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田波 刘俊 张丽华 何蓉 古善群 李重熙

邓菊庆, 于璐, 刘杰, 廖丽琼, 范方淑, 孙洁, 许赟赟. 76例DCD肝移植病理形态学观察[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10): 40-44.
引用本文: 田波, 刘俊, 张丽华, 何蓉, 古善群, 李重熙.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152-15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7
Deng Ju Qing , Yu Lu , Liu Jie , Liao Li Qiong , Fan Fang Shu , Sun Jie , Xu Yun.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of 76 Cases of DCD Liver Transplant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38(10): 40-44.
Citation: Bo TIAN, Jun LIU, Li-hua ZHANG, Rong HE, Shan-qun GU, Chong-xi LI. Disease Distribution Pattern Among HIV/AIDS Inpatients in Kunming from 2012 to 2020[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8): 152-15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7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7
基金项目: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8ZX103021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田波(1986~),女,云南鹤庆人,医学硕士,公卫医师,主要从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李重熙,E-mail:lichongxi520@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512.91; R373.9

Disease Distribution Pattern Among HIV/AIDS Inpatients in Kunming from 2012 to 2020

  • 摘要: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HIV/AIDS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2012~2020年疾病谱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科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7 756例住院患者资料,比较各年住院患者人数及人口学差异,用χ2检验分析2012年至2020年,各年疾病的分布及构成比变化趋势。  结果  2012至2020年HIV/AIDS住院人数呈上升的趋势,2019年和2020年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P < 0.001)。HIV合并感染的疾病前5位分别为细菌性肺炎39.01%、结核病23.58%、念珠菌病23.19%、卡氏肺囊虫肺炎8.88%、巨细胞病毒感染3.83%。细菌性肺炎在2012年至2016年呈上升的趋势,2017年至2020年均呈下降的趋势;结核病在2012年至2014年有所上升,2015年后逐渐下降;念珠菌病2012年至2016年呈上升的趋势,2016年至2020年均呈下降的趋势;PCP在2012年至2017年呈上升的趋势,2017年至2020年均呈下降的趋势。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其次为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非HIV相关疾病中,肝脏疾病发生率较高34.39%,其中丙肝22.54%,乙肝5%,药物性肝损伤4.47%,脂肪肝1.48%,酒精肝0.67%,自身免疫性肝病0.16%。肝脏疾病在2012年至2014年呈上升的趋势,2015年至2019年明显下降,2020年有所上升(P < 0.001)。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P < 0.001),其余疾病的发生率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结论  HIV阳性住院患者人数增加,常见疾病为细菌性肺炎、肝脏疾病、结核病、念珠菌病、PCP等,机会性感染多呈下降的趋势,非HIV相关疾病则有上升的趋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已在中国实施多年,并逐渐从制度建设阶段过渡到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提升阶段,因此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高效的临床教学需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以更好满足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3]。近年来,由美籍教育工作者大卫库伯(David Kolb)所提出的Kolb学习风格受到了极大关注,并提出学习由具体实践(concrete experience,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RO)、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AC)和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AE) 4个学习环节构成[4]。4个阶段,2个学习环节分别组合形成了4个学习类型:发散型、吸收型、聚集型、调节型[5]。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教学有助于增加其学习态度的积极性,更便于学习者对课程的了解与把握,且不同教学风格与考核成绩相关[6]。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是指临床医师在平时诊疗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互动沟通技术、基础知识、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及个人感受,从而使受到诊疗服务的个人和人群获益[7]

    目前,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方面的相关研究,多从评价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但从培养方面的探讨相对较少。所以,本研究将对住培生的Kolb学习风格和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进行现状研究,旨在了解临床医学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风格,并分析比较不同学习风格实习生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上的差异。为更有效地基于不同学习风格实习生,提升其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采用问卷星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培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 a以上;已完成包括内、外、妇、儿、急诊等科室的轮转;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请假累计超过1个月。

