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11期

基础医学
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三萜类化学成分的UPLC-IT-TOF/MS分析
陈兴龙, 张敏, 杨琪瑶, 罗永谋, 曹婷婷, 唐丽萍, 李勇
2021, 42(11): 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1
摘要(3359) HTML (1967) PDF (143)
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IT-TOF/MS)技术定性分析茯苓95%乙醇提取物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UHPLC XB-C18色谱柱,甲酸/水(0.05/100,v/v)-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范围为190~400 nm。使用ESI离子源,三氟乙酸钠校正,电喷雾正负离子同时检测,Shimadzu Composition Formula Predictor软件定性分析茯苓三萜类化合物。  结果  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结合氮规则和Scifinder数据库检索,从茯苓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2个三萜类成分,结构类型包括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和其他羊毛甾三萜类型。  结论  通过LC-MS快速分析了茯苓醇提取物中三萜类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头顶一颗珠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王晓珍, 刘录, 吴安超, 王钺涵, 周志宏, 杨竹雅
2021, 42(11): 9-1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2
摘要(2938) HTML (1928) PDF (104)
摘要:
  目的  研究头顶一颗珠(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方法  运用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试验方法,对头顶一颗珠分离后的不同馏分进行活性筛选,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  结果  筛选出头顶一颗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活性部位,并鉴定了其3个主要成分,均为偏诺皂苷。  结论  头顶一颗珠具有显著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该作用的活性成分为偏诺皂苷。
怒江2种漆树籽不同部位及提取方法对漆油脂肪酸的影响
解丽, 赵歆, 吴少雄, 刘鹏, 周建于
2021, 42(11): 14-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3
摘要(2807) HTML (1814) PDF (28)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怒江州漆树籽不同原料及提取方法所获得的漆油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方法  以黑、白2种漆籽为试验材料,通过选用不同部位和提取方法对油脂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所获得油脂进行脂肪酸检测。  结果  以漆树籽果仁为原料经索氏提取得到的漆树籽仁油脂肪酸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60%左右,适宜作为食用油脂。以整个漆树籽为原料,分别通过传统压榨工艺和索氏提取得到的市售食用漆籽油和漆籽油,均以饱和脂肪为主,棕榈酸含量达60%~70%,且市售食用漆籽油由于包装和贮存不当,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减少,导致营养价值降低。白漆籽仁油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比黑漆籽仁油高,而亚麻酸含量则是黑漆籽仁油较高(P < 0.05)。黑漆籽油中还含有约1%的棕榈一烯酸。  结论  漆油提取原料和压榨工艺的选择对所获得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和营养价值有较大影响。
临床研究
云南某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2021, 42(11): 20-2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4
摘要(4285) HTML (2272) PDF (22)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5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利用其中的SDS量表对住院患者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  结果  在525例新入院患者中,非抑郁组418例(79.6%),抑郁组107例(20.4%);2组间的年龄、性别、慢病数量、MNA-SF、SAS、MMSE、BADL、ALS、Morse、RomaⅢ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慢病数量(OR = 1.473,95%CI:1.050~2.067,P = 0.025)、失能(OR = 1.450,95%CI:1.073~1.958,P = 0.015)、焦虑(OR = 2.442,95%CI:1.829~3.259,P < 0.001)、认知功能障碍(OR = 1.488,95%,CI:1.072~2.066,P = 0.018)、失眠(OR = 1.620,95%CI:1.147~2.288,P = 0.006) 、社会支持障碍(OR = 2.544,95%,CI:1.165~5.555,P = 0.019)是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通过将模型预测概率作为新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9,临界值为0.595(CI:0.822~0.897,P < 0.001),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82。  结论  老年抑郁状态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该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SPECT-CT核素显像在咽鼓管功能的临床研究
杨晶, 杨一兵, 朱高红, 王学红, 邓赟
2021, 42(11): 27-3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5
摘要(2353) HTML (1711) PDF (18)
摘要:
  目的  探讨SPECT-CT核素显像在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检查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A组)、中耳胆脂瘤(B组)及外伤性鼓膜穿孔(C组)的患者40例分为3组,均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Valsalva检查(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咽鼓管阻塞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与Valsalva检查(对照组)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说明咽鼓管阻塞是中耳炎的病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可以动态观察咽鼓管阻塞的程度,有助于咽鼓管阻塞部位的判断。
外周血粒淋比(NLR)和衍生粒淋比(dNL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杨毅, 张拥波
2021, 42(11): 33-3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6
