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陈红 吴键 张晋珍 龙云霞 陈艳 谷震

柏保利, 匡小林, 胡明芬, 常国楫, 张露, 李生浩, 王晴晴. 罕见乙肝病毒感染合并非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的胆碱酯酶极度降低2例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2): 59-6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10
引用本文: 陈红, 吴键, 张晋珍, 龙云霞, 陈艳, 谷震.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163-1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31
Baoli BAI, Xiaolin KUANG, Mingfen HU, Guoji CHANG, Lu ZHANG, Shenghao LI, Qingqing WANG. Rare Case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Severe Cholinesterase Deficiency not Caused by Liver Dysfunction: Two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2): 59-6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10
Citation: Hong CHEN, Jian WU, Jinzhen ZHAN, Yunxia LONG, Yan CHEN, Zhen GU. Efficacy of Integrated Nursing Care Combined with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ne Cerebr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4): 163-1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31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31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8FE001(-07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红(1975~),女,云南昆明人,护理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神经介入护理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

    吴键,E-mail:274038554@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7

Efficacy of Integrated Nursing Care Combined with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ne Cerebr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应用及其对患者康复质量、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病例均为脑动脉瘤入院后在1~10 d内行介入栓塞手术,根据入院建档顺序不同分组,每组79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围术期护理方案,给予观察组医护一体化结合ERAS干预。观察比较2组早期恢复情况(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及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MMSE)、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平均活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清醒、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活动时间(包含主动或被动活动)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医护一体化结合ERAS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状态,加速术后康复进程,改善认知、神经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术后短期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1种糖蛋白,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主要包括2大类[1-2]:1类为真性或特异性胆碱酯酶,又称全血胆碱酯酶或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来源于神经细胞与骨髓红细胞系,储存在神经灰质、神经肌肉接头、交感神经节及红细胞等处,对乙酰胆碱作用最强,特异性高;另1类为假性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又称血清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CHE),由肝脏合成,分布于血浆、肝脏及神经系统白质中,能水解乙酰胆碱、琥珀胆碱等,但对乙酰胆碱特异性较低。丁酰胆碱酯酶缺乏症(butyrylcholinesterase deficiency,BCHED)是1种罕见的获得性或遗传性缺陷疾病[3]。该病患者可由于CHE缺乏导致琥珀酰胆碱类麻醉药物代谢障碍,最终引起术后难以苏醒[4]、甚至呼吸暂停[5]等麻醉意外。本文对2例在慢乙肝基础上合并了遗传性BCHED的案例进行报道,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该病的诊治措施。

    男性,27岁,2017年11月常规体检发现CHE极度降低(253 U/L,正常值为 5000 U/L~ 12000 U/L),同时发现“乙肝小三阳”,无任何不适症状。患者从事油漆工和粉刷匠工作10余a,无有机磷农药、毒物或化学物品接触史,无膳食补充剂、中草药等在内的药物及特殊食物服用史,无放射线接触史,家中无新装修情况,从不养花草及宠物,无新换洗发水等化妆品情况,无吸烟饮酒史。

    因当地医院担心“CHE极度降低系乙肝肝衰竭所致”,遂于2021年2月转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查体可见患者为中等体型,精神状态好,行走自如,步态稳定,对答切题,无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脏及蜘蛛痣,心肺体检未见异常体征,腹部体检亦无特殊发现(肝脾未触及、肝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无叩痛等)。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予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复查CHE仅202 U/L。进一步化验检查发现:HBsAg、HBeAb、HBcAb阳性,HBsAb、HBeAg、HBcAb-IgM均阴性,HBV-DNA1.24E+03 IU/mL,基因亚型为B型。肝穿刺活检HE染色显示“炎症和纤维化分级为G1S0-1”、免疫组化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

    为明确CHE极度降低的病因,笔者还对患者进行了如下详细的检查:肝脏生化指标(TBIL、DBIL、AST、ALT、GGT、ALP、PALB、ALB、GLB、白球比值)、凝血机制(PT、PTA、INR)、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其他嗜肝病毒或非嗜肝病毒相关病原学(EB病毒、巨细胞病毒、甲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梅毒、HIV均无阳性发现;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211、CA153、CA724、PIVCA-II等)均正常,结缔组织病相关自身抗体(抗核抗体、ENA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均阴性;头颅磁共振(下丘脑、垂体等)、胸部CT增强(纵隔等)、腹部影像学(超声及MRI增强)、胃肠镜检查均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和骨髓象也无异常发现。

