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对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冯静 杨真真

冯静, 杨真真. 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对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水平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30
引用本文: 冯静, 杨真真. 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对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水平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30
Jing FENG, Zhen-zhen YANG. The Effects of Complicatio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WeChat Platform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Young and Middle-aged Diabetic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30
Citation: Jing FENG, Zhen-zhen YANG. The Effects of Complicatio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WeChat Platform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Young and Middle-aged Diabetic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30

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对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30
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9-023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冯静(1969~),女,山东枣庄人,护理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The Effects of Complicatio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WeChat Platform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Young and Middle-aged Diabetic Patients

  • 摘要:   目的   评价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延续护理对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 年 1月至 2020 年12月在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体检科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24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平台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干预前( P <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后2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 P <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可以提高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据统计,2017 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有 1.144 亿人,患病率为10.9%[1],而中青年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 2.7%~25.9%,已成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最快的群体[2-3]。中青年作为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承担者,疾病管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应酬和生活环境等,在糖尿病管理及血糖控制方面明显差于老年患者,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有研究显示[4],53.1% 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不了解,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危险。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起到良好效果[5]。笔者将并发症体验和微信平台延续管理运用到本研究中,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 1月至 2020 年12月在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体检科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240例患者。纳入标准[6]: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诊断标准,年龄18~59岁;均为初发糖尿病尚未注射胰岛素;具有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会使用智能手机;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及认知障碍;患有严重的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及意识不清者;妊娠糖尿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传染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男75 例,女45例,年龄26~59岁,平均(44.68±3.69)岁;初中及以下 46例,高中及以上 74例;观察组男73例,女47例,年龄26~58岁,平均(44.15±3.82)岁;初中及以下47例,高中及以上73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管理,告知并发症的观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个体化指导患者科学用餐。观察组实施以并发症体验联合微信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   组建培训团队

    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内分泌副主任医师1名,负责患者的治疗;糖尿病专科护士3名,具备糖尿病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负责研究方法的框架设计、组织和实施及患者微信随访;护士长1名负责对小组成员理论和并发症模拟体验器具培训、考核;研究生1名负责数据统计处理。

    1.2.2   研究方法

    并发症体验教育活动于治疗方案确定的第2天上午9:00,患者血糖稳定。场景布置:每个场景分别由2名研究小组护士负责。体验工具为强生公司研发的模拟体验器具。实施形式:将120例患者分为5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完成各项体验活动,约 30~45 min。体验项目: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足部神经病变、手部神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骨关节炎症状、下肢动脉病变。以上体验每小组在护士的指导下分别轮流进行,直到每位患者能够正确描述并发症发生后的相关症状和体验后的感受。 自我管理培训于模拟体验穿插进行。培训包括4个主题:(1)认识糖尿病:由专科护士讲解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测方面的管理技巧;(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预防和处置,再次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3)急性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每个主题约 30~45 min。

    1.2.3   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

    初发糖尿病患者常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因此本研究利用中青年患者喜欢微信学习这一优势进行健康教育学习,邀请患者加入糖尿病随访微信群,患者出院3个月内,护士每周一晚8点在随访微信群推送糖尿病宣教课程,专职护士主要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包括疾病知识介绍、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让患者了解疾病发展规律,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随访,了解患者近期行为改变情况,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不同患者,要选择药物和饮食方案配合治疗,对具体方案根据不同患者个性化指导,并监督其执行情 况,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y,SDSCA)[7]:该量表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控制烟酒、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6个维度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形式,量表总得分范围26~130分。得分 > 80分为自我管理行为良好,分值越高代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越好。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bar x \pm s $ )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见 表1

    表  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bar x \pm s $ ),分](1)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scores](1)
    组别 n 饮食 运动 血糖检测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20 21.24 ± 2.98 22.86 ± 1.98* 14.68 ± 2.52 16.26 ± 1.98* 14.64 ± 2.47 15.43 ± 1.66*
    观察组 120 21.46 ± 2.37 25.22 ± 1.95*# 14.76 ± 2.36 17.25 ± 2.48*# 14.35 ± 2.55 16.26 ± 1.52*#
    t 1.522 4.972 1.214 1.987 0.086 3.281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01
      与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bar x \pm s $ )(2)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scores](2)
    组别 n 遵医嘱用药 控制烟酒 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20 11.67 ± 1.85 13.85 ± 2.78* 17.79 ± 2.68 19.74 ± 4.25* 13.35 ± 1.68 15.53 ± 2.26*
    观察组 120 11.34 ± 1.64 14.26 ± 2.65*# 17.64 ± 2.59 21.35 ± 4.35*# 13.78 ± 1.58 16.26 ± 1.16*#
    t −0.246 1.554 1.267 −2.286 0.886 3.144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01
      与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干预前2组患者血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血糖监测指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 0.05),见 表2

