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

赵红瑞 向雪琳 王中杰 夏宇 王化丹 马敏 何利平

赵红瑞, 向雪琳, 王中杰, 夏宇, 王化丹, 马敏, 何利平. 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2):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12
引用本文: 赵红瑞, 向雪琳, 王中杰, 夏宇, 王化丹, 马敏, 何利平. 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2):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12
Du Rong , Xu Bi Zhi . Investigation on the Secondary Epilepsy Occurrenc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Risk Factor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8, 39(04): 100-103.
Citation: Hongrui ZHAO, Xuelin XIANG, Zhongjie WANG, Yu XIA, Huadan WANG, Min MA, Liping 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viral Therap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12):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12

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12
基金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项目(2020DAMARC-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红瑞(2000~),女,云南曲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何利平,E-mail:lipinghe2@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512.91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viral Therapy

  • 摘要:   目的  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少歧视并提高感染者生命质量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三个州市定点医院和定点乡镇卫生院的艾滋病感染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感染情况、Berger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感知歧视影响因素。  结果  有效问卷633份。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得分为(111.11±19.43)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条目均分最高的维度是担心公开。多重回归显示,中年人群、不参加小组活动者、社会支持少者的感知歧视高(P < 0.05)。  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较高,在艾滋病的防控中要积极组织参加小组活动、提高社会支持、关注中年艾滋病感染者群体。
  •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死亡率有所下降[1]。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全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病毒载量得到抑制,病死率降低,生存时间延长[23],提高感染者的生命质量成为了面临的新问题。有研究表明歧视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生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45]。艾滋感染者受到的歧视可以分为社会歧视和感知歧视,感知歧视是艾滋病感染者受到外界的偏见和疏离等负面态度后,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6]。感知歧视会给感染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必要的心理问题[7],还会降低感染者的服药依从性,减缓治疗进程[8]。未查到近年云南省对于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的文献,本研究对云南省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定点医院和定点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入选标准:(1)根据2019版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9],确诊为HIV感染者,且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3)神智清楚,能正常沟通交流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调查的感染者。排除标准:(1)患有重大精神疾病者;(2)有认知障碍者。本项目是卫生厅委托的横向课题,取得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的面对面调查,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了严格的伦理标准,以确保参与者的隐私和数据的保密性。

    结合艾滋病的流行和地区经济状况,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云南省3个州市:昆明市,德宏州,红河州。在每个州市抽取定点医院和定点乡镇卫生院。

    调查表由4部分构成: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感染者的感染情况;Berger感知歧视量表(berger HIV stigma scale,BHSS)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10]。Berger感知歧视量表包含个体化歧视、担心公开、负面自我印象、关注公众态度4个维度,得分越高感知歧视越大。SSRS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越高社会支持越高。

    用EpiData3.1录入数据,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 \bar x \pm s $)描述;2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有差异用q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本次调查共完成问卷643份,其中有效问卷633份,问卷有效率98.44%。男性377人(59.56%),女性256人(40.44%);汉族453人(71.56%),少数民族180人(28.44%);年龄分布在16~79岁,平均年龄为(45.78$ \pm $12.00)岁。

    HIV感染者的感知歧视得分范围为46~160分,均分为(111.11±19.43),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个体化歧视、担心公开、负面自我印象和关注公众态度4个维度的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计算各个维度的条目均分,担心公开的条目均分最高,关心公众态度、个体化歧视次之,负面自我印象条目均分最低,见表1