    经过上述筛查,患者胆碱酯酶极度降低的原因依然不明确,是否与油漆工和粉刷匠工作、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嘱患者改变职业以脱离粉刷及油漆环境,同时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Po Qn”长期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患者复查HBV-DNA已检测不到(< 12 IU/mL),但CHE仍极度低下(仅276 U/L),复查肝功能、凝血机制等其他相关检测依然无异常。遂对患者及其父母亲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以明确是否为遗传代谢性肝病,结果检出患者BCHE基因的2个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BCHE:NM_000055:exon2: c.1240C>T: p.Arg414Cys和BCHE:NM_000055:exon2:c.401dup: p.Asn134LysfsTer24,家系验证显示前者突变来自父亲,后者突变来自母亲,见图1

    图  1  病例1的全外显子测序及家系验证图谱
    BCHE基因发生2个突变,分别为NM_000055:exon2: c.1240C>T: p.Arg414Cys和NM_000055:exon2:c.401dup: p.Asn134LysfsTer24。蓝色阴影为发生基因突变的位点。
    Figure  1.  Whole exon sequencing and family verification of case 1

    患者男性,27岁,公司职员,无特殊家族史、个人史、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等情况。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a,但一直未治疗。直至2022年4月在当地医院进行入职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胆碱酯酶极低”,自诉当时HBV-DNA为1.0E+08 IU/mL,其余化验数据不详,随即开始“恩替卡韦分散片 0.5 mg,Po Qn”抗病毒治疗。

    2022年7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复查CHE仅828 U/L。但患者无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任何症状,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浊音界正常、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肝功能显示:AST 59 U/L、ALT 121 U/L,但其余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正常(TBIL 22.9 μmol/L、DBIL 5.8 μmol/L、TP 66.5 g/L、ALB 40.0 g/L、GLB 26.5 g/L、PALB 239.1 mg/L、GGT 22.0 U/L、ALP 69 U/L);乙肝两对半:HBsAg 92335.00 U/mL、HBeAg 1364.00 U/mL、核心抗体阳性,HBsAb及HBeAb均阴性;HBV-DNA 2.43E+05 IU/mL。FibroScan显示肝硬度仅5.0 kPa;凝血功能显示:PT 13.6秒、PTA 95%、INR 1.03;血常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CA15-3、CA211)无异常;甲、丙、丁、戊肝病毒及EB病毒相关病原学均阴性;免疫球蛋白、RF、ASO、淋巴细胞亚群、抗核抗体谱、ENA分型、腹部B超、胸部X线、腹部CT增强均未发现异常。

    为明确CHE极度降低的原因于2022年8月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检测到BCHE基因的2个变异,即:c.1699G>A纯合变异和c.1177G>C杂合变异,见表1。因患者父母已故,未进行家系验证。

    表  1  病例2全外显子测序检出的BCHE基因突变情况
    Table  1.  BCHE gene mutations detected by whole exon sequencing in case 2
    基因(参考序列) 变异 染色体位置 变异频率
    BCHE(NM_000055.2) c.1699G>A(p.A567T)纯合变异 Chr3: 165491280 0.1137
    BCHE(NM_000055.2) c.1177G>C(p.G393R)杂合变异 Chr3: 165547645 0.001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022年12月复查CHE仍严重低下,仅为 1026 U/L。复查HBV-DNA已降至3.86E+04 IU/mL,肝功能检测显示转氨酶已完全恢复正常(AST 26 U/L、ALT 37 U/L),其余肝功能生化指标依然正常(TBIL 14.2 μmol/L、DBIL 4.0 μmol/L、TP 75.4 g/L、ALB 41.8 g/L、GLB 28.6 g/L、PALB 229.9 mg/L、GGT 20.0 U/L、ALP 73 U/L)。