    表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bar x \pm s $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早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20 11.29 ± 1.43 7.42 ± 1.12* 16.68 ± 4.21 10.34 ± 1.71* 9.26 ± 1.92 7.48 ± 1.12*
    观察组 120 11.46 ± 1.24 6.61 ± 1.32*# 16.14 ± 4.10 9.27 ± 1.26*# 9.02 ± 2.13 6.16 ± 0.99*#
    t −0.252 2.322 −0.475 2.075 −0.326 2.076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与干预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糖尿病易引起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有研究显示,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易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维持血糖各项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是开展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工作的基础[9]。有研究显示,常规健康宣教后患者会遗忘40%~80%的教育内容,并且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加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取能力不足,给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困难[10];并且医护人员只是简单的告诉患者某些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并发症的危险,缺乏真实发生并发症的亲身体验,不能够让患者深刻认识到血糖控制不佳的严重后果,对患者的说服力和震慑力不足。

    中青年患者患病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更需要严格的血糖管理。本研究让患者亲身体验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激发患者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帮助和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兴趣。理论授课是一种双向知识的传递互动过程,医护人员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解的非医学术语,激发患者在理论学习中回忆体验课时的身体感受,加深患者对并发症的理解,改变患者对疾病认知,满足患者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改变自身不良行为的需求,激发患者改变以往被动学习形式,主动参与其中,使健康宣教效果更佳,从而使患者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让患者更乐于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管理血糖的依从性。同时青年患者在微信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本研究实施微信延续护理加强患者对并发症体验课和理论课程知识的掌握,并且微信延续教育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本研究显示:干预后 6 个月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3.3 基于并发症模拟体验联合微信教育干预显著改善中青年初发 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普遍观点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11]。并发症模拟体验课时一种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的干预方式,通过各项生动形象的亲身体验,加深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了解高血糖导致并发症的危害,促使患者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患者养成按时监测血糖、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12-13]。目前对于糖尿病并发症体验课健康教育模式的患者长期随访干预比较缺乏,初发糖尿病患者常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加之口头宣教、纸质宣教等传统健康宣教方式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临床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并发症体验课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利用中青年患者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在互联网的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特点,将微信平台延续性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专业性指导,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体育锻炼、健康教育方面的开展个性化指导,对于不同患者,选择药物和饮食方案配合治疗,并监督其执行情况,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且患者可随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当前血糖控制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传统健康宣教只是停留在抽象文字图片的表达,缺乏医患或护患之间的双向互动[14]。通过微信健康管理,定时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相关宣教视频,让患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使患者随时随地学习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患者遇到疑问还能通过微信咨询医护人员,同时医护人员通过患者反馈也可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时查找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生活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对中青年非住院患者管理形成医生、护士、患者院外共同参与的长效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利于提高患者居家管理的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6个月2组患者血糖监测指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这与李艳丽[15]、张秋娟[16]的研究结果一致。

  • 表  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bar x \pm s $ ),分](1)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scores](1)

    组别 n 饮食 运动 血糖检测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20 21.24 ± 2.98 22.86 ± 1.98* 14.68 ± 2.52 16.26 ± 1.98* 14.64 ± 2.47 15.43 ± 1.66*
    观察组 120 21.46 ± 2.37 25.22 ± 1.95*# 14.76 ± 2.36 17.25 ± 2.48*# 14.35 ± 2.55 16.26 ± 1.52*#
    t 1.522 4.972 1.214 1.987 0.086 3.281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01
      与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bar x \pm s $ )(2)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scores](2)