    1.2.1   测评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本研究团队自行编制,包括性别、民族、年龄等个人基本信息。(2)Kolb学习风格量表(learning style inventory,LSI)[8]该量表是由Kolb等人基于经验学习理论编制,用于测评学习者学习风格偏好,其Cronbach’ s系数为0.81,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均较高。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包括CE、AC、RO、AE 4个阶段。该量表由12个问题构成,学习者按照自身的偏好程度分别用1、2、3、4四个数字进行排序,12个问题中代表某学习阶段的部分选项的分数之和,即为该学习阶段的最终得分。按照学习者对四个阶段的偏好差异,把其互相对立存在的学习模式作为一个维度,将学习方式偏好分成2个维度,加工信息维度(主动实践-反思观察)中,若AE-RO≤6或AE-RO≥7分别为偏好反思分析和自主实践的学习模式;感知信息维度(抽象定义-具体经验)中,若AC-CE≤7或AC-CE≥8分别为偏好具体经验和抽象概念的学习模式。Kolb等由此建立了4个学习风格类别,发散型(AC-CE≤7及AE-RO≤6),吸收型(AC-CE≥8及AE-RO≤6),聚合型(AC-CE≥8及AE-RO≥7)和调节型(AC-CE≤7及AE-RO≥7),以此得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偏好。(3)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9]:采用的问卷是《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由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研制,通过李克特五级评分量表的方法,对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力状况开展了自主评估的研究[10]。问卷包括八个方面,分别涉及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学习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11]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中对住培生的一般资料、Kolb学习风格和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使用问卷法,发放前,向调查对象阐明调查目的并讲解问卷填写方法,问卷填报完毕由调查员统一收集。

    1.2.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bar x \pm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n(%)]表示,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调查累计发出有效问卷200份,收集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82%,故选取163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163名住培生中,男生67(40.9%),女生96(59.1%);汉族123名(75.5%),少数名族40(24.5%);年龄<25岁69人(42.3%),年龄≥25岁94人(57.7%)。

    本研究163名住培生的学习风格类型中,偏好聚合型学习风格的人最多,共75人(46.1%),调节型、发散型次之,偏好吸收型学习风格的人最少,共22人(13.7%),见表1

    表  1  临床医学生学习风格类型($ \bar x \pm s $,n=163)
    Table  1.  Types of learning styles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bar x \pm s $,n=163)
    学习风格类型n百分比(%)
    调节型3823.2
    发散型2817.1
    聚合型7546.1
    吸收型2213.7
    合计1631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不同学习风格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情况,比较四种不同学习风格住培生的岗位胜任力得分,吸收型得分最高,发散型、调节型次之,聚合型最低。吸收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在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上分数最高,调节型和发散型分别在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学术研究能力得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医生职业精神和素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与管理能力3个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不同学习风格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情况[($ \bar x \pm s $),分]
    Table  2.  Clinician post competency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bar x \pm s $),scores]
    项目 调节型 发散型 聚合型 吸收型 F P
    岗位胜任力 3.83±0.66 3.91±0.56 3.80±0.40 4.28±0.71 3.74 <0.001*
    临床基本能力 3.99±0.59 3.60±0.73 4.04±0.58 4.10±0.75 5.58 <0.001*
    医生职业精神和素养 4.06±0.54 3.92±0.68 4.08±0.60 4.22±0.65 1.68 0.173
    医患沟通能力 4.08±0.56 3.89±0.61 4.07±0.60 4.26±0.58 2.93 <0.001*
    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 4.10±0.71
    3.72±0.74 4.07±0.59 3.98±0.57 3.31 <0.001*
    团队合作能力 4.36±0.50 3.91±0.69 4.17±0.56 4.38±0.63 4.03 <0.00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99±0.48 3.89±0.68 4.14±0.55 4.20±0.77 2.05 0.109
    信息与管理能力 3.94±0.50 3.80±0.63 4.06±0.62 4.13±0.70 2.24 0.085
    学术研究能力 3.82±0.67 4.14±0.74 4.01±0.64 4.07±0.81 3.27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中,住培生的学习风格以聚合型(46.1%)为主,调节型(23.2%)和发散型(17.1%)次之,吸收型(13.7%)最少。本研究结果与郭蕾蕾等[12]研究结果:学生学习风格以调节型和聚合型为主,具有部分一致。但和Rassin等[13]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国外学生则偏向于以发散型和吸收型为主。中外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差距,可能由于中外教学理念和培训模式差异造成。