摘要(3354) HTML (1954) PDF (45)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粒淋比(NLR)和衍生粒淋比(dNL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出血转化(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AIS-LAA)患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LAA患者151例,根据HT发生的情况分为HT组19例和non-HT组13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评价NLR、dNLR对AIS-LAA患者HT的预测价值。  结果  (1)HT组患者入院时NHI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高于non-HT组,HT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多于non-HT组,HT组淋巴细胞计数、NLR及dNLR高于non-HT组(P <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LR[Adjusted OR(aOR)=1,441,95% CI (1.154~1.798),P = 0.001]、dNLR[aOR=1.505,95% CI ((1.163~2.165),P < 0.001]是AIS-LAA患者HT的独立影响因素;(3)ROC曲线提示,NLR预测AIS-LAA患者HT的AUC为0.71 [95% CI (0.63~0.78),P = 0.004],NLR的cut-off值为4.61,灵敏度63.16%,特异度80.3%;dNLR预测AIS-LAA患者HT的AUC为0.75 [95% CI (0.67~0.82),P < 0.001],dNLR的cut-off值为2.78,灵敏度63.16%,特异度83.3%。  结论  NLR和dNLR可能是AIS-LAA患者HT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dNLR对AIS-LAA患者HT的预测价值更高。
妊娠期阴道菌群变化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郭珊珊, 刘继红
2021, 42(11): 38-4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7
摘要(3183) HTML (1955) PDF (2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正常妊娠与胎膜早破孕妇的阴道微生物群落分析,阐明阴道菌群变化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不同孕周阶段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分泌物50例为实验组,正常孕妇阴道分泌物30例为正常对照组,提取细菌DNA后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胎膜早破与正常孕妇阴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   结果   各组的Alpha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菌群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Stress = 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根据维恩图显示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为529个;未足月正常对照组组的多样性最低,为207个。   结论   正常孕期阴道菌群较稳定,Alpha多样性小,Beta多样性显著。妊娠期阴道微生物群落以卷曲乳杆菌为主,若孕期阴道内菌群多样性增加,惰性乳杆菌、加德纳菌、纤毛菌、普氏菌、奇异菌等异常增加,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病、胎膜早破。
二维超声评估孕龄、双顶径与胎儿甲状腺大小相关性
李秀玲, 董旭东, 刘焕玲, 颜芳, 侯晴沙, 陈醇
2021, 42(11): 45-5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8
摘要(3065) HTML (1979) PDF (15)
摘要:
  目的  利用经腹部二维超声探讨胎儿不同孕周、双顶径与甲状腺大小相关性的研究,建立胎儿甲状腺正常参考范围,用于临床评估胎儿甲状腺功能。  方法  对740名妊娠20~38周的健康孕妇进行测量胎儿甲状腺直径、周长及面积,计算5th、50th、95th百分位数,分析其分别与孕周、双顶径的相关性。  结果  获得20~38周胎儿甲状腺的直径、周长及面积的正常参考范围,发现其第5th、50th、95th百分位数分别随孕龄增加而增大,与孕龄呈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9、0.904、0.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同时随双顶径增加而增大,与双顶径呈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0.914、0.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建立不同孕龄和双顶径胎儿甲状腺正常参考范围,不仅有助于监测高风险胎儿甲状腺的大小,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还可通过监测甲状腺大小来评估甲状腺肿大胎儿宫内治疗的效果。
HPV在口咽鳞癌的临床意义
冯恩梓, 王登欢, 张冉, 杨兴宇, 张楠, 杨洁, 吴锡芳
2021, 42(11): 51-5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9
摘要(3812) HTML (2036) PDF (32)
摘要:
  目的  探讨HPV与口咽鳞癌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诊治并符合入组标准的129例口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HPV16/18型DNA探针、HPV 6/11型DNA探针对收集的病理标本进行检测。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HPV阳性率39.53%,全部为高危型HPV 16/18感染;扁桃体区及舌根区阳性率最高;HPV阳性组中发病年龄小于60岁(P = 0.041)、分期为早期(P = 0.001)的病例数明显多于阴性组。而阴性组中长期吸烟病例数明显高于阳性组(P = 0.012)。HPV阳性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阴性组。  结论  HPV阳性口咽鳞癌患者较HPV阴性口咽鳞癌患者发病年龄年轻、分期早、长期吸烟人数少,且对放化疗敏感性更高。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感染指标的特征分析
陆霓虹, 刘洪璐, 陈杨君, 杨艳, 杨永锐, 杜映荣
2021, 42(11): 57-6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1
摘要(3296) HTML (1984) PDF (10)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IV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感染指标特征,评估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服用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55例,肺结核合并HIV感染患者39例。记录临床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 细胞比率,ELISA 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结果  在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方面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功能2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及CD4%、CD4/CD8%表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炎症指标中CRP及SAA在单纯肺结核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本研究显示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肺结核组中,SAA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肺结核并HIV感染组中,IL-6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感染指标在不同类型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表达不同,感染指标SAA与IL-6升高,与不同类型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老年2型糖尿病与血小板、凝血及纤溶功能的相关性
