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达格列净在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苏建培 何弥玉 王永丽 武琪 田伟盟 李瑾 梁碧娟

杨诗瑶, 杨艳霞, 杨海银, 董勇, 苗金虎, 朱悦熙, 关琼瑶. 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引用本文: 苏建培, 何弥玉, 王永丽, 武琪, 田伟盟, 李瑾, 梁碧娟. 达格列净在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4): 112-1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05
Shiyao YANG, Yanxia YANG, Haiyin YANG, Yong DONG, Jinhu MIAO, Yuexi ZHU, Qiongyao GUAN.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lls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Citation: Jianpei SU, Miyu HE, Yongli WANG, Qi WU, Weimeng TIAN, Jin LI, Bijuan LIANG.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apaglifloz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FpEF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4): 112-1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05

达格列净在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05
基金项目: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22-03-10-004);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2022-SW(后备)-52号]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苏建培(1979~),男,云南丽江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梁碧娟,E-mail:11887829@qq.com

  • 中图分类号: R587.1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apaglifloz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FpEF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 摘要: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应用达格列净治疗。记录2组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及运动耐力变化、炎性因子、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半年时LVEF、6 min步行距离指标均大于治疗前,LVEDD、E/e′指标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半年时LVEF、6 min步行距离指标均大于对照组, LVEDD、E/e′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3个月、半年时hs-CRP、TNF-α、NT-proBNP指标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半年时hs-CRP、TNF-α、NT-proBNP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过敏性皮疹、低血压、急性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不良反应,在胃肠道反应、泌尿系统感染、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相较于应用二甲双胍降糖药物,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运动耐力,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肿瘤是1个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全球新诊断癌症1930万例[1],全世界的癌症发病和负担正在迅速增长。由于肿瘤患者的自身体能免疫功能下降、肿瘤治疗对患者认知、平衡和肌肉力量,以及感觉和器官功能的影响导致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跌倒[2]。据统计,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高于非肿瘤患者,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跌倒风险高达50%,其中42%的跌倒会导致严重伤害[2],不仅干扰患者后续治疗进程,还增加了患者和社会的医疗经济成本。

    目前,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治疗因素、心理和运动功能因素等[3]。但在不同研究中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差异较大,相关因素对跌倒的影响不一致[4-5]。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肿瘤患者跌倒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纳入标准[5]:(1)研究对象:年龄 18岁,经病理学、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暴露因素:不同影响因素的暴露;(3)结局指标:是否发生跌倒,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跌倒指1个人不慎落在地面或地板或其它低于原先位置的表面上的事故;(4)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排除标准[5]:(1)无法获取全文或重复发表的文献;(2)文献质量评价偏倚风险高;(3)无法提取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数据的文献;(4)非中文和英文的文献。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1月。中文检索词为:“癌症/肿瘤/恶性肿瘤、跌倒/摔倒,影响因素/相关因素。英文检索词为:为“cancer*/neoplas*/tumo*/carcinoma*/metasta*/malignan*/ocolog*,accidental fall*/fall*/slip*,relevant factor*/influencing factor*/predictor*/related factor*/associated factor*/determinant*”。同时采通过累计效应的方式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pubmed检索式:(cancer*[Title/Abstract]) OR (neoplas*[Title/Abstract]) OR (tumo*[Title/Abstract]) OR (ocolog*[Title/Abstract]) AND (accidental fall*[Title/Abstract]) OR (fall*[Title/Abstract]) OR (slip*[Title/Abstract]) AND (relevant factor*[Title/Abstract]) OR (influencing factor*[Title/Abstract]) OR (risk factor*[Title/Abstract]) OR (predictor*[Title/Abstract]) OR (determinant*[Title/Abstract])。

    由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自筛选文献,获取资料后交叉核对,若存在争议则由其他研究者裁决。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后,2名研究者初步筛选标题和摘要,初筛后阅读全文,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出文献作者、发表时间、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由2名通过循证医学学习的研究人员根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如有分歧请第3名研究者(通信作者)协同裁决。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包括研究人群选择、组间可比性、暴露或结果评价3个维度,0~3分、4~6分、7分及以上分别对应低质量、中等质量与高质量文献。 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评价标准,总计11个条目,满分为11分,0~3分、4~7分、8分及以上分别对应低质量、中等质量与高质量文献。