    上述2例患者均长期CHE极度降低,肝脏合成功能良好,全外显子测序均显示存在BCHE基因突变,最终2例患者确诊“丁酰胆碱酯酶缺乏症;慢性乙型肝炎”。嘱患者“如果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进行手术麻醉、或电休克治疗、或使用肌松药及琥珀酰胆碱类药物时,需警惕麻醉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CHE降低在终末期肝病[6]或脓毒症[7]等危重病患者中是十分常见的,但这些情况往往属于肝脏合成功能障碍[8]或营养不良[9]所致。本报道中的2例患者虽均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且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需高度警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或肝衰竭引起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导致的CHE降低,但经过详细排查发现2例患者的肝脏合成功能均十分良好,无肝硬化或肝衰竭的依据,更关键的是,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将HBV-DNA降低或转阴后,患者CHE并未得到改善,说明他们极低的CHE水平降低并非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导致的。

    有机磷农药等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或药物也是导致CHE降低的常见原因之一。有机磷属于CHE抑制剂,血清CHE测定是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10-11],物种保护领域也常常通过检测CHE活性来识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暴露[12]。本文中的2例患者从未接触过有机磷农药(包括误服、农作物种植等容易忽略的情形均被患者否认),有机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并否认了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苦参碱类制剂等可能抑制CHE[13]的药物服用史,而且这些药物引起的CHE下降往往只是一过性的,这与本文中2例患者的CHE长期持续低水平不相符。另外,甲醛也可导致人体ChE水平降低[14],本报道中的第1例患者曾从事油漆工和粉刷匠工作10余a,的确存在暴露于甲醛环境的风险,但其更换职业脱离甲醛暴露环境超过半年后,复查血清CHE依然没有得到恢复,说明本案例中的CHE降低并非甲醛中毒所致。

    本文中的2例患者均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及分析确诊了BCHED,该病可导致神经肌肉阻断药物琥珀酰胆碱或甲基异氰尿酸无法在血浆中正常代谢[15],另外,米维氯铵[3]、咪唑安定及酯类局麻药的代谢也严重受到影响[16],这些药物是气管插管或外科手术过程中常用的肌松药,主要是通过BCHE所代谢,所以BCHED患者在常规剂量使用这些药物时便可能出现长时间的肌肉麻痹[3],严重者导致麻醉后不易苏醒、或自主呼吸恢复延迟等麻醉意外[4],甚至可直接导致呼吸暂停[5],有BCHED患者在使用琥珀胆碱后出现长期瘫痪的报道[17-18],另外,为这类患者进行电休克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19]。令人惊讶的是,我国陆军军医大学还报道了1例BCHED表现为智力障碍的新表型[20]。所以,BCHED主要危害是BCHE缺乏导致一些琥珀酰胆碱类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严重后果,这一点不同于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导致的CHE降低,后者除了CHE缺乏本身的危害之外,还存在导致CHE降低的疾病(如终末期肝病)本身对机体的影响,容易引起患者或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BCHED与其他疾病并存是可能的,比如,有文献报道[4]了Wilson病合并BCHED的情况,临床上需注意识别以防漏诊,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BCHED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案例报道。本文中的2个案例均为母婴传播所致的慢乙肝患者,自幼便携带乙肝病毒,他们的BCHE基因突变与乙肝病毒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目前尚不清楚。Yang等[21]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4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BuChE,其活性在健康人群、肝硬化和MHE患者中的是逐渐降低的,血清BuChE与NCT-A和DST评分之间呈线性相关,这可能是MHE背景下疾病演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BuChE活性的改变可能有助于MHE患者的认知障碍。但这种情况并非BCHE基因突变所致的BCHE降低,一方面,本文2例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极有可能使人们误认为CHE极度低下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该案例也提示,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如若合并了BCHE基因突变,麻醉意外的风险就可能大大增加,术前对慢性肝病伴CHE降低的患者进行BCHE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是必要的。

    笔者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检出了2例患者的BCHE基因突变,确诊BCHED,丰富了笔者对BCHED突变基因的认识,所检出的4种突变模式包括:(1)c.1240C>T: p.Arg414Cys;(2)c.401dup: p.Asn134LysfsTer24;(3)c.1699G>A(p.A567T)纯合变异;(4)c.1177G>C(p.G393R)杂合变异。Nicholas等[22]40769例在密歇根医学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5例(0.1%)存在BCHED相关的纯合子变异,1918例(4.7%)存在杂合子变异。说明BCHED的基因突变率并不少见,尤其是杂合子变异,但基因突变有可能只是携带状态,并不一定导致最终的临床表型发生。目前至少已发现65种不同的基因变异模式与BCHED有关[16],但85%左右的人仅属于5种最常见的变异之一,见图2[5],这5种基因包括:抗-地布卡因(A)等位基因(对地布卡因起100%的抑制作用)、抗-氟化物等位基因(F1和F2)、沉默(S)等位基因和Kalow (K)等位基因。

