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怒江2种漆树籽不同部位及提取方法对漆油脂肪酸的影响

解丽 赵歆 吴少雄 刘鹏 周建于

解丽, 赵歆, 吴少雄, 刘鹏, 周建于. 怒江2种漆树籽不同部位及提取方法对漆油脂肪酸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1): 14-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3
引用本文: 解丽, 赵歆, 吴少雄, 刘鹏, 周建于. 怒江2种漆树籽不同部位及提取方法对漆油脂肪酸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1): 14-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3
Li XIE, Xin ZHAO, Shao-xiong WU, Peng LIU, Jian-yu ZHOU.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f Two Kinds of Lacquer Seeds in Nujiang on Fatty Acids of Lacquer Oil[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11): 14-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3
Citation: Li XIE, Xin ZHAO, Shao-xiong WU, Peng LIU, Jian-yu ZHOU.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f Two Kinds of Lacquer Seeds in Nujiang on Fatty Acids of Lacquer Oil[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11): 14-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3

怒江2种漆树籽不同部位及提取方法对漆油脂肪酸的影响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3
基金项目: 昆明医科大学与怒江州林业局校地合作项目(4211702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解丽(1993~),女,云南宣威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周建于,E-mail:754429031@qq.com

  • 中图分类号: R154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f Two Kinds of Lacquer Seeds in Nujiang on Fatty Acids of Lacquer Oil

  •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怒江州漆树籽不同原料及提取方法所获得的漆油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方法  以黑、白2种漆籽为试验材料,通过选用不同部位和提取方法对油脂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所获得油脂进行脂肪酸检测。  结果  以漆树籽果仁为原料经索氏提取得到的漆树籽仁油脂肪酸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60%左右,适宜作为食用油脂。以整个漆树籽为原料,分别通过传统压榨工艺和索氏提取得到的市售食用漆籽油和漆籽油,均以饱和脂肪为主,棕榈酸含量达60%~70%,且市售食用漆籽油由于包装和贮存不当,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减少,导致营养价值降低。白漆籽仁油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比黑漆籽仁油高,而亚麻酸含量则是黑漆籽仁油较高(P < 0.05)。黑漆籽油中还含有约1%的棕榈一烯酸。  结论  漆油提取原料和压榨工艺的选择对所获得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和营养价值有较大影响。
  • 中国是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a)的原产地,在云南省怒江州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习俗中,积淀了丰富的漆树文化内涵,当地居民常以漆树籽制作各种生活美食和治疗药物[1-2]。漆树籽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果核3层,外果皮和中果皮组成籽壳,占全果40%;中果皮可提取漆蜡,含量高达60%以上。果核由内果皮及果仁构成,占全果重60%,果核可榨取漆油,含漆油25%~40%。传统工艺对漆籽油脂的提取均未将漆蜡和漆油进行完全分离。怒江漆蜡(油)在当地称作“碧乃金”,被认为具有食、药保健功能。对分娩后的产妇有恢复体能、提神补气、催乳、补血、止血、消炎、止痛、舒筋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根据漆籽的果皮类型可分为白漆籽与黑漆籽,分别可榨出白漆树油与黑漆树油[3-4]。目前对于怒江漆油这种地方特色油脂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研究较少,白漆油和黑漆油的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区别尚不清楚。

    本研究以经过不同原料压榨得到的白漆树籽油与黑漆树籽油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它们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初步分析,为怒江漆树种籽油的研究和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白漆树籽、黑漆树籽:购买于云南怒江大型农贸市场,泸水市、福贡县、兰坪县各1份,每份2000~3000 g;市售食用白漆树籽油、市售食用黑漆树籽油:市售食用漆油是经传统压榨方法压榨而得,购买于泸水市、福贡县、兰坪县各1份,每份1000~2000 g,固态。乙醚:国药集团;石油醚(30 ℃~60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钠: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钾: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Nexis GC-2030s: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240A:上海鸿都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郑州万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CD-1820-Ⅰ型纯水机:重庆恒诺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1000克摇摆式万能高速粉碎机: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索式提取器:实验室组装.