张琳, 李燕英, 孟琦, 李灿晖, 沈芸, 毕鸿雁, 杨秋萍, 熊悦
2021, 42(11): 62-6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0
摘要(3244) HTML (1989) PDF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纤溶系统的特点。  方法  选取193例患者,按WHO标准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97例)和对照组(NC组,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SBP、DBP、BMI、FPG、2 hPG、HbA1c、FC、TC、TG 、ACT、PF、D-2聚体等指标,比较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异。并对PF、D-2聚体相关因素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糖尿病组 BMI、D-2聚体、ACT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Pearson 相关性分析:D-2聚体值与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 < 0.05),与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正相关性更为显著(P < 0.01);PF与餐后2 h胰岛素、餐后2 h C肽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 < 0.05),与空腹血糖正相关性更为显著(P < 0.01);(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与D-2聚体存在正相关关系(P < 0.05);空腹血糖与PF存在正相关关系,餐后2 h胰岛素与PF存在负相关关系(P < 0.05)。  结论  老年2型糖尿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纤容系统功能异常,高血糖、胰岛功能差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内耳结构异常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
周娇蕾, 张帆, 杨一兵, 汤勇, 杨沁言
2021, 42(11): 68-7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3
摘要(5029) HTML (2752) PDF (2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内耳结构异常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评估该类患儿术后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对比分析此类患儿与内耳结构正常患儿在听觉言语发育上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根据内耳结构有无异常分为结构异常组与结构正常组,每组各26例。对比分析2组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时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其中听觉功能使用CAP与ITMAIS量表评估,言语功能使用SIR与MUSS量表评估。  结果  全部患儿在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3、6、12月,听觉言语发育相关评分(CAP、ITMAIS、SIR、MUSS)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且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结构正常组与结构异常组的听觉功能分别在术前、术后1、3、6、12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构正常组与结构异常组在术前的言语功能SIR评分中对比,无明显差异,P = 0.303。但2组言语功能分别在术后1、3、6、12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内耳结构异常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术后1 a内的听觉言语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但内耳结构异常患儿在术后听觉言语发育上与内耳结构正常患儿有一定差异。
降钙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
牛玲, 李博一, 张程, 马蓉, 唐艳, 刘方, 尹利民, 韩竺君, 苗翠娟, 张娴
2021, 42(11): 74-8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4
摘要(4309) HTML (2413) PDF (11)
摘要:
  目的  研究降钙素受体(CTR)、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T2DM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37例。(1)按骨密度结果分组为T2DM无骨质疏松组(61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111例),T2DM伴骨质疏松组(65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CTR和VDR基因型,比较3组患者以下指标间的差异:CTR和VD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血脂、血尿酸(UA)、维生素D浓度、雌激素、睾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0 h、2 h血糖,0 h、2 h胰岛素(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比较CTR联合VDR不同基因型组合间骨密度的差异; (3)将CTR联合VDR基因型组合及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组患者比较,CTR联合VDR不同基因型组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CTR联合VDR 3种基因型组合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可进入回归方程,而CTR联合VDR基因型组合未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1)年龄是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2) CTR联合VDR基因型与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幸, 李海雯, 黄红丽, 沈凌筠, 张乐, 刘向芳, 张文林, 王璐
2021, 42(11): 81-8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6
摘要(3603) HTML (2151) PDF (11)
摘要:
  目的  探索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5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102例观察组和103例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强化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变化,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D-乳酸、降钙素原(PCT)、内毒素,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以及发生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率。  结果  经过强化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D-乳酸、PCT、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脓毒血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法,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以及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并能降低脓毒血症、MODS和ARDS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3年~2020年某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彭江丽, 陈永刚, 王璐, 夏加伟, 陈洁, 罗季, 刘幸, 喻明丽
2021, 42(11): 87-9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5
摘要(4186) HTML (2457) PDF (17)
摘要:
  目的  对2013年至2020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指导破伤风临床诊治、早期识别危险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破伤风预后的20个因素建立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关紧闭(97.5%)、吞咽困难(92.5%)、四肢痉挛抽搐(77.5%),常见并发症为呼吸衰竭(32.5%)、心肌损害(30%)。以下8个因素:ICU患者、机械通气、发热、并发呼吸衰竭、四肢痉挛抽搐、APACHEⅡ评分、Ablett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Ablett分级皆为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加强体力劳动者对破伤风的认识;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及时行人工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破伤风患者若出现住院时间长、实施机械通气、Ablett分级高,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加强治疗管理。
ICAM-1、MMP-9及NF-κ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与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关系
李志强, 高红强, 李镜锋, 余杰琦, 王冬冬, 陈刚, 褚光
2021, 42(11): 93-9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7
摘要(3237) HTML (2131)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NF-κ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关系。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管癌患者60例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胆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比较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不同病理特征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与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相关性。   结果   胆管癌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P < 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ICAM-1蛋白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III~IV期ICAM-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I~II期( P < 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MMP-9蛋白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淋巴结转移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P < 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NF-κB蛋白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III~IV期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I~II期( P < 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CD14 +CD11b+HAL-DR-MDSC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III~IV期CD14 +CD11b+HAL-DR-MDSC比例高于I~II期(P < 0.05)。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与CD14 +CD11b+HAL-DR-MDSC比例呈线性正相关。   结论   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表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升高,且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与CD14+CD11b+HAL-DR-MDSC比例呈线性正相关。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特点
王静, 唐莲芳, 顾美群, 许小艳, 余建华, 何山, 李紫薇, 毕凯, 刘丽巧, 赵琼, 米弘瑛
2021, 42(11): 99-10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8
摘要(6871) HTML (3702) PDF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临床特点,提高NEC的早期预警、尽早干预,从而提高NEC的预后。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2日—2020年11月22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确诊为NEC的患儿95例,按照1∶1配对比例,选取同期95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变量采用χ2 检验,筛选可能对NEC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再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α= 0.05。   结果   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是NEC的独立高危因素,早期以腹胀、胃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NEC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P < 0.05),腹部立位X片对NEC早期诊断无明显特异性。   结论   当患儿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危险因素时,且出现腹胀、吃奶欠佳表现,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需警惕NEC的发生,并动态行腹部立位X片,提高早期诊断率。
彩色超声、FNA-C、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曹亚, 张辉, 孟林, 倪焕然, 赵一, 王光彦, 刘志莹, 杨晓梅, 杨丽春
2021, 42(11): 105-11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9