    图  2  人类BCHE基因图谱及常见的物种突变情况[5]
    Figure  2.  Human BCHE gene map and common species mutations

    针对BCHED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但从该病的发生机制来看,临床上对这类患者进行肌肉松弛或麻醉处理的时候,笔者可能需要考虑使用琥珀酰胆碱的替代物罗库溴铵[23],因为琥珀酰胆碱类物质在BCHED患者体内存在代谢受限而蓄积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另外,有研究显示秋水仙碱能显著增加慢性肝病患者的BCHE水平[24],但对于BCHE基因突变所致的BCHED是否可以用秋水仙碱治疗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当临床上发现患者因BCHE基因突变导致BCHED时,十分有必要告知患者“如果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进行麻醉、或电休克治疗、或使用肌松药及琥珀酰胆碱类药物时,需警惕麻醉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表  1  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 /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 \bar x \pm s $ /n(%)]

    项目观察组对照组t/χ2P
    性别 0.103 0.749
     男 36(45.57) 34(43.04)
     女 43(54.43) 45(56.96)
    年龄(岁) 43.56 ± 5.10 42.10 ± 6.56 1.562 0.120
    出血量(mL) 65.32 ± 15.26 69.58 ± 16.85 1.666 0.098
    发病至入院时间(h) 5.45 ± 0.59 5.63 ± 0.62 1.869 0.064
    入院GCS评分(分) 9.06 ± 1.32 9.41 ± 1.48 1.569 0.119
    术前意识状态 1.877 0.171
     清醒 59(74.68) 66(83.54)
     昏迷 20(25.32) 13(16.4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组别n术后清醒时间
    (h)
    尿管留置时间(d)住院时间
    (d)
    观察组 79 22.52 ± 1.69 11.10 ± 2.52 25.10 ± 4.12
    对照组 79 28.36 ± 2.45 13.25 ± 3.12 27.38 ± 5.85
    t 17.440 4.765 2.832
    P < 0.001* < 0.001* 0.00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bar 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