    1.3.1   样品处理

    采集的3份白漆树籽与黑漆树籽样品各取200 g混合,用石磨、镊子将果皮、果核分离,洗净风干,粉碎后干燥密封备用。

    采集的3份市售食用白漆树籽油、市售食用黑漆树籽油样品各取500 g混合,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1.3.2   漆油的提取

    取处理好的上述样品15 g,用滤纸扎紧放入索式提取器加入石油醚后,在一定条件下水浴回流热提,提取完毕后蒸发溶剂,冷却后得到漆油。(1)漆籽仁油:采用果仁提取;(2)漆籽油:由整颗漆籽果皮和果核提取,含有漆油和部分漆蜡;(3)市售食用漆籽油:由整颗漆籽包括果皮和果核,经粉碎、机械压榨加工而成,含有漆油和部分漆蜡,购买时已经是成品。

    1.3.3   漆油油脂的指标测定

    总脂肪含量测定。(1)参照GB 5009.6—2016[5]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中索氏提取法提取。(2)脂肪酸组成分析。脂肪酸甲酯化: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168—2016要求[6],将白漆籽仁油、黑漆籽仁油、白漆籽油,黑漆籽油、市售食用白漆树籽油、市售食用黑漆树籽油6种油脂各称取0.3 g样品于5 mL刻度试管中,加入2 mL石油醚-苯(1∶1)0.4 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后摇匀,静置10分钟,加入蒸馏水至刻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每个样测定3次,取平均值。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30 m×0.25 mm×0.25 µm的DB-5MS 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50 ℃保持5 min,以5 ℃/min的速率升至190 ℃,保持5 min,以10 ℃/min的速率升至280 ℃,保持15 min。进样口温度:230 ℃;进样模式:载气为高纯氦,柱流量为1 mL/min;扫吹流量:3 mL/min;分流比:100∶1;进样量:1 µL。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80 ℃;电子能量:70 eV;溶剂延迟:1.5 min;采集方式:scan;质量扫描范围:40~550 amu。

    GC-MS检索库:NIST;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实验数据所有数据均为3组平行实验,采用均数±标准差($ \bar x \pm s $)表示,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不同原料和提取方法获得的3种白漆树种子油样品色谱图中主要峰进行全面质谱扫描分析,由GC-MS谱图(图1图3)以及表1可知,白漆籽仁与白漆籽总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7.57 g/100 g和19.93 g/100 g,均含有肉豆蔻酸等13种脂肪酸。其中白漆籽仁油中饱和脂肪酸6种,占脂肪酸总量20.20%,以棕榈酸(16.73%)和硬脂酸(2.94%)为主。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79.78%,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4中,以油酸含量最高(14.77%);多不饱和脂肪酸3种,以亚油酸(63.2%)和亚麻酸(1.11%)含量较高。