    本研究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 连续型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合并统计量,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dio,OR)及95%CI表示合并统计量,若P ≤ 0.05,则合并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当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 > 0.1时或I2 ≤ 50%,表明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 ≤ 0.1或I2 > 50%,表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初步检索获得3736篇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9篇,其中英文文献18篇,中文文献1篇。4篇病例对照研究、7篇横断面研究和8篇队列研究,共计样本量70 508例,其中跌倒组17 213例、非跌倒组53 295例,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中,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质量评分为6至9分,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分为7至11分,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图  1  文献筛选流程
    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表  1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质量评价结果(n=19)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n=19)
    纳入文献 发表年份 研究类型 国家 样本量 跌倒发生率 影响因素 NOS/AHRQ评分
    Komatsu,Hiroko等[6] 2018年 横断面研究 日本 50 0.180 abechr 7
    Argyriou,Andreas A等[7] 2020年 队列研究 希腊 122 0.172 bip 6
    Bao,Ting等[8] 2016年 横断面研究 美国 296 0.319 p 9
    Capone,Luann J等[3] 2012年 病例对照 美国 286 0.030 bfijlnouvwy 6
    Chen,Tuo-Yu等[9] 2014年 病例对照 美国 1640 0.303 oy 7
    Huang,Min H等[10] 2019年 队列研究 美国 1097 0.233 acdfjmprsy 9
    Huang,Min H等[11] 2015年 队列研究 美国 41 0.560 bijmt 8
    Kenis,Cindy等[12] 2022年 病例对照 比利时 3681 0.209 bdfgikoqstxz 9
    Komatsu,Hiroko等[4] 2019年 横断面研究 日本 88 0.491 aech 9
    Kong,Qiu-Huan等[13] 2014年 队列研究 中国 203 0.133 bfhnsxyz 6
    Lamba,Nayan等[14] 2021年 病例对照 美国 42759 0.241 bdi 7
    Pandya,Chintan等[15] 2016年 横断面研究 美国 17958 0.252 abecdijprsz 11
    Saberi,Najmeh等[16] 2022年 横断面研究 伊朗 300 0.353 bedghijm 8
    Rattanakrong,Nida等[17] 2022年 队列研究 泰国 123 0.236 lmp 9
    Puts,Martine T E等[18] 2013年 队列研究 加拿大 112 0.152 bdhijsz 7
    Turner,Justin P等[19] 2017年 横断面研究 澳大利亚 385 0.239 btuvz 7
    Vande Walle,Nathalie等[20] 2014年 队列研究 比利时 809 0.176 bdfkoqrstxz 8
    Wildes,Tanya M等[21] 2018年 横断面研究 美国 498 0.183 stw 8
    刘伟等[22] 2021年 队列研究 中国 60 0.283 m 8
      注:影响因素:a:年龄;b:性别;c:文化程度;d:居住情况;e:工作情况;f:跌倒史;g:跌倒恐惧;h:肿瘤分期;i:肿瘤分类;j:肿瘤治疗方式;k:营养状况;l:体重;m:BMI;n:发热;o:疼痛;p:周围神经病变;q:疲乏;r:抑郁;s:共病;t:多重用药;u:抗抑郁药;v:抗精神病药;w:镇静催眠药;x:认知功能;y: 平衡与步态;z: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从19项研究中提取出的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数据进行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间异质性大(I2 = 97%,P < 0.00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成人肿瘤患者跌倒的合并发生率为0.23(95%CI0.23,0.24)。逐项剔除纳入研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敏感性分析显示,合并的跌倒发生率无显著变化,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见图2

    图  2  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Meta分析森林图
    Figure  2.  Forest plot of the prevalence of falls in adult tumor patients