摘要(3513) HTML (2484) PDF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彩色超声征象(CDU)、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淋巴结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含量(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CDU、FNA-C、FNA-Tg、术前血清Tg、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确定FNA-T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最佳诊断阈值。然后分析术前血清Tg、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Tg抗体(TGAB)与淋巴结FNA-Tg的相关性。  结果  CDU典型转移超声征象的淋巴结中,FNA-Tg的准确率为100%;CDU非典型转移超声征象(淋巴结皮质厚度不均匀,皮质厚度≥2 mm)的淋巴结,FNA-Tg准确率为88.9%,优于CDU和FNA-C;淋巴结FNA-Tg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阈值为2.57 ng/mL;淋巴结FNA-Tg与血清Tg、TGAB无相关性(P > 0.05),而与TSH有相关性(P < 0.05)。  结论  CDU显示颈部淋巴结典型转移征象PTC患者结合CDU征象、淋巴结FNA-C、FNA-Tg,可准确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DU显示颈部淋巴结非典型转移征象(皮质厚度不均匀≥2 mm)的PTC患者应引起注意,淋巴结检查FNA-C和FNA-Tg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形成临床治疗PTC患者颈淋巴转移的重要依据。
eGFR和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中, 徐晓东, 王丽华, 张颖, 马超
2021, 42(11): 111-1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0
摘要(4919) HTML (2357) PDF (28)
摘要:
  目的  探讨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139例。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及NT-proBNP,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预测方程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访入选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和血清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检验用Log-rank法。  结果  随访期间有65例患者死亡,发生率为46.76%。eGFR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不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2~0.740),敏感度为57.70%,特异度为69.20%。血清NT-proBNP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38~0.803),敏感度为69.20%,特异度为67.30%。eGFR低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eGFR高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9.21,P = 0.002。NT-proBNP高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NT-proBNP低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16.91,P < 0.001。  结论  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自主突破康复法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菁, 王汇淞, 王磊
2021, 42(11): 117-12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1
摘要(2944) HTML (1942) PDF (5)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主突破康复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疼痛和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康复,观察组接受自主突破康复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疼痛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康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 6.944、12.600、8.389、6.480,P < 0.05)。术后12 h、术后1 d和术后2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9.354、-6.934、-6.911,P < 0.001),下床活动、完全负重、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 = -13.094、-9.615、-14.795、-7.857,P < 0.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感染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247、4.115,χ2 = 5.215,P < 0.05)。  结论  自主突破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康复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银屑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用药依从性相关分析及影响因素
苟辉, 冯先琼, 邹琴
2021, 42(11): 122-12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2
摘要(4634) HTML (2292) PDF (16)
摘要:
  目的   探究银屑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用药依从性现状,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6月入住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20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银屑病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得分中位数为25.00分,用药依从性得分中位数为1.75分。不同年龄段、婚姻情感状况、收入水平、居住地、支付方式、银屑病类型、皮损部位、皮损有无出血、皮损有无瘙痒、有无家族史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首次发病患者与复发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有家族史患者发生社会支持低水平的可能性是无家族史患者的5.384倍(P = 0.002);复发患者发生用药依从性差的可能性是首发患者的14.417倍(P < 0.01)。患者社会支持与用药依从性得分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银屑病患者拥有中等水平的社会支持,但用药依从性差。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农村低收入、有家族史、病情反复发作的老年患者,帮助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及用药依从性。
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及凝血功能的临床分析
徐凡, 郭方圆, 何燕, 魏向群
2021, 42(11): 128-13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4