    表  1  HIV感染者的感知歧视得分情况[($ \bar x \pm s $),分]
    Table  1.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ores of HIV-infected people[($ \bar x \pm s $),score]
    维度得分范围实际得分条目均分水平
    个体化歧视18~7249.51$ \pm $10.482.75$ \pm $0.58中等偏上
    担心公开10~4029.87$ \pm $4.962.99$ \pm $0.50中等偏上
    负面自我印象13~5234.51$ \pm $6.412.65$ \pm $0.49中等偏上
    关注公众态度20~8056.22$ \pm $11.042.81$ \pm $0.55中等偏上
    总分40~160111.1$ 1\pm $19.432.77$ \pm $0.49中等偏上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不同疾病特征的HIV感染者感知歧视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居住环境、社会支持、身体健康状况、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症状、是否参加小组活动是HIV感染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见图1。年龄40~49岁组和50~59岁组的HIV感染者感知歧视高于其余3组(P < 0.05)。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差的HIV感染者感知歧视高于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感染者(P < 0.05)。社会支持较少的HIV感染者感知歧视最高,其次为社会支持一般的感染者,社会支持满意的感染者感知歧视最低(P < 0.05),见表2

    图  1  不同类别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感知歧视条形图
    Figure  1.  Bar chart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HIV-infected people
    表  2  不同指标的感知歧视得分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ore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ar x \pm s$]
    特征n感知歧视t/FP特征n感知歧视t/FP
    性别−0.8210.412家庭年均收入(元)0.3540.786
     男377110.59$ \pm $19.76 0~155111.07$ \pm $19.50
     女256111.88$ \pm $18.94 3600151111.02$ \pm $20.27
    年龄(岁)2.9750.019* 7500161112.73$ \pm $17.76
     16~3048104.77$ \pm $19.96 14100以上155110.72$ \pm $19.71
     30~39152109.19$ \pm $20.36婚姻−0.2990.765
     40~49215111.94$ \pm $17.59 未婚238110.81$ \pm $20.51
     50~59138114.65$ \pm $19.49 已婚395112.29$ \pm $18.77
     60~7980110.20$ \pm $20.91感染途径0.7200.540
    居住地0.4690.639 异性接触402110.71$ \pm $18.92
     城镇335111.45$ \pm $19.75 同性接触56109.16$ \pm $24.03
     农村298110.72$ \pm $19.09 静脉注射92113.46$ \pm $18.78
    居住环境2.2120.027* 其他83111.75$ \pm $19.22
     独居131114.44$ \pm $19.33治疗期间无症状2.3100.021*
     非独居502110.24$ \pm $19.38 是318109.34$ \pm $21.19
    民族1.1370.256 否315112.90$ \pm $18.48
     汉族453111.66$ \pm $18.94患病无并发症1.1740.241
     少数民族180109.72$ \pm $20.59 是385110.38$ \pm $19.62
    医疗保险0.6730.501 否248112.24$ \pm $19.11
     无38109.05$ \pm $22.83参加小组活动2.7600.006*
     有595111.24$ \pm $19.20 是186107.82$ \pm $18.15
    文化程度3.5240.474 否447112.48$ \pm $19.80
     小学及以下216112.07$ \pm $19.62身体健康状况12.9900.011*
     初中226109.85$ \pm $19.32 非常好74107.09$ \pm $24.93
     高中及以上191111.50$ \pm $19.36 很好169109.99$ \pm $17.54
    职业0.2110.932 好210110.33$ \pm $19.04
     工人134110.22$ \pm $21.1 1 一般149113.85$ \pm $18.50
     农民124110.73$ \pm $18.86 很差31118.84$ \pm $18.73
     商业人员91112.00$ \pm $19.01确诊时CD4(个/μL)2.4710.085
     其他职业91112.26$ \pm $15.97 3~244113.11$ \pm $20.78
     无职业193111.01$ \pm $20.37 200~306110.36$ \pm $18.51
    社会支持10.083<0.001* 500~1 20656107.48$ \pm $18.89
     较少94117.58$ \pm $19.95
     一般285112.12$ \pm $18.89
     满意254107.58$ \pm $19.1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把感知歧视得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 < 0.1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包括:年龄、居住环境、治疗期间无症状、是否参加小组活动、身体健康状况、确诊时CD4、社会支持。变量赋值见表3