    图  1  白漆籽仁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1.  GC-MS chromatogram of white lacquer kernel oil
    图  2  白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2.  GC-MS chromatogram of white lacquer seed
    图  3  市售食用白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3.  GC-MS chromatogram of edible white paint sold in the market
    表  1  不同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n = 3,$ \overline x \pm s $
    Table  1.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lacquer seed oils
    脂肪酸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含量(%)
    白漆籽仁油白漆籽油市售食用白漆籽油黑漆籽仁油黑漆籽油市售食用黑漆籽油
    肉豆蔻酸
    (C14∶0
    0.14 ± 0.0000d 0.14 ± 0.0012d 0.16 ± 0.0058c 0.16 ± 0.0010c 0.55 ± 0.0012b 1.01 ± 0.0153a
    十五碳酸
    (C15∶0
    0.03 ± 0.0000d 0.07 ± 0.0006a 0.06 ± 0.0058b 0.04 ± 0.0000c 0.06 ± 0. 0000b 0.08 ± 0.0058a
    棕榈酸
    (C16∶0
    16.73 ± 0.0577e 65.8 ± 0.5196b 64.63 ± 0.1253c 20.97 ± 0.0577d 70.5 ± 0.0000a 70.47 ± 0.0802a
    棕榈一烯酸
    (C17∶1
    0.38 ± 0.0015c 0.26 ± 0.0027d 0.96 ± 0.0045b 1.25 ± 0.0231a
    十七烷酸
    (C17∶0
    0.11 ± 0.0023 0.05 ± 0.0012 0.08 ± 0.0010 0.04 ± 0.0000
    硬脂酸
    (C18∶0
    2.94 ± 0.0058f 4.76 ± 0.0289c 5.65 ± 0.306b 3.14 ± 0.0322e 4.06 ± 0.0000d 5.31 ± 0.0116a
    油酸
    (C18∶1
    14.77 ± 0.0577e 15.77 ± 0.0577d 19.33 ± 0.0200a 13.23 ± 0.0577f 18 ± 0.0000b 16.97 ± 0.0153c
    亚油酸
    (C18∶2
    63.2 ± 0.0000a 12.3 ± 0.5196c 7.38 ± 0.0603d 58.67 ± 0.0577b 4.23 ± 0.0058e 1.25 ± 0.0404f
    花生酸
    (C20∶0
    0.25 ± 0.0023e 0.47 ± 0.0015d 0.64 ± 0.0058c 0.47 ± 0.0059d 0.87 ± 0.0000b 1.39 ± 0.0200a
    花生一烯酸
    (C20∶1
    0.10 ± 0.0006 0.07 ± 0.0006 0.20 ± 0.0036 0.13 ± 0.0006
    亚麻酸
    (C18∶3
    1.11 ± 0.0058b 0.25 ± 0.0119c 1.55 ± 0.0100a 0.12 ± 0.0006d
    二十二碳酸
    (C22∶2
    0.14 ± 0.0006b 0.05 ± 0.0000c 0.29 ± 0.0064a 0.15 ± 0.0015b
    二十三碳酸
    (C20∶3
    0.05 ± 0.0026
    二十四碳酸
    (C24∶1
    0.08 ± 0.0000b 0.02 ± 0.0006c 0.15 ± 0.0035a 0.02 ± 0.0006c
    脂肪/(g/100g) 7.57 ± 0.2520 19.93 ± 0.1528 11.60 ± 0.100 42.67 ± 0.5508
      注:表1中仅列入了已确定的脂肪酸组分,而尚未确定的脂肪酸尚未列入其中;“-”为未检出;同行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4  黑漆籽仁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4.  GC-MS chromatogram of black lacquer kernel oil

    白漆籽油中饱和脂肪酸6种,占71.29%,以棕榈酸(65.8%)和硬脂酸(4.76%)为主。不饱和脂肪酸7种,总含量为28.7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4中,以油酸含量最高(15.77%);多不饱和脂肪酸3种,以亚油酸(12.3%)含量最高。

    而市售食用白漆籽油中检测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64.63%)和硬脂酸(5.65%);单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19.3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7.38%)。此外,市售食用白漆油中十六烯酸、1,3-二硬脂酸甘油酯、十六碳二酸、二十烷二酸、十七酸、三反油酸甘油酯等6种脂肪酸,总含量占比约2%左右。

    对3种黑漆树种子油样品色谱图中主要峰进行全面质谱扫描分析,由GC-MS谱图(图4-图6)和表1可知,黑漆籽仁与黑漆籽总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11.60 g/100 g和42.67 g/100 g,黑漆籽仁油中含14种脂肪酸,比黑漆籽油多了一种二十三碳酸。其中黑漆籽仁油中饱和脂肪酸6种,总含量为24.86%,以棕榈酸(20.97%)和硬脂酸(3.14%)为主。不饱和脂肪酸8种,总含量为75.10%;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4中,以油酸含量最高(13.23%);多不饱和脂肪酸4种,以亚油酸(58.67%)和亚麻酸(1.55%)含量较高。

    图  5  黑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5.  GC-MS chromatogram of black lacquer seed
    图  6  市售食用黑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6.  GC-MS chromatogram of edible black lacquer oil sold in the market

    黑漆籽油中饱和脂肪酸6种,总含量为76.08%,以棕榈酸(70.5%)和硬脂酸(4.06%)为主。不饱和脂肪酸7种,总含量为23.90%;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4中,以油酸含量最高(18.0%),棕榈一烯酸(1.25%);多不饱和脂肪酸3种,以亚油酸(4.23%)含量最高。