    对19篇文献中的26个影响因素数据(研究数量 2篇、变量类型一致、变量分类一致)进行meta分析;包括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跌倒史及跌倒恐惧、疾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症状相关因素和机体功能相关因素,见表2

    表  2  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2)
    Table  2.  Meta analysis result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lls in adult tumor patients(2)
    影响因素 纳入文献篇数 I2(%) P OR/SMD 95%CI 效应模型
    日常生活能力
    ECOG 4[12131820] 59 0.06 2.16 1.46,3.19 随机效应模型
    ADL 4[12151820] 50 0.11 3.75 3.51,4.01 固定效应模型
    IADL 4[121820] 0 0.6 1.81 1.55,2.12 固定效应模型
      *表示:合并效应量的95%CI包含1,即无统计学意义,认为该影响因素与跌倒发生无关。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1   社会人口学因素

    纳入研究分析了5个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和工作情况。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I2 ≤ 50%)显示,年龄(SMD = 1.89,95%CI 1.76,2.02),文化程度(OR = 1.11,95%CI 1.03,1.09)和成人肿瘤患者跌倒有关,而工作情况(OR = 1.01,95%CI 0.93,1.10)与其无关。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性别(OR = 0.88,95%CI 0.77,1.00)和成人肿瘤患者跌倒有关,而居住情况(OR = 1.14,95%CI 0.94,1.39)与其无关。

    2.3.2   跌倒史及跌倒恐惧

    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跌倒史(OR = 4.33,95%CI 3.75,5.00)和跌倒恐惧(OR = 2.42,95%CI 1.46,4.03)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有关。

    2.3.3   疾病相关因素

    纳入的研究评估了4个疾病相关因素,包括了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是否存在共病及共病数量。固定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肿瘤分期(OR = 0.40,95%CI 0.28,0.57),是否存在共病(OR = 1.11,95%CI 1.02,1.21)以及共病的数量(SMD = 0.68,95%CI 0.44,0.92)、乳腺癌(OR = 1.22,95%CI 1.16,1.29)、生殖系统肿瘤(OR = 2.10,95%CI 1.36,3.24)、前列腺癌(OR = 1.52,95%CI 1.41,1.54)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有关,而消化道肿瘤(OR = 0.98,95%CI 0.90,1.08)、头颈部肿瘤(OR = 1.19,95%CI 0.26,5.44)与其无关。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肺癌(OR = 1.14,95%CI 0.59,2.19)和血液肿瘤(OR = 1.88,95%CI 0.61,5.78)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无关。

    2.3.4   治疗相关因素

    纳入的研究评估了4个治疗相关因素,包括了肿瘤治疗方式、使用的药物数量、多重用药(n 5)、药物种类。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化疗(OR = 2.08,95%CI 1.34,3.23)、放疗(OR = 1.43,95%CI 1.32,1.54)、手术治疗(OR=0.91,95%CI 0.85,0.98)、使用药物数量(SMD = 1.62,95%CI 1.42,1.82)、是否多重用药(n 5)(OR = 1.55,95%CI 1.33,1.82)、使用抗抑郁药(OR = 3.23,95%CI 2.02,5.15)、抗精神病药(OR=3.18,95%CI 2.07,4.88)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有关。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使用镇静催眠药(OR = 3.28,95%CI 1.62,6.66)与其有关。

    2.3.5   症状相关因素

    纳入的研究评估了4个治疗相关因素,包括了发热、疼痛、周围神经病变、疲乏和抑郁。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I2≤50%)的结果显示,发热(OR = 7.15,95%CI 3.54,13.43)、疲乏(OR = 1.20,95%CI 1.01,1.42)、抑郁(OR = 2.68,95%CI 2.47,2.91)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有关,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疼痛(OR = 1.05,95%CI 0.34,3.19)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无关、周围神经病变(OR = 2.46,95%CI 1.03,5.92)与其有关。