摘要(3062) HTML (2007) PDF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及其衍生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改变,研究其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和106例良性卵巢囊肿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血细胞、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凝血功能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的改变,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结果   (1)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子宫体积为(331.86±237.20)cm3大于对照组(50.30±23.74) cm3P < 0.05);(2)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SII及SIRI水平[(6.65±2.41)×109/L;(4.31±2.10)×109/L;(298.33±80.09)×109/L;(802.45±622.22);(1.34±1.70)]明显高于对照组[(5.93±1.30)×109/L;(3.60±0.89)×109/L;(222.42±41.59)×109/L;(456.36±138.98);(456.36±138.98)],P < 0.05;(3)子宫腺肌病组患者外周血CA125(139.96±119.42) KU/L)、CA199(73.93±123.66) KU/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98±8.72);(14.30±7.98),P < 0.05;(4)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11.11±0.6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4.78±3.52 s)较对照组缩短[(11.34±0.65) s;(27.4±2.79) s],P < 0.05;(5)WBC、NEU、PLT、SII、SIRI、CA125、CA199、PT、APTT的AUC分别为0.5658、0.5629、0.7901、0.7307、0.5836、0.9569、0.7971、0.6082、0.7596。   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炎细胞增多,同时存在着凝血功能的异常;CA125对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LT、SII、CA199、APTT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准确性。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刘立, 李俊义, 刘春云, 杜映荣, 高建鹏, 李惠敏, 李卫昆, 祁燕伟, 王辉
2021, 42(11): 134-13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5
摘要(3658) HTML (2181) PDF (5)
摘要:
  目的  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1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组(A组)60例、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B组)60例和单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组(C组)60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收集3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生化指标、肝硬度值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等。  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肝硬度值均明显改善;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血生化指标恢复、肝硬度值、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C组(P < 0.05);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A组ALT和AST下降、肝硬度值下降、部分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DPV 、VPV、 Qpv)恢复优于B组(P < 0.05)。  结论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肝爽颗粒能够更好地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功能、纤维化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富巴酸替诺福韦酯或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
云南某医院2016年至2019年抗菌药物使用与常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崔朴梅, 陈太方, 陈超, 梁永梅, 徐悦
2021, 42(11): 140-1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7
摘要(5878) HTML (3178) PDF (14)
摘要:
  目的   调查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统计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至2019年抗菌药物DDDs(使用频度)和AUD(使用强度),收集同期临床标本分离菌并使用WHONET5.6软件统计耐药率,运用SPSS 23.0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位居前列。临床标本分离菌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阿米卡星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r = -0.959(P = 0.04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r = 0.999(P = 0.001),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999(P = 0.001)、r = 0.967(P = 0.033),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与莫西沙星的DDDs相关,r = 0.989(P = 0.011)。   结论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存在相关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
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在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中的应用研究
徐应芳, 黄洁, 肖成, 李江, 李薇, 许广芳, 谭建玲
2021, 42(11): 148-15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035