    市售食用黑漆籽油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70.47%)和硬脂酸(5.31%);单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16.97%),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1.25%)。市售食用黑漆油中十六烯酸、1,3-二硬脂酸甘油酯、十六碳二酸、二十烷二酸、14-甲基十六烷酸、顺式-十八烷酸、山嵛酸、十六酸乙烯酯等8种脂肪酸成分,与黑漆籽和黑漆仁油成分不尽相同。总含量约3%左右。

    以同样原料和提取方法得到的黑、白两种漆籽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相似。6种不同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均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以完整原料提取的漆籽油棕榈酸含量更高,而仅以果仁提取的漆籽仁油棕榈酸含量较少(P < 0.05),见表1。对于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油脂以油酸含量最高,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市售食用白漆油 > 黑漆籽 > 市售食用黑漆油 > 白漆籽 > 黑漆籽仁油 > 白漆籽仁油(P < 0.05),见表1图1图6,黑漆籽油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棕榈一烯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从果仁中提取的漆籽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丰富,亚油酸含量排序:白漆籽仁油 > 黑漆籽仁油 > 白漆籽 > 市售食用白漆油 > 黑漆籽 > 市售食用黑漆油(P < 0.05),不同漆油中亚麻酸含量:黑漆籽 > 白漆籽 > 白漆籽仁油 > 黑漆籽仁油(P < 0.05),见表1图1图6

    从脂肪酸种类来看,市售食用漆籽油检测的脂肪酸种类少于漆籽仁油和漆籽油,脂肪酸以饱和脂肪为主,含量占70%以上,又以棕榈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种类较少,亚麻酸未检出。这个结果与李浩成等研究怒江州4个主要产地及不同加工方式漆油成分分析一致[7]。漆籽油以整颗漆树籽为原料,索氏提取后进行脂肪酸测定,检出脂肪酸种类多于市售漆籽油,但含量仍以棕榈酸占主导的饱和脂肪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以油酸为主,占比15%~18%。这个结果可能与原料选择、提取压榨和贮存条件有关。市售食用漆籽油采用传统工艺,将整个漆树籽粉碎后进行机械压榨,原料中包含有果皮和果核,含有漆油和部分漆蜡,因此成品呈固态,当地居民不做任何包装就进行贮存,产品极易被氧化,因此营养价值损失较大。漆籽油提取原料与市售食用漆籽油一致,因此主要成分含量较为相似。但由于没有长时间暴露于空气贮存,因此不饱和脂肪酸种类较多。此外,市售食用白漆油与市售食用黑漆油均含有十六碳二酸、二十烷二酸两种二元酸。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少部分居民食用传统工艺获得的漆油,会出现过敏性皮炎 皮疹等症状[8-9],可能与果皮也参与其中进行压榨,含有漆酚等化学成分有关。

    漆籽仁油提取原料为最核心的果仁部分,提取方式为索氏提取,成分以漆油为主。因此,脂肪酸种类丰富,并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达70%以上,亚油酸含量高达60%左右。这与王佳等对怒江地区4种类型漆树的漆树籽油和蜡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一致[10]。多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调节人类健康和发展的关键营养素[11] ,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所以被称为必需脂肪酸[12-13]。亚油酸具有防癌抗癌,抗粥状动脉硬化,参与脂肪分解与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骨组织的代谢等作用[13-15]。其中检测出含量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含量与漆籽油和市售食用漆籽油相当,对降低人体胆固醇有重要作用[16]。因此,以果仁提取的漆籽油在三种类型的油脂中营养价值最高。

    白漆籽仁油与黑漆籽仁油相比,前者的油酸、亚油酸的含量高于后者,而亚麻酸含量则是黑漆籽仁油较高(P < 0.05)。黑漆籽油还有一个特点,棕榈一烯酸含量高于白漆籽油,达1%左右。棕榈烯酸存在于人体皮肤真皮层中,是我们皮脂中的一种必须脂肪酸,因此它具有天然的亲肤性,而且在动植物油中鲜有存在。