    2.3.6   机体功能相关因素

    纳入研究包括4个机体功能相关因素,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平衡与步态、日常生活能力。固定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营养状况(OR = 1.35,95%CI 1.13,1.62)、认知功能(OR = 1.77,95%CI 1.47,2.12)、平衡障碍(OR = 2.78,95%CI 2.28,3.40)、步态异常(OR = 11.53,95%CI 6.75,19.68)、ADL(OR = 3.75,95%CI 3.51,4.01)、IADL(OR = 1.81,95%CI 1.55,2.12)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有关,BMI(SMD = 0.19,95%CI -0.05,0.42)与其无关。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I2 > 50%)的结果显示,体重(SMD = −0.32,95%CI -0.52,−0.11)、ECOG(OR = 2.16,95%CI 1.46,3.19)与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有关。

    针对发生率对纳入的19篇文献制作漏斗图,图示大部分研究对称分布于竖线2侧,存在部分发表偏倚,见图3

    图  3  发生率的发表偏倚
    Figure  3.  Incidence rate publication bias assessment

    本研究显示,成人肿瘤患者跌倒的合并发生率为23.0%。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大,一方面,与各研究纳入样本量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跌倒结局以患者自我报告为主,受到患者当时状态、回忆偏倚和漏报等影响。美国1项纳入179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研究显示[15],跌倒发生率25.2%,与本研究结果较为接近。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高于全球跌倒发生率6.26%[23]以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19.3%[24]。肿瘤患者群体面临着较高的跌倒风险,随着肿瘤发病率和负担迅速增加,在肿瘤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识别肿瘤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重视其跌倒的风险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

    3.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年龄、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是成人肿瘤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在本研究中,跌倒组的肿瘤患者年龄高于非跌倒者(组间平均年龄差异为1.89岁)。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容易出现自理能力缺陷、营养不良,抗肿瘤治疗耐受性差等情况且研究显示[25],老年人存在跌倒风险感知偏差,跌倒的风险随之增大。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考虑年龄对肿瘤患者跌倒的影响,加强对老年肿瘤患者的防跌倒知识宣教,积极改善医院环境设施,加强保护性预防。女性肿瘤患者相较于男性跌倒风险更高,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或雌激素减少等原因有关[17],肿瘤治疗期间,应指导女性患者定期监测骨密度,做好体重管理,鼓励患者参与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26]。低文化程度的肿瘤患者更容易跌倒,可能与其接受和理解信息能力较低有关,提示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跌倒的风险危害和预防跌倒的措施,如采用动画、卡通图册、地区方言等方式耐心引导,提高其对防跌倒的认知。

    3.2.2   跌倒史及跌倒恐惧

    跌倒史是发生跌倒重要的预测因素,已被应用于各类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中。既往研究中,关于评估肿瘤患者跌倒史的时间间隔不同,分别有6个月、12个月以及无限制时间间隔。不同时间间隔跌倒史之间发生跌倒是否异同,目前尚未清楚。2020年国际老年肿瘤学会护理组建议[27],肿瘤患者的跌倒风险在治疗期间动态变化,因此每次临床就诊时护理人员都应该询问跌倒情况。关于肿瘤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纳入的2篇文献[1216]显示肿瘤患者跌倒恐惧的发生率分别为43.5%和69.3%,高于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34%[28],跌倒恐惧导致肿瘤患者跌倒可能由于治疗导致疲乏、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以及身体功能下降、对平衡和活动缺乏信心有关,提示医护人员应该评估肿瘤患者是否存在跌倒恐惧,并给予积极引导,增加其信心,改善患者活动能力,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3.2.3   疾病相关因素