    表  3  多重线性回归自变量赋值表
    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independent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变量名称 赋值说明
    年龄 1=16~30岁;2=30~39岁;3=40~49岁;4=50~59岁;5=60~79岁
    居住环境 1=独居;2=非独居
    治疗期间无症状 0=否;1=是
    是否参加小组活动 0=否;1=是
    身体健康状况 1=差;2=一般;3=好;4=很好;5=非常好
    确诊时CD4 1=3~200个/μL;2=200~500个/μL;3=500~1 206个/μL
    社会支持 1=社会支持较少;2=一般社会支持;3=满意社会支持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参加小组活动、社会支持是HIV感染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年龄和社会支持对HIV感染者感知歧视的影响较大。参加小组活动、一般社会支持和满意的社会支持与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得分呈负相关,参加小组活动的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得分平均比不参加小组活动感染者低4.711分,一般社会支持的HIV感染者和满意社会支持的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得分平均比社会支持较少的感染者低4.678分和8.030分。年龄40~49岁组与50~59岁组与感知歧视得分呈正相关,年龄40~49岁组与50~59岁组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得分平均比年龄16~30岁的感染者高6.654分和8.633分,见表4

    表  4  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的回归分析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特征 偏回归系数β 标准误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t P
    年龄(参照:16~30岁)
      40~49岁组
      50~59岁组

    6.654
    8.633

    3.206
    3.372

    0.162
    0.182

    2.075
    2.560

    0.038
    0.011
    参加小组活动 −4.711 1.753 −0.110 −2.688 0.007
    社会支持(参照:社会支持较少)
      一般社会支持
      满意社会支持

    −4.678
    −8.030

    2.362
    2.431

    −0.119
    −0.202

    −1.981
    −3.303

    0.048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次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水平总分为(111.11±19.43)分,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其中担心公开维度的条目得分最高,与罗珊霞[11]和刘德维[1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艾滋病与不洁性生活、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联,由此形成的道德枷锁加深了公众的负面印象[13]。而公众对艾滋病的态度间接加深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压力,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会选择不公开自身病情,拒绝接受帮助,害怕遭到歧视性攻击和社会排挤[14-15]。这也导致艾滋病感染者能够获得社会支持的减少,长此以往艾滋病感染者形成更深的自我歧视和负面自我印象[16]。因此,需要引导公众和艾滋病感染者正确认识艾滋病,鼓励艾滋病感染者积极寻求帮助,舒缓心理压力,减少感知歧视。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16~30岁组,40~59岁组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更高,与王科坤[17]的研究中大于35岁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更高结果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中年人作为家庭中的精神和经济支柱,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他们害怕公开病情会造成名誉、地位的受损和给亲人带来的影响[18]。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受到传统道德观的影响,更容易产生高感知歧视[19]

    3.2.2   小组活动

    “感染者小组活动”是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一项特色活动,包括组织艾滋病感染者在小组内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教育,同伴自述经历等[20]。有研究表明,通过健康讲座,健康知识宣传有助于减少高危行为,一定程度上减少歧视[21]。而与相似年纪、兴趣、爱好、经历的同伴交流,既能产生共鸣、也能起到榜样作用,有助于减少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压力[2223],降低歧视感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艾滋病的反歧视工作提供重要平台,在政府的主导下整合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和疾控专家部门等人力资源团队能更好的参与到艾滋病的反歧视工作中。可以开展入户调查,建立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反歧视教育宣传活动[24]

    3.2.3   社会支持

    本研究社会支持与感知歧视呈负相关,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2526]。社会支持高的感染者能得到更多来自亲人、朋友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他们的自我效能和自尊感更高,有正向的自我认知,能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和社交中的歧视[27]。同时可以从医护工作者和家人的角度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支持,通过参与式培训加强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对艾滋病的认知、提高防范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能力,减少来自医务人员的歧视[28]。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家人进行家庭教育,减少其对艾滋病病毒的错误认知和偏见,采取家庭照护,使艾滋病感染者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29]

    综上,云南省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中等偏高,感染者最为担心的是公开病情后遭到歧视。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是年龄、是否参加小组活动和社会支持。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帮助中,要积极组织参加小组活动,提高社会支持度,重点关注中年人群。