    聚合型学习者较偏好抽象概念与主动实践,思考严谨,擅长掌握基础知识和处理现实问题,并通过演绎推理,发现问题,也擅长解决问题,但处理人际关系存在短板[14]。由此可见,虽然住培生以聚合型为主,对抽象理论和实际运用感兴趣,比较擅长利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练习来提升临床能力,但相对欠缺想像力和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不太重视人际关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面对临床问题能够更加理性面对、积极解决,但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短板。因此,在住培期间需要带教老师的讲解以及操作技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其在理论和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也要鼓励住培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协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处理临床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不同学习风格住培生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吸收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得分最高。同时,该类型学习风格学生,在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取得最高分数,且不同学习风格住培生,在此3方面间的差别也具有统计意义(P < 0.05)。可能与吸收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倾向于具体经验和主动实践,擅于依靠直接经验学习并付诸行动,且乐于与人交往[15]。本研究中,发散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在学术研究能力方面分数最高(P < 0.05),而在临床基本能力方面分数最低,此类学习风格的住培生想像力更加丰富、思维活跃,擅于理解人或通过观察的方法寻找解决的办法,但处理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能力稍有欠缺[16]。而临床医学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因此,根据发散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制订课程实施方案时,除了充分发挥其擅长观察教学和人际沟通等优点之外,同时需要克服相对弱点,多设置实际操作科目,训练动手作业的能力,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经一步强化。调节型学习风格的住培生的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方面得分最高(P < 0.05),这种学习风格学习者思维能力强,对抽象概念和知识点了解扎实,但不擅长解决人际关系[1718]。该类学习风格住培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较强,但需要更多团队合作项目,以逐渐改善短板,提高综合能力。

    由此可知,不同学习风格在岗位胜任力的不同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通过对学习风格的了解,可以针对性的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住培生开展相应培训,以整体提高住培生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

  • 图  1  2012年至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

    Figure  1.  Incid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A IDS inpatients,2012~ 2020 (%)

    图  2  2012年至2020年常见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变化趋势

    Figure  2.  Trend of the incidence of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from 2012 to 2020

    图  3  HIV/AIDS住院患者中结核病的构成比(%)

    Figure  3.  Proportion of tuberculosis in HIV/AIDS inpatients (%)

    图  4  2012年至2020年非HIV相关疾病变化趋势

    Figure  4.  Non-HIV-related disease trends from 2012 to 2020

    表  1  2012至2020年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基本情况[$\bar x \pm s$/M(P25P75)/n(%)]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with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with AIDS from 2012 to 2020 [$\bar x \pm s$/M(P25P75)/n(%)]

    项目2012年
    n = 734)
    2013年
    n = 727)
    2014年
    n = 678)
    2015年
    n = 748)
    2016年
    n = 708)
    2017年
    n = 750)
    2018年
    n = 909)
    2019年
    n = 1258)
    2020年
    n=1244)
    χ2
    P
    平均住院日 19(10,34) 19(11,32) 18(10,29) 19(11,30) 21(12,33) 18(12,29) 19(12,27) 14(9,20) 14(8,21) 318.202 < 0.001*
    年龄 50.86 ± 11.63 51.8 ± 13.13 49.36 ± 12.9 49.62 ± 12.3 50.17 ± 13.4 49.7 ± 13.6 48.87 ± 13.3 48.95 ± 13.67 38.33 ± 13.0 5.762 < 0.001*
    性别
     男 525(71.3) 540(74.3) 483(71.2) 575(76.9) 518(73.2) 551(73.5) 650(71.5) 889(70.6) 904(72.7) 1.581 0.991
     女 211(28.7) 187(25.7) 195(28.8) 173(23.1) 190(26.8) 199(26.5) 259(28.5) 369(29.3) 340(27.3)
    婚姻状况
     未婚 55(7.5) 72(9.9) 122(18.0) 128(17.1) 121(17.1) 134(17.9) 127(14.0) 127(10.1) 209(16.8) 27.383 0.002*
     已婚 654(89.1) 605(83.2) 466(68.7) 525(70.2) 495(69.9) 473(63.1) 666(73.3) 1029(81.8) 897(72.1)
     离异丧偶 25(3.4) 50(6.8) 90(13.3) 95(12.7) 92(13.0) 143(19.0) 116(12.7) 102(8.1) 138(11.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2年至2020年常见机会性感染分布情况[n(%)]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from 2012 to 2020 [n(%)]