    本研究显示,肿瘤越发展到晚期,跌倒的风险就越高,Ⅲ/Ⅳ期患者跌倒发生率是Ⅰ/Ⅱ期的2.5倍。这可能与中晚期患者通常存在更广泛的局部浸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不仅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器官衰竭,还导致患者接受的治疗更多,出现的毒副作用更复杂,进一步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本研究显示,肿瘤分类中,乳腺癌、生殖系统肿瘤、前列腺癌比其他类型肿瘤患者更容易跌倒。这可能与乳腺癌患者和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接受性激素剥夺治疗以及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有关[8]。疼痛,关节僵硬以及骨质疏松是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以及并发尿失禁是其发生跌倒的重要相关因素[21],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对上述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策略,重视肿瘤患者疼痛症状的预防管理。研究显示[22],肿瘤科护士对癌痛护理知识知晓率不高,仅为 48.67%,提示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肿瘤科护士癌痛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的教育培训。在本研究中,存在共病的肿瘤患者发生跌倒是无共病肿瘤患者的1.11倍且跌倒组的肿瘤患者共病数量高于非跌倒组的患者。这可能与共病肿瘤患者病情和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更强有关[30],目前我国关于癌症共病模式的研究较少,需进一步探索,以为存在共病的肿瘤患者提供管理依据,进一步解释共病模式对跌倒的影响。

    3.2.4   治疗相关因素

    化疗、放疗、多重用药(n 5),应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是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接受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是未接受化疗、放疗患者的2.08倍和1.43倍。这与化放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疲乏、骨髓抑制和神经病变有关[1618],但关于不同种类化疗药物和方案的跌倒发生情况是否不同的研究少有报道,需进一步探索,以利于更专业精准的评估肿瘤治疗带来的跌倒风险。目前,肿瘤患者中多重用药(每天服用 5 种药物)和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的发生率高[21]。多重用药和PIM 可能导致肿瘤患者出现平衡问题、晕厥等健康损害相关,进而导致跌倒风险增加。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使用的药物,尤其是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镇静催眠类药物与较高的跌倒风险相关,深化专业知识掌握,增强安全用药能力。

    3.2.5   症状相关因素

    发热、周围神经病变、疲乏、抑郁是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发热肿瘤患者发生跌倒是非发热患者的7.15倍,提示护理人员在评估跌倒风险时,应该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发热症状。但本次纳入的2篇文献样本量较少,且发表年限较早,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发热与跌倒之间的关系。约50%~90%的化疗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31],本研究显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未发生患者的2.46倍。这可能与患者出现四肢末端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有关。医护人员应使用专业评估工具并结合患者自我报告评估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并积极干预,减少患者的跌倒风险。患者发生疲乏的肿瘤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是未发生疲乏患者的1.2倍。这可能与疲乏患者活动减少,机体耐受力差有关。有报道显示,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32]。医护人员在评估跌倒风险时,应该关注患者疲乏症状和严重程度,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抑郁肿瘤患者跌倒风险是非抑郁患者的2.68倍,与Strini V[33]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由于负性情绪会让病人思维迟缓,意志力消退,致使肿瘤患者活动耐力下降,跌倒风险随之升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鼓励引导患者表达内心体验和情绪,在缓解其心理负担的同时降低其发生跌倒的风险。

    3.2.6   机体功能相关因素

    营养不良、低体重、认知功能和平衡障碍、步态异常、低日常生活能力是成人肿瘤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存在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发生跌倒风险是营养状态正常患者的1.35倍,跌倒组的肿瘤患者平均体重低于非跌倒组(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为−0.32岁)。这可能与营养不良和低体重导致患者肌肉含量减少[34]和对治疗耐受性差[35]有关,本研究纳入的2篇文献均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估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进一步探究不同营养评估工具对跌倒风险的敏感性。认知障碍的肿瘤患者跌倒风险高于认知正常患者1.77倍,这可能与此类肿瘤患者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障碍有关。研究显示,多达75%的癌症幸存者存在认知障碍[36],国外已开发了众多评估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量表,本次研究纳入3篇文献均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在肿瘤患者中应用较少,下一步可探索将其评估用于肿瘤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存在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的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是普通肿瘤患者的2.78倍和11.58倍,提示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肿瘤患者的平衡和步态问题,以减少跌倒的发生。发生跌倒的肿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低于未发生跌倒的患者。本次研究纳入的3篇文献分别使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系统(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ADL评分和复杂性ADL(instrumental ADL,IADL)评估肿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Meta分析结果显示ADL(OR=3.75,95%CI 3.51,4.01)较IADL(OR=1.81,95%CI 1.55,2.12)和ECOG(OR=2.16,95%CI 1.46,3.19)对成人肿瘤患者跌倒风险敏感性性更强,提示医护人员在评估肿瘤患者跌倒风险时需加强对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基础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估。