    组别 n 遵医嘱用药 控制烟酒 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20 11.67 ± 1.85 13.85 ± 2.78* 17.79 ± 2.68 19.74 ± 4.25* 13.35 ± 1.68 15.53 ± 2.26*
    观察组 120 11.34 ± 1.64 14.26 ± 2.65*# 17.64 ± 2.59 21.35 ± 4.35*# 13.78 ± 1.58 16.26 ± 1.16*#
    t −0.246 1.554 1.267 −2.286 0.886 3.144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01
      与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bar x \pm s $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早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20 11.29 ± 1.43 7.42 ± 1.12* 16.68 ± 4.21 10.34 ± 1.71* 9.26 ± 1.92 7.48 ± 1.12*
    观察组 120 11.46 ± 1.24 6.61 ± 1.32*# 16.14 ± 4.10 9.27 ± 1.26*# 9.02 ± 2.13 6.16 ± 0.99*#
    t −0.252 2.322 −0.475 2.075 −0.326 2.076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与干预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CHO N H,SHAW J E,KARURANGA S,et al. IDF diabetes atlas:Global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for 2017 and projections for 2045[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8,138:271-281. doi: 10.1016/j.diabres.2018.02.023
    [2] 李玉凤,周翔海,张秀英,等. 京郊平谷地区糖尿病现况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608-1612.
    [3] Zhang Y,Luk AOY,Chow E,et al. High risk of conversion to diabete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individuals with youngonset type 2 diabetes:a 12-year follow-up analysis[J]. Diabet Med,2017,34(12):1701-1709. doi: 10.1111/dme.13516
    [4] 刘良红,陈敏华,付丹,等. 住院中青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121-123.
    [5] 张真真,王群,张丽洁,等. 中青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2):190-19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8.02.012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 4-67.
    [7] D. J. Toobert,S. E. Hampson,R. E. Glasgow.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 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doi: 10.2337/diacare.23.7.943
    [8] 易芳,王小书,秦素兰,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5):878-881.
    [9] 李英. 模拟体验式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J]. 天津护理,2018,26(5):527-530. doi: 10.3969/j.issn.1006-9143.2018.05.007
    [10] 王金萍,陆晔,谢雯俊,等. 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4):3835-3838.
    [11] 吴玉洁. 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 河北医学,2018,24(12):1941-1944.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18.12.002
    [12] 姚海艳,夏敏,余桂芳,等. 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9,18(5):39-43.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19.05.008
    [13] 姚海艳,余桂芳,夏敏,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的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9,33(17):3084-3087.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19.17.042
    [14] 郝美丽,崔美善,刘敏. 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90-93.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19.17.030
    [15] 李艳丽. 并发症体验联合健康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8(24):4081-4085.
    [16] 张秋娟,张岩.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并发症体验式护理结合网络延续干预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2018,42(12):1531-1533. doi: 10.3969/j.issn.1000-744X.2018.12.069
  • [1] 苏蓉, 林玲, 杨爱玲, 张明国, 李云飞, 梁娅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9): 76-8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12
    [2] 陈琳, 念馨, 蔡红雁.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55-16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101
    [3] 雷娅婷, 张俊玲, 周竹, 罗婷, 朱小花.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现状与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91-9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14
    [4] 袁勇, 李心怡, 付燕, 朱燕.  昆明地区妊娠期妇女、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分析及妊娠期空腹血糖水平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125-12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31
    [5] 安洁, 刘晖, 陈朔华.  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及MCP-1水平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142-14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8
    [6] 岑梅, 金铭.  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2): 177-18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43
    [7] 钟俊, 付景云.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5): 159-16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29
    [8] 陈红, 李艳, 张玲玲, 杨瑛, 姚张芹, 王云霞.  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3): 169-173.
    [9] 董雪娥, 李会芳.  Gas6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3): 119-124.
    [10] 黄晶晶, 杨胜杰, 崔文龙, 李潇, 马志翔, 吴超, 蔡乐.  弥渡县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1): 45-49.
    [11] 胡琴, 谢作舟, 刘漪, 王翔, 徐铭蔚, 李振红.  基于信息平台的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9): 37-41.
    [12] 李沛.  改良型Clavien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08): -.
    [13] 伏忠阳.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03): -.
    [14] 杨秋萍.  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09): 1-1.
    [15] 苏真芳.  昆明地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08): -.
    [16] 苏真芳.  昆明地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08): -.
    [17] 卫梦南.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转归与瘦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06): -.
    [18] 张鸿青.  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4例血糖水平调查与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02): -.
    [19] 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4例血糖水平调查与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02): -.
    [20] 李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01): -.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061
  • HTML全文浏览量:  4543
  • PDF下载量:  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2-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