    疾病2012年
    n = 734)
    2013年
    n = 727)
    2014年
    n = 678)
    2015年
    n = 748)
    2016年
    n = 708)
    2017年
    n = 750)
    2018年
    n = 909)
    2019年
    n = 1258)
    2020年
    n = 1244)
    χ2
    P
    结核病 140(19.1) 217(29.8) 206(30.4) 210(28.1) 168(23.7) 162(21.6) 232(25.5) 269(21.4) 225(18.1) 77.669 < 0.001*
    PCP 27(3.7) 40(5.5) 54(8.0) 59(7.9) 73(10.3) 84(11.2) 88(9.7) 112(8.9) 67(5.4) 57.735 < 0.001*
    细菌性肺炎 217(29.6) 227(31.2) 245(36.1) 310(41.4) 335(47.3) 353(47.1) 367(40.4) 507(40.3) 465(37.4) 94.239 < 0.001*
    念珠菌病 82(11.2) 211(29) 220(32.4) 219(29.3) 253(35.7) 208(27.7) 241(26.5) 252(20.0) 113(9.1) 344.442 < 0.001*
    弓形虫感染 2(0.3) 9(1.2) 10(1.5) 9(1.2) 10(1.4) 18(2.4) 18(2.0) 29(2.3) 35(2.8) 28.683 < 0.001*
    巨细胞感染 10(1.4) 18(2.5) 5(0.7) 17(2.3) 23(3.2) 34(4.5) 43(4.7) 81(6.4) 66(5.3) 72.55 < 0.001*
    隐球菌感染 20(2.7) 15(2.1) 29(4.3) 33(4.4) 23(3.2) 15(2.0) 29(3.2) 48(3.8) 51(4.1) 16.096 0.041*
    PM 2(0.3) 15(2.1) 16(2.4) 21(2.8) 29(4.1) 21(2.8) 30(3.3) 27(2.1) 45(3.6) 39.336 < 0.001*
    脑白质病 6(0.8) 8(1.1) 10(1.5) 5(0.7) 5(0.7) 5(0.7) 9(1.0) 55(4.4) 39(3.1) 83.637 < 0.001*
    带状疱疹 20(2.7) 18(2.5) 31(4.6) 16(2.1) 26(3.7) 21(2.8) 19(2.1) 32(2.5) 21(1.7) 19.252 0.014*
    单纯疱疹 17(2.3) 32(4.4) 21(3.1) 22(2.9) 20(2.8) 16(2.1) 20(2.2) 20(1.6) 21(1.7) 21.577 0.006*
    HIV相关血小板减少 10(1.4) 8(1.1) 13(1.9) 12(1.6) 8(1.1) 17(2.3) 19(2.1) 28(2.2) 27(2.2) 8.254 0.40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2年至2020年住院患者合并非HIV相关疾病情况[n(%)]

    Table  3.   Inpatients with non-HIV related diseases from 2012 to 2020 [n(%)]