摘要(4208) HTML (2573) PDF (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开展“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前后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情况,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方法  对比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前3 a(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及后3 a(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   结果  2015年至2020年一共进行120 023例2次血型鉴定,共46例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发生率0.038%,其中前3 a 34例,发生率为0.061%,后3 a 12例,发生率为0.019%(P < 0.05)。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在实施“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前3 a,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是主要原因,主要责任人为护士。而在实施“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后3 a患者借用他人医保卡信息是主要原因,主要责任人为患者。  结论  通过开展“全程输血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同一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2份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比对的安全措施可有效降低输血风险。
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比较4种方法清除根管内氢氧化钙糊剂的效果
蒋文杰, 王羿铧, 陈映宇, 邵丽源, 李晏齐, 霍丽珺
2021, 42(11): 153-15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6
摘要(3323) HTML (2101) PDF (12)
摘要:
  目的  比较4种方法对根管内氢氧化钙糊剂的清除效果。  方法  将40个45°单弯树脂根管随机分成4组,进行根管预备后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封闭根尖孔,在根管内填充氢氧化钙糊剂,硬蜡封闭根管口。37˚C恒温水浴放置14 d后,分别使用针头冲洗法、Er: YAG激光荡洗法、EDDY工作尖荡洗法和超声荡洗法4种方式消除根管内氢氧化钙糊剂。利用锥形束CT对氢氧化钙清除前后的树脂根管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导入Mimics软件,通过Mimics软件对每个根管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各根管内的氢氧化钙体积。氢氧化钙清除前体积为V1,清除后体积为V2,清除率 = (V1-V2)/V1×100%。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清除前各组氢氧化钙糊剂的初始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清除后Er: YAG激光组氢氧化钙糊剂剩余体积为0.1296(0.0920,0.1743) mm³,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氢氧化钙糊剂清除率为99.63%(99.53%,99.70%),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DDY组和超声荡洗组的清除率分别是99.08%(98.85%,99.19%)和99.04%(98.51%,99.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均高于针头冲洗组74.99%(64.43%,8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Er:YAG激光荡洗、EDDY荡洗、超声荡洗对根管内氢氧化钙糊剂的清除效果均优于针头冲洗法。其中,Er:YAG激光荡洗清除效率最高,EDDY荡洗和超声荡洗的清除效果接近,但4种方法均无法完全清除弯曲根管内的氢氧化钙糊剂。
艾滋病研究
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影响的队列研究
黄山, 吕松琴, 段洪芬, 施金丽, 李光敏, 黄岗, 李佳能, 李晓非
2021, 42(11): 159-16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8
摘要(3980) HTML (2702) PDF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 拉米夫定 + 依非韦伦(TDF + 3TC + 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  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 < 1。  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综述
PAR指数和T-scan咬合系统运用于评价正畸咬合疗效的优势
杨琪琦, 胡江天, 周婷
2021, 42(11): 166-17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9
摘要(3506) HTML (2287) PDF (16)
摘要:
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平衡、稳定和美观,良好的咬合关系是实现以上目标重要的生理基础,其包括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正畸咬合疗效的评价,包括对患者牙尖交错位时的覆、覆盖、中线、磨牙关系等静态咬合指标的评价,以及正中、侧方、前伸运动时的动态咬合评价。PAR指数代表患者偏离理想咬合的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AR指数来定量评估正畸治疗的静态咬合变化。T-scan数字咬合测量系统因其具有“力和时间”的关联特点可用于正畸动态咬合疗效评价。就PAR指数和T-scan咬合系统评价正畸咬合疗效的优势进行综述。
代谢综合征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唐嘉黛, 谢琳, 宋红莉, 陈娇娇
2021, 42(11): 171-1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30
摘要(4761) HTML (2341) PDF (24)
摘要: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行第二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一组代谢紊乱症候群—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ets) 与GC(gastric cancer,GC)的关系备受瞩目,大量研究表明Mets中各因素及其合并症均可以影响GC的发生、发展,可能机制包括高血糖、肥胖、胰岛素因子等单或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旨在围绕近年相关研究,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综述MetS各项代谢相关因素及合并症与GC的关联。
护理园地
集束化护理对Ⅲ、Ⅳ期压疮患者术后疗效的促进作用
杨自蓉, 方学文, 郭树春, 邓圣粉, 吴悔, 沈志丹
2021, 42(11): 176-18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31
摘要(3360) HTML (2168)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术联合肌皮瓣移植修复Ⅲ、Ⅳ期压疮患者疗效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接受VSD术联合肌皮瓣移植修复Ⅲ、Ⅳ期压疮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利用PUSH量表评价创口面积大小、组织类型变化及渗液量变化,比较2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干预7 d,2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14 d、21 d时,观察组PUSH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各时间点PU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干预14 d与干预2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愈合时间(29.2±8.6)d低于对照组(35.7±13.7)d(P < 0.05);干预21 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VSD术联合肌皮瓣移植修复Ⅲ、Ⅳ期压疮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压疮恢复,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