.905~0.950),约登指数为0.719,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6.20%,且联合预测的AUC明显大于三者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妊娠末期24-hUP、HCT-ALB、BNP是产后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指标,可作为临床预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是否发生产后高血压的优选方式。
综述
恶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刘一帆, 罗星, 宋天慈, 杨志惠
2025, 46(2): 158-16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22
摘要(632) HTML (437) PDF (49)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肿瘤,在早期可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不断增强,传统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有限,患者预后差。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发病存在多条分子通路的突变,因而靶向治疗成为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较为可行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然而靶向治疗耐药性一直是黑色素瘤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耐药性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疗效,因此对于耐药机制的探索和研究十分必要。
教学研究
情景课堂在本科非临床专业医学生《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马佳, 申丽洁, 杨立军, 贾雪梅, 向征, 陈熙
2025, 46(2): 164-17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23
摘要(240) HTML (205) PDF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情景课堂在非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对学生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及期末成绩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22级非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情景课堂组和非情景课堂组,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喜爱程度、知识掌握情况等,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  结果  情景课堂组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82.6%)和喜爱程度(88.3%)显著高于非情景课堂组(分别为73.0%和60.1%,P < 0.05)。情景课堂组学生认为情景课堂有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82.06%)、学习兴趣(83.2%)、主动表达意愿(83.2%)、表达自信心(81.8%)和沟通能力(87.9%),同时能有效帮助理解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85.9%)及熟悉疾病诊疗过程(86.8%),培养临床思维。期末成绩方面,情景课堂组平均分(22.80 ± 0.18)高于非情景课堂组(21.47 ± 0.17,P < 0.05)。  结论  情景课堂教学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并提高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
护理园地
触觉/运动刺激按摩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马丽, 杨兆郁, 李军瑶, 蒋佳慧, 宁佳丽, 马懿
2025, 46(2): 171-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24
摘要(424) HTML (307) PDF (19)
摘要:
  目的  观察触觉/运动刺激按摩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神经及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住院早产儿13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护理方法,在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触觉/运动刺激按摩的方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早产儿管饲喂养转为经口喂养时间(d)、完全经口喂养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g)、身长(cm)、头围(cm),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运动发育指数(PDI)。  结果  试验组管饲喂养转为经口喂养时间(12.73±1.8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66±1.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完全经口喂养率(89.7%)明显大于对照组(70.6%),P < 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8.8%)明显小于对照组(16.2%),P < 0.05;试验组体重、身长、头围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6.16±1.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10±2.66)分(P < 0.05);试验组运动发育指数(76.88±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34±5.07)分(P < 0.05)。  结论  触觉/运动刺激按摩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及运动发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