  • 图  1  不同类别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感知歧视条形图

    Figure  1.  Bar chart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HIV-infected people

    表  1  HIV感染者的感知歧视得分情况[($ \bar x \pm s $),分]

    Table  1.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ores of HIV-infected people[($ \bar x \pm s $),score]

    维度得分范围实际得分条目均分水平
    个体化歧视18~7249.51$ \pm $10.482.75$ \pm $0.58中等偏上
    担心公开10~4029.87$ \pm $4.962.99$ \pm $0.50中等偏上
    负面自我印象13~5234.51$ \pm $6.412.65$ \pm $0.49中等偏上
    关注公众态度20~8056.22$ \pm $11.042.81$ \pm $0.55中等偏上
    总分40~160111.1$ 1\pm $19.432.77$ \pm $0.49中等偏上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指标的感知歧视得分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ore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ar x \pm s$]

    特征n感知歧视t/FP特征n感知歧视t/FP
    性别−0.8210.412家庭年均收入(元)0.3540.786
     男377110.59$ \pm $19.76 0~155111.07$ \pm $19.50
     女256111.88$ \pm $18.94 3600151111.02$ \pm $20.27
    年龄(岁)2.9750.019* 7500161112.73$ \pm $17.76
     16~3048104.77$ \pm $19.96 14100以上155110.72$ \pm $19.71
     30~39152109.19$ \pm $20.36婚姻−0.2990.765
     40~49215111.94$ \pm $17.59 未婚238110.81$ \pm $20.51
     50~59138114.65$ \pm $19.49 已婚395112.29$ \pm $18.77
     60~7980110.20$ \pm $20.91感染途径0.7200.540
    居住地0.4690.639 异性接触402110.71$ \pm $18.92
     城镇335111.45$ \pm $19.75 同性接触56109.16$ \pm $24.03
     农村298110.72$ \pm $19.09 静脉注射92113.46$ \pm $18.78
    居住环境2.2120.027* 其他83111.75$ \pm $19.22
     独居131114.44$ \pm $19.33治疗期间无症状2.3100.021*
     非独居502110.24$ \pm $19.38 是318109.34$ \pm $21.19
    民族1.1370.256 否315112.90$ \pm $18.48
     汉族453111.66$ \pm $18.94患病无并发症1.1740.241
     少数民族180109.72$ \pm $20.59 是385110.38$ \pm $19.62
    医疗保险0.6730.501 否248112.24$ \pm $19.11
     无38109.05$ \pm $22.83参加小组活动2.7600.006*
     有595111.24$ \pm $19.20 是186107.82$ \pm $18.15
    文化程度3.5240.474 否447112.48$ \pm $19.80
     小学及以下216112.07$ \pm $19.62身体健康状况12.9900.011*
     初中226109.85$ \pm $19.32 非常好74107.09$ \pm $24.93
     高中及以上191111.50$ \pm $19.36 很好169109.99$ \pm $17.54
    职业0.2110.932 好210110.33$ \pm $19.04
     工人134110.22$ \pm $21.1 1 一般149113.85$ \pm $18.50
     农民124110.73$ \pm $18.86 很差31118.84$ \pm $18.73
     商业人员91112.00$ \pm $19.01确诊时CD4(个/μL)2.4710.085
     其他职业91112.26$ \pm $15.97 3~244113.11$ \pm $20.78
     无职业193111.01$ \pm $20.37 200~306110.36$ \pm $18.51
    社会支持10.083<0.001* 500~1 20656107.48$ \pm $18.89
     较少94117.58$ \pm $19.95
     一般285112.12$ \pm $18.89
     满意254107.58$ \pm $19.1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多重线性回归自变量赋值表