    综上所述,漆油提取原料和压榨工艺的选择对所获得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和营养价值有较大影响。以果仁部分为原料提取的漆籽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营养保健价值最优,适合于作为食用油脂。以整个漆籽(包括果皮和果仁)为原料提取的漆树籽油,含有漆油和部分漆蜡,饱和脂肪含量高,因此营养价值被减弱,但可以作为润肤剂、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等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本研究为漆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 图  1  白漆籽仁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1.  GC-MS chromatogram of white lacquer kernel oil

    图  2  白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2.  GC-MS chromatogram of white lacquer seed

    图  3  市售食用白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3.  GC-MS chromatogram of edible white paint sold in the market

    图  4  黑漆籽仁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4.  GC-MS chromatogram of black lacquer kernel oil

    图  5  黑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5.  GC-MS chromatogram of black lacquer seed

    图  6  市售食用黑漆籽油气质联用图谱

    Figure  6.  GC-MS chromatogram of edible black lacquer oil sold in the market

    表  1  不同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n = 3,$ \overline x \pm s $

    Table  1.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lacquer seed oils

    脂肪酸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含量(%)
    白漆籽仁油白漆籽油市售食用白漆籽油黑漆籽仁油黑漆籽油市售食用黑漆籽油
    肉豆蔻酸
    (C14∶0
    0.14 ± 0.0000d 0.14 ± 0.0012d 0.16 ± 0.0058c 0.16 ± 0.0010c 0.55 ± 0.0012b 1.01 ± 0.0153a
    十五碳酸
    (C15∶0
    0.03 ± 0.0000d 0.07 ± 0.0006a 0.06 ± 0.0058b 0.04 ± 0.0000c 0.06 ± 0. 0000b 0.08 ± 0.0058a
    棕榈酸
    (C16∶0
    16.73 ± 0.0577e 65.8 ± 0.5196b 64.63 ± 0.1253c 20.97 ± 0.0577d 70.5 ± 0.0000a 70.47 ± 0.0802a
    棕榈一烯酸
    (C17∶1
    0.38 ± 0.0015c 0.26 ± 0.0027d 0.96 ± 0.0045b 1.25 ± 0.0231a
    十七烷酸
    (C17∶0
    0.11 ± 0.0023 0.05 ± 0.0012 0.08 ± 0.0010 0.04 ± 0.0000
    硬脂酸
    (C18∶0
    2.94 ± 0.0058f 4.76 ± 0.0289c 5.65 ± 0.306b 3.14 ± 0.0322e 4.06 ± 0.0000d 5.31 ± 0.0116a
    油酸
    (C18∶1
    14.77 ± 0.0577e 15.77 ± 0.0577d 19.33 ± 0.0200a 13.23 ± 0.0577f 18 ± 0.0000b 16.97 ± 0.0153c
    亚油酸
    (C18∶2
    63.2 ± 0.0000a 12.3 ± 0.5196c 7.38 ± 0.0603d 58.67 ± 0.0577b 4.23 ± 0.0058e 1.25 ± 0.0404f
    花生酸
    (C20∶0
    0.25 ± 0.0023e 0.47 ± 0.0015d 0.64 ± 0.0058c 0.47 ± 0.0059d 0.87 ± 0.0000b 1.39 ± 0.0200a
    花生一烯酸
    (C20∶1
    0.10 ± 0.0006 0.07 ± 0.0006 0.20 ± 0.0036 0.13 ± 0.0006
    亚麻酸
    (C18∶3
    1.11 ± 0.0058b 0.25 ± 0.0119c 1.55 ± 0.0100a 0.12 ± 0.0006d
    二十二碳酸
    (C22∶2
    0.14 ± 0.0006b 0.05 ± 0.0000c 0.29 ± 0.0064a 0.15 ± 0.0015b
    二十三碳酸
    (C20∶3
    0.05 ± 0.0026
    二十四碳酸
    (C24∶1
    0.08 ± 0.0000b 0.02 ± 0.0006c 0.15 ± 0.0035a 0.02 ± 0.0006c
    脂肪/(g/100g) 7.57 ± 0.2520 19.93 ± 0.1528 11.60 ± 0.100 42.67 ± 0.5508
      注:表1中仅列入了已确定的脂肪酸组分,而尚未确定的脂肪酸尚未列入其中;“-”为未检出;同行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桂花. 滇西北各民族的美味特色[J]. 烹调知识,2019,(8):56-57.
    [2] 王成章. 漆籽漆蜡(油)的化学组成和开发前景[J]. 林业科技通讯,2001,(9):5-6. doi: 10.3969/j.issn.1671-4938.2001.09.001
    [3] 高志英,沙丽娜. 傈僳族漆油饮食文化论[J]. 民族学刊,2015,6(5):54-63+111-114. doi: 10.3969/j.issn.1674-9391.2015.05.007
    [4] 王洪云. 漆蜡(油)的成分及其综合利用价值[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3+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5009.6—201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5009.168—2016,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7] 李浩成,唐乙云,杨绍兵,等. 基于GC-MS和PCA对怒江州4个主要产地及不同加工方式漆油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2020,45(9):92-96.
    [8] 付萍,蔡梅,冒长峙. 食用漆油致皮肤过敏五例[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56. doi: 10.3760/j.issn:0412-4030.2006.03.025