    疾病2012年
    n = 734)
    2013年
    n = 727)
    2014年
    n = 678)
    2015年
    n = 748)
    2016年
    n = 708)
    2017年
    n = 750)
    2018年
    n = 909)
    2019年
    n = 1258)
    2020年
    n = 1244)
    χ2P
    肝脏疾病 330(45.0) 307(42.2) 311(45.9) 338(45.2) 270(38.1) 225(30) 254(27.9) 273(21.7) 359(28.8) 268.591 < 0.001*
    性病 10(1.4) 20(2.8) 17(2.5) 16(2.1) 16(2.2) 28(3.7) 53(5.8) 61(4.8) 43(3.4) 42.89 < 0.001*
    非HIV相关肿瘤 5(0.7) 15(2.1) 15(2.2) 15(2.0) 9(1.3) 25(3.3) 23(2.5) 40(3.2) 66(5.2) 53.535 < 0.001*
    糖尿病 16(2.2) 26(3.6) 14(2.1) 26(3.5) 30(4.2) 29(3.9) 43(4.7) 81(6.4) 67(5.4) 36.867 < 0.001*
    高血压 17(2.3) 38(5.2) 32(4.7) 35(4.7) 39(5.5) 34(4.5) 63(6.9) 87(6.7) 96(7.7) 36.067 < 0.001*
    肾脏疾病 17(2.3) 46(6.3) 45(6.6) 37(4.9) 68(9.6) 57(7.6) 59(6.5) 97(7.7) 118(9.5) 51.063 < 0.001*
    胃肠疾病 20(2.7) 38(5.2) 34(5.0) 36(4.8) 54(7.6) 58(7.7) 100(11.0) 93(7.4) 94(7.6) 59.429 < 0.001*
    心脑血管疾病 30(4.1) 62(8.5) 51(7.5) 61(8.1) 60(8.5) 94(12.5) 107(11.8) 212(16.8) 182(14.6) 121.869 < 0.001*
    胆囊(道)疾病 17(2.3) 31(4.3) 24(3.5) 27(3.6) 44(6.2) 26(3.5) 30(3.3) 41(0.3) 42(3.4) 19.028 0.01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UNAIDS. Global AIDS update 2016[EB/OL]. [2019-01-31]. http://www.unaids.org/en/resources/documents/2016/Global-AIDS-up-date-2016.
    [2] O’Connell S,Enkelmann J,Sadlier C,et al. Late HIV presentation-missed opportunitie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 changing pattern over time[J]. Int J STD AIDS,2017,28(8):814-821. doi: 10.1177/0956462416674093
    [3] Mocroft A,Lundgren J D,Sabin M L,et 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for late presentation for HIV-positive persons in Europe:resuls from the collaboration of observational HIV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Europe study (COHERE)[J]. PloS Med,2013,10(9):e1001510.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1510
    [4] 刘恒丽,李侠,杨欣平,等. 云南省2992例HIV/AIDS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18(5):525-530.
    [5] Yin G W,Guo Y,Jin B. Expressions of NDRG1,VEGF and Ki-67 in condyloma acuminatum[J].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2016,30(3):773-776.
    [6] Sezgin E,Van Natta M L,Thorne J E,et al. Secular trends i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cancers,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IDS during the era of modern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HIV Med,2018,19(6):411-419. doi: 10.1111/hiv.12609
    [7] Vitoria M,Vella S,Ford N. Scaling up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Adapting guida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J]. Curr Opon HIV AIDS,2013,8(1):12-18. doi: 10.1097/COH.0b013e32835b8123
    [8] 何盛华,周锐锋,刘大凤,等. 四川地区1465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5):592,593,596.
    [9] 孙燕,陈昭云,赵清霞,等. 河南省2009年至2016年不同时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状况比较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36(11):678-680.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8.11.008
    [10] 韦林华、张彤、吴锋耀,等. HAART时代HIV/AIDS住院病人机会性感染疾病谱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5):454-457.
    [11] Rubaihayo J,Tumwesigye N M,Konde-Lule J,et al.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HIV / AIDS in uganda[J]. BMC Res Notes,2016,9(1):501. doi: 10.1186/s13104-016-2317-7
    [12] Reddy SG,Ali SY,Khalidi A,et al. Study of infections amo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in shadan hospital,telangana,india[J]. Indian J Sex Transm Dis AIDS,2016,37(2):147-150. doi: 10.4103/0253-7184.192122
    [13] Ford N,Shubber Z,Meintjes G,et al. Causes of hospital admission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wordwid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HIV,2015,2(10):e438-e444. doi: 10.1016/S2352-3018(15)00137-X
    [14] Gao L,Zhou F,Li X,et al. HIV/TB co-infection in Mainland of China: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0,5(5):e10736. doi: 10.1371/journal.pone.0010736
    [15] 沈佳胤,卢洪洲.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6):543-546.
    [16] 田波,何利平,刘俊,等. HIV合并HBV/HCV病人抗病毒治疗五年疗效及生存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7):26-29.
  • [1] 赵红瑞, 向雪琳, 王中杰, 夏宇, 王化丹, 马敏, 何利平.  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12
    [2] 滕芬, 田波, 李重熙, 金永梅, 陈海云, 刘俊.  BIC/FTC/TAF单片方案真实世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1
    [3] 潘水水, 白劲松, 李重熙, 艾志琼, 田波, 母昌垒, 刘怡涵, 刘俊.  HIV/AIDS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22
    [4] 张杰, 孙卉, 木丽华, 杨德兴, 钱传云.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5
    [5] 张媛, 李宏, 崔文龙, 唐松源, 刘颖婷.  云南省2017年~2019年老年患者疾病谱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20
    [6] 潘水水, 白劲松, 李重熙, 陈海云, 刘俊, 艾志琼.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特征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16
    [7] 黄山, 吕松琴, 段洪芬, 施金丽, 李光敏, 黄岗, 李佳能, 李晓非.  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影响的队列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8
    [8] 田波, 何利平, 刘俊, 李重熙, 白劲松, 古善群.  HIV合并HBV/HCV患者ART五年中肝功能动态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王维波, 金永梅, 杨俊婕, 钱丽芳, 房梅芹, 白劲松.  艾滋病科应用移动护士站满意度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冯峻, 王尚文, 张诤, 李玉明.  边疆多民族地区不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马雪婷, 李娅.  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飞秋月.  HIV感染妇女宫颈疾病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兰青.  云南省部分地区HIV/AIDS合并HBV感染的流行状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宋文娟.  Tei指数对HIV感染/AIDS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祁燕伟.  云南省HIV/AIDS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吴安玥.  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李磊.  2003年至2011年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部恶性肿瘤病谱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李鲜丽.  老年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T细胞斑点试验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肺结核感染中不同T细胞水平临床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4)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63
  • HTML全文浏览量:  2595
  • PDF下载量:  2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0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8-04
  • 刊出日期:  2021-08-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