    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independent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变量名称 赋值说明
    年龄 1=16~30岁;2=30~39岁;3=40~49岁;4=50~59岁;5=60~79岁
    居住环境 1=独居;2=非独居
    治疗期间无症状 0=否;1=是
    是否参加小组活动 0=否;1=是
    身体健康状况 1=差;2=一般;3=好;4=很好;5=非常好
    确诊时CD4 1=3~200个/μL;2=200~500个/μL;3=500~1 206个/μL
    社会支持 1=社会支持较少;2=一般社会支持;3=满意社会支持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艾滋病感染者感知歧视的回归分析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特征 偏回归系数β 标准误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t P
    年龄(参照:16~30岁)
      40~49岁组
      50~59岁组

    6.654
    8.633

    3.206
    3.372

    0.162
    0.182

    2.075
    2.560

    0.038
    0.011
    参加小组活动 −4.711 1.753 −0.110 −2.688 0.007
    社会支持(参照:社会支持较少)
      一般社会支持
      满意社会支持

    −4.678
    −8.030

    2.362
    2.431

    −0.119
    −0.202

    −1.981
    −3.303

    0.048
    0.001
    下载: 导出CSV
  • [1]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EB/OL]. [2023-11-24]. http://www.stats.gov.cn/sj/ndsj/.
    [2] 姜雪,赵燕,吉克春农,等. 2005-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11): 1237-1242.
    [3] Wang P, Gao J Y, Zhou H J,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AIDS patients: A multi-region study[J]. Qual Life Res,2023,32(4):1005-1014.
    [4] 李航,高静,柏丁兮,等. 基于COSMIN指南对艾滋病患者感知歧视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7):3237-3245,3264.
    [5] 郭盼. 感知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23.
    [6] 李真. HIV/AIDS感染者感知歧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7] 韩露露,杨丽平,张志刚,等. HIV/AIDS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7):733-737.
    [8]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ohort Collaboration. Survival of HIV-positive patients start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between 1996 and 2013[J]. Lancet HIV,2017,4(8):e349-e356. doi: 10.1016/S2352-3018(17)30066-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 WS 293—201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1-17.
    [10] 付宏晨.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2023.
    [11] 罗珊霞,杨冬菊,黄霞,等. HIV感染者与AIDS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6):560-564.
    [12] 刘德维,翁远兰,刘顺美,等. HIV感染者或AIDS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4):555-559.
    [13] Andersson G Z,Reinius M,Eriksson L E,et al. Stigma reduction interventions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to improv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 Lancet HIV,2020,7(2):e129-e140. doi: 10.1016/S2352-3018(19)30343-1
    [14] 肖琛嫦,王威,肖汉,等. HIV/AIDS感染者歧视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8,47(16):2189-2192.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18.16.019
    [15] 汤青云, 黄夏赟, 李燕云, 等. 286例青年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22,29(21):43-48.
    [16] 刘林峰, 张文, 王红艳, 等.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24,40(9):1287-1290.
    [17] 王科坤,杨银梅,姚星,等. 武汉市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7):667-670.
    [18] 庾泳,孙寅萌,常子珏,等. 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 HIV感染结果告知的中介作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5):548-553.
    [19] 杨慧云. MSM社群内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研究[D].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2015.
    [20] 付宏晨,朵林,方家煜,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加“感染者小组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2022,44(5):393-396.
    [21] 方娟,姚金兰. 医学新生艾滋病反歧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性科学,2020,29(3):146-149.
    [22] 谢莉,罗淑星,周海龙,等.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患者相关羞辱和歧视影响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34(9):1158-1161.
    [23] 唐建,喻行莉,谢红,等. 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启动阶段不依从的质性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2):127-131.
    [24] 方国峰,杨玉荣,王静,等. 包头市某社区“三位一体”艾滋病防控模式效果[J]. 预防医学论坛,2022,28(4):261-263,268.
    [25] Xu X,Sheng Y,Khoshnood K,et al. Factors predicting internalized stigma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living with HIV in Beijing,China[J]. J Assoc Nurses AIDS Care,2017,28(1):142-153. doi: 10.1016/j.jana.2016.08.004
    [26] 谢英,张兰,蒋玉,等. 社会支持在HIV感染孕妇感知歧视与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效应[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40(2):177-181. doi: 10.3969/j.issn.1673-5625.2023.02.013
    [27] 刘聪,曾愉,乔佳颖,等. 广州市HIV感染者感知和内化耻辱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5):500-503,545.
    [28] 刘杰伟, 越朝斌, 徐珮琦, 等. 广州市白云区医护人员艾滋病歧视现况调查[J]. 广州医药,2023,54(4):76-82.
    [29] 林艳,郭莉,程菁涵,等. 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及应用现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2):1446-1449.
  • [1] 张江, 赵喜娟, 吴江, 杨秉坤, 杨妮, 周丽萍.  肺癌放疗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8
    [2] 杨倩蓉, 曹雪, 杨娇, 赵燕秋, 沈楠, 孙娅娇.  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08
    [3] 胡雪松, 董文斌, 李世福, 陈黎跃, 缪瀛洲, 沈兵, 周文瑞, 董绍兴.  老年慢性疼痛就诊者的衰弱情况及相关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20
    [4] 田波, 金永梅, 李海雯, 李重熙, 张伟, 关玮, 陈海云, 薛琪, 杨惠榕, 刘俊.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121
    [5] 向雪琳, 赵红瑞, 王中杰, 夏宇, 马敏, 王化丹, 何利平.  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24
    [6] 李重熙, 尹光凤, 张瑜书, 古善群, 张伟, 刘俊, 田波.  昆明地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肾病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208
    [7] 刘斌, 李显刚, 张敏, 周芳, 林仁华, 杨洁, 张亮, 王显昆, 潘娅楠.  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主要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8
    [8] 母凤婷, 母昌宏, 何利平, 李晓梅, 张文佳, 喻箴, 杨庆欢, 柯红琴.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0
    [9] 李娟, 张峻, 郑巧玲, 冯朴琼, 何瑾.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4
    [10] 龙欣甜, 陈洁, 毛勇, 王秀清, 卢双艳, 普惠婕, 周佳, 孙承欢, 王松梅, 叶爱芳.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10
    [11] 胡雪松, 陈黎跃, 李世福, 董文斌, 何子倩, 董绍兴, 李顺祥.  慢性疼痛患者的失眠情况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7
    [12] 马晓燕.  孕晚期妇女抑郁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邱炜.  云南某锌业公司职业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杨望.  城市社区居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罗文东.  云南省彝族、傣族、汉族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周佳.  孟连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张晓磬.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伏忠阳.  青年人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龙治任.  云南省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何利平.  富民县参合农民需住院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1)