    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低文化程度等26项为成人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可参照本研究结果对成人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预防,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肿瘤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研究的局限性:(1)是否发生跌倒的结局指标以患者自我报告为主,有回忆偏差和遗漏报告的可能性;(2)纳入的文献中的样本特征、研究区域和时间等存在异质性,对合并结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3)部分影响因素的分析仅纳入2篇文献,影响到合并结果的代表性;部分影响因素由于文献数量少,数据类型不一致等无法进行Meta分析合并结果;(4)纳入的部分质量中等的文献,期待后续相关研究可进一步纳入更大规模样本量、高质量的文献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论证。

  • 表  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组别n性别(n平均年龄(岁)入院收缩压(mmHg)糖尿病病程(a)体重指数(kg/m2HYNA心功能分级
    男/女Ⅱ级/Ⅲ级/Ⅳ级
    对照组 32 18/14 74.6 ± 19.1 128.4 ± 7.7 5.88 ± 1.19 23.0 ± 1.2 10/16/6
    研究组 32 19/13 74.8 ± 19.0 128.7 ± 8.8 5.87 ± 1.18 22.8 ± 1.1 9/17/6
    χ2/t 0.064 0.042 0.145 0.034 0.695 0.075
    P 0.800 0.967 0.885 0.973 0.490 0.78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半年LVEF、LVEDD指标情况比较($ \bar x \pm s$

    Table  2.   The LVEF and LVEDD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 \bar x \pm s$

    组别nLVEF(%) LVEDD(mm)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
    对照组 32 41.2 ± 2.0 53.5 ± 1.8 54.4 ± 2.4 63.4 ± 5.0 58.4 ± 2.0 57.1 ± 1.0
    研究组 32 41.9 ± 1.9 63.8 ± 3.5 64.9 ± 4.5 63.5 ± 5.1 54.2 ± 2.9 51.0 ± 1.9
    t 1.435 14.804 11.646 0.079 6.744 16.071
    P 0.156 0.001*# 0.001*# 0.937 0.001*# 0.001*#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半年E/e′、6 min步行距离指标情况比较($ \bar 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E/e′ and 6 min walking distanc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3 months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 \bar x \pm s$