    时间组别nMMSE(h)ADL(h)NIHSS(h)平均活动时间(min/d)
    干预前 观察组 79 5.85 ± 1.32 24.32 ± 5.33 15.10 ± 3.32 24.15 ± 5.02
    对照组 79 6.15 ± 1.61 25.01 ± 4.85 14.42 ± 3.45 23.86 ± 5.15
    t 1.281 0.851 1.262 0.358
    P 0.202 0.396 0.209 0.721
    出院时 观察组 79 15.10 ± 3.01 57.63 ± 6.02 8.26 ± 2.41 38.10 ± 2.64
    对照组 79 12.03 ± 2.74 51.24 ± 5.74 11.06 ± 2.33 24.68 ± 4.15
    t 6.704 6.828 7.424 24.251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泌尿系统
    感染
    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观察组 79 3(3.80) 2(2.53) 0(0.00) 5(6.33)
    对照组 79 4(5.06) 8(10.13) 1(1.27) 13(16.46)
    χ2 4.013
    P 0.04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Sharma 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Anesthesiology,2020,1(6):1283-1305.
    [2] Rouanet C,Silva G S.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urrent concepts and updates[J]. Arq Neuropsiquiatr,2019,77(11):806-814. doi: 10.1590/0004-282x20190112
    [3] Li K,Barras C D,Chandra R V,et al. A re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World Neurosurg,2019,9(126):513-527.
    [4] 郭东昇,刘宇博,陈广祥,等.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鸡尾酒”复合液不同使用方案的疗效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723-726,838.
    [5] 冯斌,唐才喜,王强,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地市级医院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31(11):684-686.
    [6] 杨雨洁,石晓伟,黄亮亮,等.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的应用实践[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1):13-19. doi: 10.3969/j.issn.1004-406X.2020.01.03
    [7] 银广红,杨志敏,刘伯芬,等. 医护一体化服务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谵妄患者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77-79.
    [8] 张彤宇,刘鹏,向思诗,等.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8):546-574.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21.08.007
    [9] 李云玲,鲍天昊,张亚洲,等. 左心室射血分数<45%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7):69-73. doi: 10.3969/j.issn.1003-4706.2019.07.013
    [10] 王欢,颜晓敏,陈英,等. 致残性小卒中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1):132-135.
    [11] 艾克拜尔·加马力,高伟. rt-PA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20,33(1):88-92. doi: 10.3969/j.issn.1002-3429.2020.01.021
    [12] Rabinstein A A,Lanzino 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Unanswered questions[J]. Neurosurg Clin N Am,2018,29(2):255-262. doi: 10.1016/j.nec.2018.01.001
    [13] Weimann A,Braga M,Carli F,et al. ESPEN guideline:Clinical nutrition in surgery[J]. Clin Nutr,2017,36(3):623-650. doi: 10.1016/j.clnu.2017.02.013
    [14] 何强,许进.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与夹闭术的对照研究[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11):578-580.
    [15] 王丹,王新志,陈婧,等. 早期免疫营养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影响[J]. 华南预防医学,2019,45(6):540-543.
    [16] 阎小雨,常志刚,肖诗柔,等. 重症病人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策略[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5):574-578. doi: 10.3760/cma.j.cn115610-20210403-00164
    [17] 周娅,陈倪. 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3):72-74.
    [18] Schneider S,Armbrust R,Spies C,et al. P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 ERAS protocols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A comprehensive review[J]. Arch Gynecol Obstet,2020,301(2):315-326. doi: 10.1007/s00404-019-05321-7
    [19] 刘亚萍,郑青青,嵇武. 基于ERAS理念在日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微创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 东南国防医药,2020,22(1):82-84. doi: 10.3969/j.issn.1672-271X.2020.01.019
    [20] 赵资文,锡晓南,刘兆礼,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1):77-81.
    [21] 刘冰,刘丰果. 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在aSAH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4):574-5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04.043
  • [1] 黄毅, 黄永健, 麦玲, 罗婷.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9
    [2] 刘慧, 严国纪, 吴嘉, 王丹, 习杨彦彬, 李珊珊.  血栓通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及神经异常兴奋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04
    [3] 高静, 宋凤杰, 陈瑜, 资润, 张伟.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03
    [4] 曾婷婷, 冯祖幸, 元静, 伍力, 吴长江, 徐莉, 周芳, 王新, 金于雄, 孟骏宇, 付会佐, 杨建中.  男性酒依赖患者酒精依赖程度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03
    [5] 吕永昌, 罗伟, 张旭刚, 曹然, 李自强, 王荣, 郑啟颖, 刘跃昆, 刘廷艳, 尹吉利, 丁沛沛, 王昆.  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联合康复科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13
    [6] 彭丽佳, 杨渊, 郭然, 熊莉, 李俊杰, 邵建林, 曾卫军.  右美托嘧啶联合纳布啡用于脑膜瘤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06
    [7] 赵洋, 王海洋.  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荣冬靖, 张育安, 张玉林, 肖怡, 常艳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状况与血管硬化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王震, 曹慧, 杨彩彩, 刘冲.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周玲, 钟琼, 王敏, 谭思, 刘永秀.  医联体医护一体化在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金艳, 张亚芳, 武俊, 彭楚冬雪.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防栓病房的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杨孟昌, 邓小凡, 李鹏, 苏文杰, 蒋蓉, 温开兰, 谢敏.  加速康复外科在复杂泡型肝包虫手术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袁沪英, 周晴, 曾雅雅, 万慧敏, 金晓燕.  医护一体化在眼内窥镜辅助下玻璃体切割术眼外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卢江昆, 袁绍峰, 潘良明, 吴鸣, 孔祥东.  快速康复外科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金路.  丙泊酚对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BDNF表达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卿艳萍, 谭姝, 朱幼姗, 杨淑华.  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佘生林.  生活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广州市社区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敖磊.  糖尿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李桂芬.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与P300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王丹.  癫痫持续状态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4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922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2-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02
  • 刊出日期:  2022-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