    1. 郭明迪,刘姿瑶,张小倩,阎丽媚.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辽宁中医杂志. 2024(02): 106-110 . 百度学术
    2. 刘俊平,夏建华,刘博会.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 2023(10): 91-93 . 百度学术
    3. 买佳琪,安成,刘春莹,杨霖松,赵悦,拓珍. 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继发性癫痫对患者癫痫发作频率、认知功能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23(22): 3223-3227 . 百度学术
    4. 韩慧慧,赵伟丽,芦军. 血清Hcy、NSE、miR-146a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08): 482-483+495 . 百度学术
    5. 孙冰莲,胡雅娟,靳伟,方明. 老年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与D-二聚体、Hcy的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19): 4698-4701 . 百度学术
    6. 朱佳,王彦迪,任楠. 儿童颅脑肿瘤术后发生早期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4): 838-841 . 百度学术
    7. 鲁红伟,王丽萍. 活血定痫法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52-53 . 百度学术
    8. 郭娜,陈佳伟,侯冰洁,周利娜,王琳莹,马英,刘盛佳. 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四川医学. 2021(05): 496-500 . 百度学术
    9. 刘英北,吴娴娴,李海燕,王岭. 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Hcy、NSE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46-49 . 百度学术
    10. 张浩. 托吡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5): 723-725 . 百度学术
    11. 齐智慧,李东晓. 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的研究.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02): 150-15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 加载中
图(1)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26
  • HTML全文浏览量:  610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1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2-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5-23
  • 刊出日期:  2024-12-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