    组别nE/e′6 min步行距离(m)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
    对照组 32 12.2 ± 2.7 10.0 ± 2.0 8.9 ± 1.7 302.3 ± 13.0 317.2 ± 14.0 387.1 ± 20.5
    研究组 32 12.5 ± 2.8 8.1 ± 1.6 6.8 ± 1.2 306.7 ± 14.8 446.8 ± 18.7 472.6 ± 22.3
    t 0.436 4.196 5.709 1.264 31.384 15.967
    P 0.664 0.001*# 0.001*# 0.211 0.001*# 0.001*#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炎性因子、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bar x \pm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组别nhs-CRP(mg/L)TNF-α(ng/L)NT-proBNP(ng/L)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
    对照组 32 9.7 ± 1.1 7.3 ± 1.3 6.6 ± 0.9 82.6 ± 15.1 53.0 ± 10.5 40.9 ± 13.0 3084.6 ± 224.1 2166.4 ± 110.6 989.4 ± 28.8
    研究组 32 9.9 ± 1.3 5.5 ± 1.2 4.7 ± 0.4 84.5 ± 13.1 34.5 ± 6.2 23.2 ± 1.6 3075.7 ± 219.8 1274.3 ± 119.4 622.6 ± 20.0
    t 0.664 5.755 10.913 0.538 8.582 7.644 0.160 31.007 59.177
    P 0.509 0.001*# 0.001*# 0.592 0.001*# 0.001*# 0.873 0.001*# 0.001*#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胃肠道
    反应
    泌尿系统
    感染
    低血糖发生率
    [n(%)]
    对照组 32 2 1 1 4(12.5)
    研究组 32 1 1 1 3(9.4)
    χ2 0.156
    P 0.692
    下载: 导出CSV
  • [1] 刘姗姗,罗力亚,赵璨. 达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22,17(4):539-543.
    [2] 李云玲,鲍天昊,张亚洲,等. 左心室射血分数<45%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7):69-73. doi: 10.3969/j.issn.1003-4706.2019.07.013
    [3] 欧振飞,于涛,郭孝兹,等. 达格列净对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4):387-390. doi: 10.3969/j.issn.1009-0126.2021.04.014
    [4] Maraey A,Salem M,Dawoud N,et al. Predictors of thirty-day readmission in nonagenarians presenting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J]. J Geriatr Cardiol,2021,18(12):1008-1018.
    [5] 戴日新,刘露佳,杨锡恒,等. 达格列净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8):2505-2509.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20.18.010
    [6] 方喜波,张鹏,刘培敏.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行以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02):255-256. doi: 10.3969/j.issn.1000-744X.2021.02.040
    [7] 宋青青,范西真,付伟,等. 达格列净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3):359-362. doi: 10.3969/J.issn.1672-6790.2022.03.016
    [8] 肖幸,杨梦晨,糜涛. 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2):22-25,30. doi: 10.3969/j.issn.1005-1740.2021.02.005
    [9] 丁鑫,许灿坤,姬燕,等. 达格列净与沙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指标和肾功能的影响[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21(2):115-119.
    [10] Galli A E,Cb A,Kosmala B W,et al. Phenomapping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 analysis[J]. Heart Failure Clinics,2021,17(3):499-518. doi: 10.1016/j.hfc.2021.02.010
    [11] 刘姗姗,赵璨,罗力亚. 达格列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3):107-111.
    [12] 庄世虹,成蓓,贾海波,等.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结局[J]. 微循环学杂志,2021,31(1):42-47,62.
    [13] 刘哲,刘易婷,王晶.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22,51(3):355-358.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22.03.021
    [14] Sugimoto T.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J]. Heart Failure Clinics,2020,16(2):201-209. doi: 10.1016/j.hfc.2019.12.002
    [15] 刘翩,周小翠,汪涛. 达格列净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3):227-230.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21.03.004
    [16] 贺红祥,李贵民,张文魁.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6):99-104. doi: 10.12114/j.issn.1008-5971.2021.00.105
    [17] 武东,陈旭,刘文光,等.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2020,18(8):1357-1360.
  • [1] 常宇, 桂莉, 李若楠.  利拉鲁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9
    [2] 朱新琳, 吴亚楠, 孟琦, 杨千紫, 李元彪, 陶俊衡, 何孟阳.  昆明市2社区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患者服药依从性对病情控制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2
    [3] 牛玲, 李博一, 苗翠娟, 张程, 唐艳, 刘方, 马蓉.  瘦素、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21
    [4] 牛玲, 李博一, 张程, 马蓉, 唐艳, 刘方, 尹利民, 韩竺君, 苗翠娟, 张娴.  降钙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4
    [5] 姚利璇, 牛奔, 岳伟, 周文林, 张雅婷.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5
    [6] 阮愕舒, 王烁, 苏惠, 尹凤琼, 钱忠义, 杨建宇.  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5
    [7] 周琼, 彭葆坤, 翁晓春, 菊珍, 孙诺批楚, 唐哲.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9
    [8] 王维雯, 李德霞, 张杰, 李琳.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3
    [9] 王金瑞, 杨莹.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沈志祥, 朱立勋, 徐伟红.  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AGE-RAGE轴及NF-κB通路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王彪.  高脂饮食加链脲佐霉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肝功能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韩文菊, 牛奔, 梁赟, 段晓燕, 苏恒, 薛元明.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与嘌呤代谢和体重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李燕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临床特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向茜.  25羟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王祥芸.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杨莉.  双源螺旋CT与外周血管超声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邓德耀.  PGC-1α基因Gly482Se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杜娟.  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方法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王存德.  恶性肿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李显丽.  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46
  • HTML全文浏览量:  2067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1-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4-12
  • 刊出日期:  202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