    [9] 齐志文,王成章,蒋建新. 漆酚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进展[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18,52(4):60-66.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8.04.010
    [10] 王佳,王森,邵凤侠,等. 怒江地区漆树籽油和蜡的脂肪酸成分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2019,34(6):68-74+80. doi: 10.3969/j.issn.1003-0174.2019.06.012
    [11] Je L,Hyungjae L,Seokbeom K,et al. Fatty Acid Desaturase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Regulation,and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s[J]. Nutrients,2016,8(1):23. doi: 10.3390/nu8010023
    [12] 赵晓燕,马越. 亚麻酸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1):27-29+5. doi: 10.3969/j.issn.1006-2513.2004.01.008
    [13] 吴洪号,张慧,贾佳,等. 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1,32(8):135-140.
    [14] 张春娥,张惠,刘楚怡,等. 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 粮油加工,2010,(5):18-21.
    [15] 廖振林,李倩滢,陈俊杰,等. 亚麻籽油组分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2021,37(11):1-11.
    [16] 王炜,张伟敏.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特性[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4):44-46. doi: 10.3969/j.issn.1006-9577.2005.04.014
  • [1] 李继舟, 李宏伟, 汤胜宇, 姜泽军, 郭萌萌, 李雅甜, 杨红玲.  金钗石斛多糖调节Plin5介导心肌细胞脂肪酸β氧化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2
    [2] 王秀花, 何泽然, 李志蕻, 王慧铃, 苏红艳.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临床应用点评与规范、合理使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8
    [3] 张学敏, 田云粉.  胆汁酸代谢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中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25
    [4] 吴乐艳, 侯雯清, 孙孔春, 杨璨瑜, 舒纹, 沈报春.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酸片剂中神经酸含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朱为梅, 华鹏, 罗宇超, 杨红玲, 李亚山, 赵红宇.  低铅染毒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肪酸分解加重其肝脏损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解润芳, 佟钧, 诸晨, 徐天勇, 解继明.  水浸GC-MS法检测生物检材中的百草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曾慧娟.  首诊尿毒症患者用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高文秀.  氟保护漆Duraphat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王尚文.  GC-MS同时检测生物检材中的苯巴比妥、布洛芬、尼可刹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吴文娟.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对急性肺栓塞短期预后的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田薇.  利拉鲁肽调节脂肪酸的β-氧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症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李继印.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云南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李继印.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鼠全血中3种CYP450探针药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田云粉.  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的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韩迪.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鸡肉中5种雌激素残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苏虹.  孕产妇血清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苏梅惠.  应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评价傣族居民膳食脂肪酸摄入与肥胖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王心昕.  膳食脂肪酸摄入及构成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杨茜.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薄荷油外用治疗人体蠕形螨的疗效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

    1. 裴露,段忠玉. 漆树与傈僳族医药的医学人类学研究. 医学与哲学. 2023(16): 72-7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图(6)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02
  • HTML全文浏览量:  1847
  • PDF下载量:  29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0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1-15
  • 刊出日期:  2021-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